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标准地”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论文

湖州“标准地”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论文

湖州“标准地”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 湖州市发改委

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规划建设、经济效益、产业发展、能耗和环境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标准地”改革是我省撬动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迭代升级和深化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抓手。2017年8月,湖州市德清县推出全省首宗 “标准地”,率先将改革试点经验在湖州全市推广,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 截至2019年5月,全市按照“标准地”模式出让451宗、2.02万亩,两项指标的占比数和绝对值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国务院大督查专刊第152期刊登了 “浙江省湖州市实施‘标准地’改革,以要素配置市场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验。“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改革纳入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彰。

反应所生成的HCl气体被弹热筒内的吸收液全部吸收,通过测定吸收液中的Cl- 浓度来量化PVC中Cl的含量。由图1可知,与理论值相比,氧弹燃烧法测定PVC中的Cl含量偏低,出现该结果可能由两个原因造成:其一,PVC样品在燃烧时可能燃烧不完全,部分不溶性 Cl在高温下未全部转化成HCl气体[18],CORTES-PENA等[19]也曾对此类问题进行过论述;其二,PVC样品燃烧所生成的HCl气体没有被弹热筒内的吸收液完全吸收,部分未被吸收的HCl气体在弹热筒放气时释放。

一、“标准地”改革主要做法

“标准地”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聚焦点,是培育市场经济新动能的精准发力点,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的黄金切入点。

以“‘345’投入产出标准+能耗环境标准+个性化指标”为基础,下好指标体系构建“先手棋”。 一是为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在全省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指导性指标基础上,湖州市自我加压,提出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400万元以上和亩均产值500万元以上的“345”项目准入指导标准。全方位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有效倒逼企业和产业主动提档升级,更加突出 “亩均论英雄”导向。二是为践行“两山”理念、倡导绿色发展,湖州市再次加码,确立了新建项目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高于0.45吨标准煤的能耗标准,以及万元GDP化学需氧量小于2千克、万元GDP二氧化硫小于2.5千克的环保标准。多维度设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准则,有效提升“标准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三是为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要,湖州市积极探索“创新水平、研发投入占比、品牌、人才”等个性化指标,着力研究通用仓储类、商贸服务类等非工业领域“标准地”指标体系。启动各细分行业领域个性化控制指标研究,推动“标准地”制度向各行各业延伸扩面,更加突出发展适配性。

以 “‘标准地’+承诺制+‘一窗代办’”为载体,打好项目审批提速“组合拳”。 印发《湖州市企业投资项目 “‘标准地’+承诺制+一窗代办”改革工作意见(试行)》,开展“‘标准地’为基础、承诺制为核心、一窗代办为方式”的三位一体式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标准量化、服务前移、承诺即办、当天发证。一是全面实施“标准地”制度,推行区域综合评估。创新实施“三评合一”的区域洪水影响评价。4月底,湖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省级以上平台范围内的区域能评、区域规划环评、区域洪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矿产资源压覆等“5+X”区域综合评估,夯实了“标准地”全覆盖基础。二是全力引导企业取得土地后参与承诺制改革,加快项目开工落地。湖州市在总体风险可控前提下,对部分部门规章进行了大胆突破,取消规划审查许可事前报批手续、取消消防设计审查等施工许可前置条件、允许施工图联合审查在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委托等,工业投资项目全流程申报材料由改革前的303项压缩至65项。企业只要就准入标准进行一次性承诺,对标设计、报备成果,即可当天发证。三是全速推行发改委“一窗代办”制度,在全省率先组建57人政府代办队伍,代办员从项目签署投资协议起即介入代办帮跑,提供“标准地”项目前期筹备、备案赋码、落地建设、竣工复验等全流程无偿服务,让政府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目前,全市已实施代办服务项目1034个。

“我练了一门秘术,叫满瞳……”柴米河的人,没一个知道我会武功,这个秘密,我为什么要对别呦呦说出来?事后回想,我急于向别呦呦证明:别小看我,我是个有本事的人!

腾出新空间,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就要做好容积率的加法,为高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湖州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不动摇、不放松,在“标准地”指标体系中明确了容积率指标下限值及弹性控制系数。2018年,湖州市新增工业“标准地”项目平均容积率为1.33,较上年同期值增长15.1%,集约节约用地意识明显增强,用地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以“事前服务+事中监管+事后奖惩”为抓手,亮好全程服务监管“指示牌”。 一是印发《进一步深化落实“标准地”制度工作意见》等近20项配套工作措施办法,理顺管理机制,落实服务责任,画好“标准地”事前服务的“起跑线”。项目代办员和联络分管领导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在企业取得“标准地”前主动 “贴上去”,审批过程中 “全程跑”,项目开工后“跟到底”,确保“标准地”项目尽快开工投产。二是在德清县先行出台《德清县“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试点实施细则(试行)》基础上,印发《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监管办法》,拉好“标准地”事中监管的“警戒线”。同时结合省统一公共信用评价结果监管应用试点,推动“标准地”信用监管工作先行先试,加快形成可借鉴的湖州经验。三是在试点基础上研究起草《湖州市工业“标准地”奖惩办法》,将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完善以信用惩戒为核心的建后投验和联合奖惩机制,出好“标准地”事后惩戒的“考试卷”。

引来新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以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为导向,通过“标准地”改革政策引导,实现优质资源的高度集聚。协议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超过400万元/亩的项目从2018年同期的7个提高到今年的132个,占全部工业项目总量的27%以上,“标准地”改革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对优质投资的引导作用逐步显现。

以 “‘标准地’+‘五未’处置+‘亩均论英雄’”为路径,画好土地集约利用“同心圆”。 联动用地改革政策,探索建立项目准入“标准地”制度、土地利用全周期“五未”处置监管惩戒、“亩均论英雄”资源要素差别化供给倒逼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体系。一是以“标准地”定准入。以“标准地”指标体系为依据,在源头上把牢高质量发展标准,提升用地质量。例如,长兴县拟在南太湖亚太南侧工业1号、2号地块计划招引高端装备制造类项目,以“345”标准为依据确定“标准地”出让指标,成功引进了润阳易丰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二是以“五未”处置强监管。创造性地将“标准地”改革与湖州市针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等低效用地开展的“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有机融合,“五未”处置收回的工业用地一律按照 “标准地”制度再出让。例如,吴兴区收回478亩批而未供土地,重新供地用于新能源汽车配套件项目。同时,将“标准地”违约惩处与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项目处置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发挥有限土地的承载力,倒逼“标准地”项目守约践诺。三是以“亩均论英雄”优产出。有效衔接“标准地”项目达产复核与“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制度,将实施“标准地”项目的企业同步纳入亩均评价,对亩均效益不同的企业在用能、水价、土地使用、排污、融资支持、财政支持等方面均实施差别化政策供给,倒逼用地质量提升。

适应新常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实施“标准地”改革以来,湖州市招引项目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湖州市共有23个项目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名单(第一批),项目数较上年同批增长27.8%,位居全省第一。同时,“标准地”项目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引领带动效应十分明显。2018年,作为我市“4+3+N”现代产业龙头的信息经济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新落地项目计划投资额分别为50.5亿元和271.7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2倍和2.6倍,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著。

小学中段的学生注意力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不能完全接受老师想要表达的知识,当学生走神时老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盯着他,自然的他就知道应该收心回到课堂学习中,完全替代了老师点他名字或者下位到他面前提醒的功能。尤其在室外实践课上,一个动作的学练过程中,一双双极想得到表扬的同学瞪大眼睛用眼神问老师,我的动作正确吗?一个微笑完全肯定了学生的练习的功劳。是你的微笑替代了你的语言上的简单粗暴。

跑出新速度,实现政府治理革新。 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一窗代办”集成改革后,削减优化审批流程30类238小项,下半年以来新备案承诺制项目开工前平均审批用时压缩到30天以内,实现了企业“省时”的诉求;将具体项目专项评审简化为报备登记,环评、能评、洪评三项制度性交易成本合计降低95%左右,实现了企业“省钱”的愿望;将项目审批由“企业跑、实地跑、跑13窗”改为“政府跑、数据跑、跑一窗”,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实现了让企业“省心”的目标。

下一步,湖州市将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8〕73号)、《浙江省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及《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管理规范》,进一步做好“标准地”改革深化工作,健全完善“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全省、全国推进“标准地”改革提供湖州经验。

标签:;  ;  ;  ;  ;  ;  ;  ;  

湖州“标准地”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