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樊榭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樊榭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厉鹗是宗风斯畅时期的浙西词派盟主。樊榭词渊源近白石,风调主“清”“幽”。本文拟以世情、人品、艺心为网络,从把握能动与受动的合力着手,简略解读其内涵与成因。本文认为,一、“盛世”中形成的自觉框范意识,与其感时怀古词的平钝之间存在着联系;二、孤贫遭际与淡泊之志的集于一身,使樊榭词的情绪之流虽有幽独但少落差;三、“清”是樊榭词植根于精神追求、行为标式的审美意识。其“清”近幽、主淡、尚远。樊榭的幽人雅集、湖山清赏之作,最能体现“清”的独诣;四、怡情悦性的赏玩意识内化为樊榭题图、咏物词的雅趣标的;五、将情致引入虚处,于虚处锻炼空灵,是樊榭词境清幽的法门,受惠于白石、清真、草窗三家。六、樊榭词能“清”能“幽”不能厚,病在意不深浓,真气不充。
关键词 词学 浙西词派 厉鹗 清幽
厉鹗,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卒于乾隆十七年(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世称樊榭先生,浙江钱唐(今杭州)人,晚年移居城南,又自号南湖花隐。是朱彝尊后宗风斯畅时期的浙西词派盟主。
樊榭出身寒门素族,高祖以下,世代布衣。“少孤家贫,其兄卖淡巴菰叶为业以养之。”(全祖望《墓碣铭》)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后二赴京闱报罢,遂淡于仕进。樊榭学问淹洽,著作等身,“诗文之外,锐意于词”(汪积山《尊闻录》)。《樊榭山房集》中有词二卷,又《秋林琴雅》四卷,《续集词》一卷,《续集集外词》一卷。“一时靡然从之,奉为正鹄。”(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六)
渊源近白石,风调主“清”、“幽”,是时贤及后学对樊榭词的两大共识。如:
“孟亭诗老,白石词仙”(高学治《樊榭先生小像像赞》)
“一声铁笛东维子,几阕香词白石翁”(王藻附见《樊榭山房续集》卷一)
“乐章姜白石,诗句谢玄晖。”(《樊榭山房集·挽辞》陆钟辉)
“一代词人姜白石,两湖诗客鲍清风”(《樊榭山房集·挽辞》丁敬)
“抔土合依姜白石,马塍霜草正离离”(《樊榭山房集·挽辞》方士)
“生香异色,无半点烟火气”(《樊榭山房集外词·题辞》徐逢吉)
“清真雅正,超然神解。如金石之有声,而玉之声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兰之味芬芳。”(《樊榭山房集外词·题辞》陈撰)
“淡而弥永,清而不肤”(《樊榭山房集外词·题辞》赵信)
“幽隽清绮,分席姜、王,继竹垞而兴,奠浙词之宇”(王煜《樊榭山房词钞序》)
“幽香冷艳,如万花谷中,杂以芳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幽深窈渺之思,洁静精微之旨,远绪相引,虚籁自生”(吴锡麒《詹石琴词序》)
推尊姜(夔)、张(炎),是浙西词派的共同宗旨。竹垞尝谓“词莫善于姜夔”(《黑蝶斋诗余序》,《曝书亭集》卷四十),“当与白石老仙相鼓吹”(仇远《山中白云序》)的张炎,遂亦连类及之。樊榭称赏“玉田秀笔溯清空”,曾有“羡杀时人唤春水”的由衷赞叹,然“最”字的冠冕仍奉给了姜夔:“旧时月色最清妍,香影都从授简传。赠与小红应不惜,赏音只有石湖仙。”(《论词绝句十二首》,《樊榭山房集》卷七)不过,“心慕”如此,“手追”却有不同,樊榭本人所作,与“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的竹垞词比辔并驾而别循幽途:“其往复自道,不及竹垞,清微幽渺,间或过之。”(郭麐《梦绿庵词序》,《灵芬馆杂著》卷二)此乃世情、人品、艺心之网络中由能动与受动的合力所铸成的自我。
樊榭生当“盛世”。“盛世”的统治重心,转向思想精神领域;“盛世”的广大士人,心理态势发生了普遍的顺适性变化。樊榭独领浙西词派坛坫的时候,“盛世”的文化整肃,又出现了两个新视点:一是深入到规范文风的层面,一是拓展到前所忽略的词学领地。雍正十年(1732)的上谕中明确提出“清真雅正”(见梁章巨《制艺丛话》卷一)的衡文标准。“名之曰雅正者,其辞雅,其理正也。”(蔡世远《古文雅正自序》)。康熙四十六年(1707)和五十四年(1715),玄烨以“钦命”编纂《历代诗余》和《词谱》并亲为之《序》的行动,表明已将词这一文体置于文化整肃的视野之中。他说:“朕万几清暇,博综典籍于经史诸书,有关政教而裨益身心者,良已纂辑无遗。因流览风雅,广识名物,欲极赋学之全而有《赋汇》,欲萃诗学之富而有《全唐诗》,刊本宋金元明四代诗选,更以词者继响失诗者也。乃命词臣辑其风华典丽悉归于正者,为若干卷,而朕亲裁定焉。夫诗之扬厉功德,铺叙政事,固无论矣。至于桑中蔓草诸什,而孔子以一言蔽之曰:思无邪。盖蕙茝可以比贤者,嘤鸣可以喻友生,苟读其词而引伸之,触类之,范其轶志,砥厥贞心,则是编之含英咀华、敲金戛玉者,何在不可以思无邪一言该之也。”(《御制历代诗余序》)又云:“既命儒臣先辑《历代诗余》,亲加裁定。复命校勘《词谱》一编。……按谱填词,沨沨乎可赴节族而谐管弦矣。……从此讨论宫商、审定调曲,庶几古昔乐章之遗响,亦可窥见于万一云。”(《御制词谱序》)“清真雅正”、“思无邪”,逐宫商,这就是樊榭所处“盛世”为词进一步划定的运作轨道。与“盛世”伴生的浙西词派,则通过自身调节以保持微妙沟通。这种调节的表现之一,便是领军人物赓续传递之际,不露圭角地由药“俗”良方的“醇雅”,衍为“范其轶志”的“雅正”。樊榭有云:“词源于乐府,乐府源于《诗》。四诗大小雅之材合百有五。材之雅者,风之所由美,颂之所由成。由《诗》而乐府而词,必企夫雅之一言而可以卓然自命为作者。故曾端伯选词名《乐府雅词》、周公谨善为词,题其堂曰‘志雅’。词之为体,委曲啴缓,非纬之以雅,鲜有不与波俱靡而失其正者矣。”(《群雅词集序》,《樊榭山房文集》卷四),明确地宣示了心悬极则、自抑不谐情绪的框范意识。
樊榭多吟咏于钱塘山水间。然其足迹亦曾遍及浙、齐、鲁、幽燕等名山大川。但其词集中少有履践目击的感时览古之作,即有所作,亦常难掩其平钝。如:
清角起淮城,寒紧拍天风浪。底事不留英杰?笑乃公将将。 枯荷野鸭小洲前,却爱钓丝漾。何似客船吹笛,过南昌亭上。(《钓笛船·韩侯钓台下作》)云旗风马,见虬姿、仿佛英雄徒步。啼得罗平妖鸟尽,自向钱唐开府。玉册楼高,锦衣城壮,百万貔貅驻。江神心折,回涛先避强弩。 休说朱五经儿,东南霸气,三世偏能据。天遣山河都姓赵,拱手还归真主。麦饭空祠,柳圈寒食,缓缓歌游女。苏碑仍在。眼前龙凤飞舞。(《百字令·表忠观怀古》)
《钓船笛》临地随想,全从面上敷设,其言泛泛,其情泛泛。类型化的情绪体认,使它消融了锐意深思的可能。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赵抃修龙山废佛祠妙因院为观,以颂扬吴越国王钱氏“不待告命,封府库,籍郡县,请吏于朝。视去其国,如去传舍”(《表忠观碑》、《苏轼文集》卷十七)的功德,后赐名为表忠观,苏轼撰碑文述其缘起。《百字令》之思绪,几乎未出赵抃奏疏范围,“天遣”云云,更见不失其“正”。
因此,在樊榭的这类词中,固无由再睹竹垞如秦缶燕筑相摩荡的咽塞之音,即以真气充盈相绳,亦难见合作。唯《满江红·题桃花扇传奇》一阕庶几近之,但由于词人自觉不自觉地阻断了立意的外溢,所以,其盘郁之气,亦仅止于字面题内:“千古南朝,剩满眼、钟山废绿。问谁记、渡江五马,玉楼金屋。复社尚兴风影祸,教坊偏占烟花福。笑无愁、帝子莫愁湖,欢娱速。 醉舞散,灰绯烛。宫骑走,降幡矗。看湘东已了,枯棋残局。桃叶渡边飞燕语,桃花扇底铜仙哭。算付将、此曲雪儿歌,难终曲。”
乾隆十四年(1749)除夕,垂垂老矣的樊榭写了二首《沁园春》,有云:“叹火需朋举,常如僧饭”,“笑放怀物外,年年梦蝶”。其一生遭际与处置态度于此尽见。樊榭孤贫,其兄曾拟“奇之僧寮”(全祖望《墓碣铭》)。康熙五十三年(1714)。即馆于汪氏“听雨楼”,凡五载。雍正三年(1725)起就馆扬州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之“小玲珑馆”直至去世,往返栖止几三十载。尝谓:“余生困栖泊”(《十二日同圣几泛西溪暮宿姚氏庄》,《樊榭山房集》卷四),“士饥在远行,远行不救饥”(《秋雨杂述四首》其四,《樊榭山房集》卷四),“情类疲牛踏陈迹,身如社燕寄修椽”(《五月二日生日有感》,《樊榭山房集》卷四)。“平生嗜读书,枵腹但贮菜”(《大圜上人惠紫菜补陀茶用山谷集中食笋韵》,《樊榭山房集》卷七),在其集中,还有这样的诗题:“午节贫甚韬甫冒雨以白金十两假我赋此奉谢》(《樊榭山房续集》卷一)。然而,这种“岂止胸中富五车?有才无命剧堪嗟”(《樊榭山房集一·挽辞》闵)的不偶际遇,并未令樊榭常抱愤懑不平之怀。既不因此而心涛怒骋,也不作向天之哀鸿鹤唳。此系其人品个性所致。樊榭清介有守,“志尚高远,泊于荣禄”(陈撰《樊榭山房集外词题辞》)。自谓“平生淡泊怀,荣利非所嗜(《广陵寓楼雪中感怀》,《樊榭山房集》卷一)。乾隆元年(1736)开博学鸿词科,浙督程元章荐樊榭等十八人,樊榭本无意应征,友人全祖望自京师驰书相劝,始行。(见与《厉樊榭劝应制科书》,《鲒埼亭集》)。廷试报罢,樊榭翻然遽归。同征诸公饯于都门外,赋诗争叹息。他则说:“吾本无宦情,今得遂幽慵之性,菽水以奉老亲,薄愿毕矣。”(汪沆《樊榭山房文集序》)乾隆十三年(1748)应铨入都,抵津门客查莲坡之水西庄,同撰《绝妙好词笺》七卷,遂不就选而归。他说:“南史何子季云:‘吾年五十有七,月食四斗米不尽,何容复有宦情!’予年正与之同也。”(《岁除日同江声东壁瓯亭游紫阳庵》自注,《樊榭山房续集》卷七)樊榭从青壮到垂暮、清虚之旨,忘机之意,常常溢于胸臆,流诸笔端:“坐钓行吟外,常疑与世忘”(《晚春闲居二首》其一,《樊榭山房续集》卷五),“我已是非俱不问,笑看梧叶坠虚廊”(《病中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首句得诗三首》其一,《樊榭山房续集》卷六),“白头不奈闲愁揽,拟向空门问疑禅”(《晚次陵口》,《樊榭山房续集》卷八),“人影静随云影倒,诗情淡与道情参”(《秋日同穆门江声蔎村竹田瓯亭泛舟至湖心亭》,《樊榭山房续集》卷六),“最忘机、不如渔子,向晚来,和月一竿收”(《八声甘州·京口》),因此,面对尘世的忧伤、痛苦、坎坷,樊榭能够比较平和通达而绝非愤激逆反地悠然处之:“人生是事俱关分”(《独游沧浪亭五首》其二,《樊榭山房集》卷五),“草衣我亦随缘耳”(《貂裘换酒·得子珍庐江书词以代答并及绘友消息》)。
樊榭词中“伫兴为之”(《张今涪红螺词序》,《樊榭山房文集》卷四)的自诉怀抱之作,固难免倦游思乡、索居幽独情状,但绝无躁腾峻急之态。其所“抱侘傺之悲”(同前),不再出之以深沉强烈,而常常济之以轻柔低回。如:
疏林宿鸟。柴门里、凝尘半榻谁扫?倦程系马,风刀裂酒,雪花欺帽。何时古道。看长倚、敖山翠小。又灯昏、寒星照户,不使客愁少。 倚枕寻思处,画句炉闲,印梅窗杳。岁残气味,叹诗人,在家贫好。底事飘蓬,竟输与、蛾儿夜闹?恐明朝、渐看鬓影似暗老。(《凄凉犯·庚子十二月二十四日宿济南敖阳店寒甚有怀故园节物凄然作此解》)
薄游成小倦。惊风梦雨,意长笺短。病与秋争,叶叶碧梧声颤。湿鼓山城暗数,更穿入溪云千片。灯晕剪。似曾认我,茂陵心眼。 少年不负吟边,几熨帛光阴,试香池馆。欢境消磨,尽付砌虫微叹。客子关情药裹,觅何地、烟林疏散?怀正远。胥涛晓喧枫岸。(《玉漏迟·永康病中夜雨感怀》)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秋,樊榭乡试中式,冬,登舟北上,赴京应省试。次年春闱报罢,南归,五月抵家。秋游永康县,留房师张梁友署中。值得注意的是,《凄凉犯》作于科第初捷,进京大比的途中,但既无春风得意之跃跃,也无“画眉深浅”之惴惴。鎩羽之后、况复病中的《玉漏迟》,亦未见其时、其境所在多有之愤愤,或过于沉重之郁郁。揆之辞色,二者弥漫着质近、色似的薄游、疏倦、客愁情怀。“渐看鬓影似暗老”、“胥涛晓喧枫岸”,似乎各自调适了特定心境中应有的亮色与冷寂。反映在词中的樊榭整个人生心旅的情绪之流,也因此而减缓了落差。即便是最为劲挺的《百字令·丁酉清明》,也是如此。虽因“白眼看天,青袍似草”句而夺目,但也随即转向于“烟月”、“饧萧”之中,消融于“天远山远”之处。总之,在这类词中,由于樊榭虚化、钝化了它的内质,消弱、淡化了它的力度,遂不复与闻竹垞同类之作中曾经有过的“空中传恨”的裂帛之声。
樊榭临终托钵,曾自评人品艺品云:“予生平不谐于俗,所为诗文亦不谐于俗。”(《汪沆《樊榭山房文集序》)“不谐于俗”,乃一生精神之真实写照。“孤瘦枯寒,于世事绝不谙,又卞急不能随人曲折,率意而行”(全祖望《墓碣铭》)是其一面;“有足爱踏三家村,有裾不撇七贵门”(《同吴西林城东看花遇大风戏为长歌》,《樊榭山房集》卷八)是其又一面。艺事主“清”,则是其另一面。就樊榭而言,“清”乃是一种植根于精神追求、行为标式的审美意识。其《三十六鸥亭记》云:“夫鸥之为物也,翛然而清,眇然而远,褶翳之所不得掩,矰缴之所不得加,笼槛之所不得絷,豢饲之所不得驯,嬉游于隈渚,灭没于烟波;举物之无机声,莫鸥若也。……举世,一波也;万物,一鸥也”(《樊榭山房文集》卷五),《秋声馆吟稿序》云:“余读圣几诗,愈忆圣几之为人矣。圣几赋性幽淡,迥出流俗,见干进改错辈,视如腥腐,独能追扳古人,与之俯仰揖让。……故其为诗,澄汰众虑,清思眑冥,松寒水洁,不可近睨”。(《樊榭山房文集》卷三)从中略可窥得真谛。因此,“清”成为樊榭心向往之,求之索之的艺事标的。他说:“已昔吉甫作颂,其自评则曰穆如清风。晋人论诗辄标举此语,以为微眇。唐僧齐己则曰:‘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盖自庙廊风谕以及山泽之臞,所吟谣未有不至于清而可以言诗者,亦未有不本乎性情而言清者。”(《双清阁诗集序》,《樊榭山房文集》卷三)又云:“爱君淡著有声画,收拾秋光补水经”(《题秋玉洞庭诗卷后》,《樊榭山房集》卷八),“存殁人间感有余,黄门诗画最清疏”(《倪穟畴给谏……》,《樊榭山房续集》卷四)。他“积年怀慕”白石、“羡杀”玉田,正着眼于“清妙”、“清空”。(见厉鹗钞本《白石道人歌曲》跋,又《论词绝句十二首》其七)樊榭自作,亦人评“铅华扫尽最清妍”(陈章《挽樊榭先生诗》,《樊榭山房集》附录二),“回环读之,如入空山,如闻流泉”(徐逢吉《樊榭山房集外词题辞》)。
“樊榭有幽人气”(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三),其主“清”之真趣,实与南宗画、南宗禅命脉相通。(见《张今涪红螺词序》,《樊榭山房文集》卷四)故其“清”近幽,其“清”主淡,其“清”尚远。幽人雅集,湖山清赏,是樊榭词之大宗,那些吟哦于山光水色的篇章,也最能体现樊榭词“清”之独诣。如:
溯溪流云去,树约风来,山剪秋眉。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碕。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正浦溆苍茫,闲随野色,行到禅扉。 忘机。悄无语,坐雁底焚香,蛩外弦诗。又送萧萧响,尽平沙霜信,吹上僧衣。凭高一声弹指,天地入斜晖。已隔断尘喧,门前弄月渔艇归。(《忆旧游”》)这是“辛丑(康熙六十年,1721)九月既望”的纪游之作,全篇将秋情秋意,烹炼在一片绝世的秋色中。取景隽洁,神情萧散,共同铸就了清逸的词境。前者尚可从笔意中求得,后者则非汲之于灵府不能,而“清”之魂魄正在于此。词序云:“时秋芦作花,远近缟目。回望诸峰,苍然如出晴雪之上。庵以‘秋雪’名,不虚也。乃假僧榻,偃仰终日,唯闻棹声掠波往来,使人绝去世俗营竞所在”,揭出了“心”、“景”沟通互动的形式与内涵。“胸中无些子俗尘”(《陈廷焯《词则·大雅集》)词境之“清”亦然。
又如《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林静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流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樊榭之“清”,乃其人格与审美的双重追求,所以在他的山水词中,自然与自我常处于某种对话的关系。词人所取的态度,往往不是比较单纯的“描绘”,而是更为积极的“吟哦”,抉择与传达的是画境、是情愫、更是思致。这首《百字令》写桐江秋色,但并没有采用摄录的手法,仅仅依靠景物、画面本身去营造“清”的境界。“自坐船头吹竹”、“月夜过七里滩”的词人,使用了目力,更调动了心志。“当年高躅”的形象激活,“汐社沉埋”的心忆苏醒,使景色之“清”得以与人文之“清”凝结成独造的“清”境。
樊榭词“清”之独诣,还在于它安顿着一颗力避尘俗喧杂的词心,折射到景境的选择取向上,便是对月色、清流、秋声、霁雪的情有独钟。集中特多泛湖之作。“梅雨初霁,湖上山水浮动,凉气沁人肌骨、尺凫买舟,约予辈数人,缘孤山、掠苏堤、入西林桥,以泊于里湖。时意林鼓琴,敬身作小篆数幅,栾城觞碧筒劝客,予与尺凫各赋此曲,极暮乃罢去。”(《水龙吟》序)“扬州胜处惟红桥为最,春秋佳日苦为游氛所杂,俗以大舟载酒,穹篷而六柱,旁翼阑槛,如亭榭然。每数艘并集或衔尾以进,则烟水之趣希矣。戊午十月十七日……,廉风、萸亭、宾谷、葑田招予与授衣、于湘,唤舟出镇淮门,历诸家园馆,小泊红桥,延缘至法海寺,极芦湾尽处而止,萧寥无人,谈饮间作,亦一时之乐也”(《湘月》序)这两则词序,道出了其词、其心的意脉律动。生于水软山温之地,成于士林优游之境,樊榭山水词的这种生成环境,使它与明丽之“清”、迫促之“幽”区分开来。其典型意味是:远秾芳而近素馨,繁弦都绝,如闻笙笛。
“性耽闲爱静,乐山水”(杭世骏《词科掌录》)的樊榭,在觞咏之际所抱有的这种怡情悦情的赏玩意识,既纷披于现量山水、也融注于笔墨自然,乃至一切物色。樊榭集中的题图、咏物词,就是在创作实践中的反映。这类作品数量甚多,如:《国香慢·素兰》、《扬州慢·广陵芍药》、《三姝媚·樱桃花》、《长相思·绿萼梅》、《高阳台·落梅》、《齐天乐·络纬》、《桂枝香·银鱼》、《八宝妆·孔雀》、《台城路·蚕》、《桃源忆故人·萤》、《祝英台近·蛙》、《三部乐·流求纸》、《凤凰台上忆吹萧·瓷箫》;《菩萨蛮·题呵手梅妆图》、《清平乐·题饮谷说剑图》、《声声慢·题符幼鲁风雪归舟图》、《声声慢·题停琴士女图》、《点绛唇·题授衣读书稻田隅图》、《翻香令·题趟意田绮楼图》、《清平乐·春游士女图》等,共约八十余首。摹形抉神,举重若轻。如:
“几时与子苏堤去,采苹花、小艇冲烟。笑平生,忘了机心,合伴鸥眠”。(《高阳台·题华秋岳横琴小像》)
“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风又接。……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人之“神”在心,灵犀相通,所题之像,宛然跃然。舒拳直握,“声”岂易得?施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遂形神俱出。此类佳例,所在多有。不过,总体而论,笼包其题图、咏物词的主导心态,乃是涵咏品鉴。其入其出,在赏玩之雅趣。因此,樊榭并不以打并身世入题、物中有我自律。《乐府补题》是浙西词派十分看重的咏物词集,樊榭尝云:“头白遗民涕不禁,《补题》风物在山阴。残蝉身世香莼兴,一片冬青冢畔心”。(《论词绝句十二首》其六,《樊榭山房集》卷七)确认其关乎宋末政事,别有寄托。樊榭悉依原调,亦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二首)、《摸鱼儿·莼》、《水龙吟·白莲》、《桂枝香·蟹》,但均限于所咏物本身,题内盘旋而已。至于那些常被用作人格托附的咏梅诸作,在樊榭笔下,也多保持着有距离的品赏态势。其次,樊榭表现出对轻悠物色作精微把玩的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喜写“影”、写“声”。如《沁园春·声》、《沁园春·影》、《疏影·菊影和祓江》、《疏影·湖上见柳影因赋此阕》、《疏影·小玲珑山馆赋絮影》等。再次,是雅玩而不是亵视。樊榭的《沁园春·腕》及题仕女图诸篇,笔笔着题而未堕恶趣,因为赏玩的眼睛基本上摆脱了窥隐心理的支配。从而廊清了竹垞等开创期浙西派词残存的亵俗之气。
樊榭标举姜张,也心仪清真、草窗。在他看来,“清真、白石诸人,词之南宗也”(《张今涪红螺词序》,《樊榭山房文集》卷四),草窗所选的《绝妙好词》,亦乃“词家之准的”(《绝妙好词笺序》,《樊榭山房文集》卷四)。樊榭词受白石、清真、草窗嘉惠多多。将情致引入虚处,于虚处锻炼空灵,有助造就樊榭词境之清幽这一成功法门,也正得之于三家。或为情致的传达寻觅转换的形态,或替欣赏感受的延伸创造弥散的空间,或在虚实质感的交并中济以摇曳动势,等等。从下列例句中当可悟得一二。
“心期远、莺边古寺,雁外晴沙”(《庆清朝慢·辛丑长安元夕》)
“甚时携手?水荭摇曳烟路”(《念奴娇·甲辰六月八日予将北游……因用白石道人韵歌以志别》)
“伤飘泊,是谁倚、疏帘吹絮?”(《大圣乐·东园饯春追和草窗韵》)
“且停桡浅酌,霏雨 衣数点”(《惜余春慢·戊戍三月二十二日泛湖用清真韵》)
“情味近中年,最怕伤心,都付与数声长笛”(《洞仙歌·秋阴》)
“林静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诗成犹未,远蝉吟破秋句”(《念奴娇》)
樊榭自谓所作“无当于钟吕之响”(《樊榭山房集自序》、《樊榭山房文集》卷四),此乃实情,他人也不必以钟吕之响相求。但若认为“沈厚之味,终不足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是樊榭词的主要弱点,恐怕也不能算是苛责。能“清”能“幽”而不能“厚”,关键在于“意”不深浓,真气不充。因此,虽也“曾缪役心脾”(《樊榭山房续集自序》,《樊榭山房文集》卷四),然总体上仍只能是一个有所弱化的生命的歌唱,樊榭词中更为有意识地逞博显富、征事用典的倾向,亦当与此接榫。其〔雪狮儿〕咏猫四首,《序》称:“华亭钱葆馚以此调咏猫。竹垞翁属和得三阕,征事无一同者。予与吴绣谷约,戏效其体,凡二家所有,勿重引焉。”类“为有苗氏作世谱”(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陋风渐长,樊榭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