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冰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外科 贵州贵阳 5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微创诊治58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分析,为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内镜下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胃异位胰腺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2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总结异位胰腺患者的内镜检查特点,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26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6%,复发率为23.1%;32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复发率为3.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符合率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异位胰腺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内镜;微创诊治;胃异位胰腺;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89-01
胃异位胰腺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对胃异位胰腺诊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内镜下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胃异位胰腺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2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总结异位胰腺患者的内镜检查特点,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内镜下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胃异位胰腺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46.4±2.9岁。按病灶位置可将分为胃底4例,胃体6例,胃窦部4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患者均有腹胀、恶心、上腹疼痛临床症状。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之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对患者采用超声内镜检查,检查应用脱气水充盈法,记录病灶的形态、部位、大小、均匀度、回声强度、累及深度等声像图特征。其中,26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方法为:使用10ml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10 000)进行黏膜下注射,将病变部位隆起,等到黏膜与肌层分离后,在内镜前端安装透明帽,将圈套器张开后置于透明帽前端的凹槽内,在透明帽对准病变后充分吸引,待隆起被吸收至透明帽内后,将圈套器收紧,进行电凝摘除术,最后用钛夹对创面进行缝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2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方法为:确定病变范围,在距离病灶边缘5 mm 处使用氩气刀进行电凝标记,对标记点行多点黏膜下注射,抬起病灶使之与肌层分离,IT 刀剥离沿标记点,使用透明帽将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推开,使病变暴露,注射与剥离交替进行,切除病变完毕后,仔细检查切除创面,用钛夹对创面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内镜检查结果及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内镜检查结果
58例患者在内镜下均表现为单发病灶、孤立性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为:58例患者为黏膜下层不均质中-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晰,有些患者的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分界不清,有效病例内部可见局部囊性改变。本次研究超声内镜检查58例患者均为胃异位胰腺,这与病例诊断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0%。
2.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26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情况为:9例出现并发症,6例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34.6%,复发率为23.1%;32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情况为:1例出现并发症,1例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3.1%,复发率为3.1%,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相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26 9(34.6%) 6(23.1%)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32 1(3.1%)* 1(3.1%)*
3 讨论
近年来,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大量的胃异位胰腺患者。胃异位胰腺的危害性极大,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有可能会发生包绕十二指肠引起梗阻等现象,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3]。所以,探讨胃异位胰腺的准确的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前些年,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大多学者认为对于胃异位胰腺应采取外科切除手术。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快速兴起,其在疾病的诊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超声内镜技术因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本研究中,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降低。内镜下微创诊治对胃异位胰腺具有良好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雨迁,霍继荣,刘德良.等.超声内镜对胃内异位胰腺与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9):897-901.
[2]王飞,孙喜太.异位胰腺的诊治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5):2998-3000.
[3]钟芸诗,时强,姚礼庆.等.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8):684-687.
论文作者:李海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黏膜论文; 患者论文; 胰腺论文; 异位论文; 内镜下论文; 并发症论文; 率为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