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关系_英语论文

论新课改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关系_英语论文

论英语新课改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中应论文,新课改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五个因素,一个公式”。五个因素 是:1.国家外语政策;2.学生来源与素质;3.教材质量;4.学习环境与条件;5.教师素 质。其中前四项是可变因素,第五项是解决因素。一个公式是:教学质量 = [学生(1分 ) + 教材(2分) + 社会环境(4分) + 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的满分是 10分,而教师的分值越高,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这表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 响了教学质量。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任何教材都得靠教师的再创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样的 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教学得法,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学得灵活,学得好;教不得法,学生则学得吃力,学得枯燥,甚至厌学,最终导致弃 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 的英语教师,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素质。具体而言,教 师应处理好如下关系。

一、处理好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学习外语,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通过听、说、读、 写的综合训练,才能较好较快地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强调听说教 学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只注重笔头作业、出现“聋哑英语”的局面而言的。强调听说训练 (起始阶段尤其如此),但不能忽视读写训练;外语学习不同于幼儿学母语,光靠听说模 仿是远远不够的。我国中学生学英语缺乏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家庭语言环境,这就使 得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教师要正确对待外出学习或培训会上的讲 座、示范课,全面了解信息,不被一孔之见蒙住视野;要熟悉教材编排体系,了解大纲 对基本词汇、短语、语法等项目的要求,抓住重点;分析在各年级听说读写的不同侧重 点。在不同阶段,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 听说训练的比重大一些。起始阶段以后,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培养读写 能力。

二、处理好教师用书与备课的关系

教师用书分课教学建议部分的编写是立足于“三个理想要素”,即“理想的教师、理 想的学生、理想的班级”。这三个要素中把学生当成是理想的,那么“教师、班级”的 情况又如何呢?就我了解的情况,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师)素质还不高,班级容 量普遍过大(大多数班容量在60人以上)。前面说到过“教师用书”的确很好,但只能作 为我们备课的参考。一方面要认真地研究分课建议,吃透它的内容,融会贯通地理解建 议所提示的各个教学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抓住基本思路;另一方面备课时必须结 合教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班级状况,尤其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对教 材进行处理,对建议作必要的调整或增减。新教材应以先单元、后分课备课为好。抓住 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点,找准每课的重、难点内容,备方法、备学生、备文化背景 知识。总之,要联系教材、学生、班级、条件、自身素质等因素,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来。

三、处理好运用教学法与五个教学步骤的关系

外语教学法的流派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语法翻译法、视听说法、直接法、结构法 、交际法等。各种教法都有利有弊,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的外语教学法,都不是为说汉 语的中国学生设计的,其中有不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部分。章兼中先生呼吁要建立具有 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并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应具有五个特点:重视听说而不唯 听说,阅读理解作主要目标,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并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 体系。这五点是我国教师教学中运用方法的准则。对于“五个教学步骤”要有正确的理 解,它不是指一节课(45分钟)只能用这五个步骤,而是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比如词汇 教学、对话教学或课文教学,通常采用复习(为呈现新知识做准备)、呈现(引出新的内 容)、操练(在教师的控制下,强调准确性)、练习(学生自由活动,强调流利性)、巩固( 归纳总结,学生识记、读写)。如果某一课中有两个部分,就可用两次“五个教学步骤 ”。要把五个教学步骤与教学法运用区别开来,在每个步骤中,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

四、处理好英语与母语的关系

初中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汉语水平,要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绝对排斥汉语的影响是 不可能的。即使强行这样做,效果肯定不好。应该发挥学生汉语知识的优势,尽可能多 地产生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大家知道,马承先生的“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 学法中利用了汉语拼音让学生学音标。汉语在英语教学中既不能过多,也不能绝对排斥 。要注意两个极端,一种是可以用英语时未用英语而用汉语;另一种是应该用汉语的地 方不用汉语,而勉强地用英语。新教材教学中运用汉语的地方通常是解释意义比较抽象 的词汇;解释语法知识(如果不用汉语,势必出现一大堆复杂的、平时生活中用不上的 语法术语);交代和描述情景、相关文化背景;布置较复杂的练习任务,翻译某些长句 、难句。教学时,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 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最后要牢记“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use

Chinese if necessary”(尽可能用英语时用英语,必须用汉语时用汉语)。什么是“可 能”,怎样为“必须”,这得靠教师自己把握一个“度”。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语, 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 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在英语课改推行过程 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标签:;  ;  ;  

论新课改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关系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