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焦虑因素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于国华

(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呼吸衰竭患者焦虑因素,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80例呼吸衰竭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呼吸内科护理的同时给予焦虑因素护理;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半年后通过统计学统计后对各项研究目标进行评估统计。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常规护理联合焦虑因素护理的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呼吸衰竭患者;焦虑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98-02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心理因素作为呼吸衰竭患者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因素,具有普遍性,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关怀患者心理因素,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病情,进而有助于患者病情变化,及患者进一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试验所有临床研究样本均来自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8年2月-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病人。根据患者病情分析后,纳入临床研究样本数据库,根据条件检索,完成样本采集,现整理数据如下,见表1。

.

1.2方法

焦虑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3-5]

2.1 安定患者阻止呼吸衰竭的各种不利条件和因素

护理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采取不同的态度,时刻注意患者态度变化,多次观察并询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时刻记录护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掌握患者情绪改变,及时回答患者疑问,多理解体谅患者,对于患者的问题要一点点耐心的解答,如果不能理解这多次,分阶段解答,争取让患者以自己的方式了解其病情状况。为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要轻柔、多次重复,时刻监控患者情绪及表情变化,积极沟通,关注患者家属情绪改变,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交待病情变化。

1.2.1创造有利于安定呼吸衰竭患者焦虑心境条件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住院环境,住院病房应保持安静、洁净、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尽量减少各种治疗机器或监控仪器带来的影响,减少患者之间的干扰,减少患者家属之间的干扰,做好解释调解工作。

1.2.2利用肢体语言、表情和鼓励零距离安抚患者情绪 采用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积极解释本方案的具体情况及预后,对患者施以和蔼的表情,用合适的治疗及冷风细雨的言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对护理人员表示充分信任,使其有绝对的信心面对疾病,面对生活,面对家人。

1.2.3卫生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促进其治疗信心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家属的作用是巨大的,良好的健康教育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功不可没。

2.评价方法[5]

两组总疗效比较:依据《中华医药学会呼吸衰竭诊断疗效标准》症状减分率76%~100%;显效:症状减分率51%~75%;有效:减分率25%~50%;无效:症状减分率<25%。症状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症状量表评定:分别于治疗前一天及治疗后一天对各项指标定量观察,得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质量越差。

3.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压、血脂、焦虑状态上较对照组更加显著,见表3。

4.结论

通过统计学数据分析可知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M].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37-1249.

[2]内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9.

[3]尤黎明,吴敏.内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赵永厚,蔡定芳.中医神志病[M].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

[5]羊晓丽.呼吸衰竭病人院前急救中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2007,4:87-88.

论文作者:于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焦虑因素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于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