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胜有声--非课堂阶段的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论文_范群婷

无声胜有声--非课堂阶段的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论文_范群婷

范群婷(浙江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19)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班级责任意识为核心,探究非课堂阶段的班级责任意识培养方式,提高小学学生综合素养,强化班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非课堂阶段;班级;责任意识;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1-006-02

责任意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属于集体活动中的个体自觉态度,除了会影响个体学习效果和智力开发,还直接关系到个体人格品质。培养小学学生班级责任意识是小学培养教育目标,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包括课堂教学的渗透和非课堂阶段的锻炼。对此,为了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强化非课堂阶段对学生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从班级管理、班级值日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完善学生班级责任意识培养体系,进而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非课堂阶段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分析

在某班级早上值日中,教师刚进班级,学生们就一拥而上,说:“老师暖气边上有一泡屎!”教师听后,即刻走向学生们所指的地方,确有其事。学校附近常有流浪猫出没,这恐怕就是流浪猫的杰作。教师环顾四周,班级里的学生几乎全到了,在教师进班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处理突发事件。有的学生甚至咧着嘴,还一脸嫌弃的说:“太臭了,太恶心了!”有的学生就是自己坐在自己的桌位上,置身事外;而收作业的学生一边收作业一边捂着鼻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意识到这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良好契机,正想着,班里卫生委员李晓明拿来废纸盒将污物直接铲走,拿出了教室。看到李晓明的举措,教师从心里佩服和感叹:“这孩子真不愧是班级的卫生委员,有担当、有责任感!”而班级里的其他干部成员却没有做出任何举动,教师要进行班级责任意识教育活动,让班级干部成员明白班级里出现任何事,班级干部有责任冲在前面。此时,教师要求班级干部成员起立,让他们像李晓明同学学习,一人拿一块抹布将污物擦拭干净,之后将抹布扔掉。通过这次突发事件,教师也充分意识到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个人发展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之外,要重视非课堂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抓住培养契机,培养和提高学生班级责任意识,进而达到小学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在班级值日活动中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意识

(一)树立劳动态度,强化责任认同感

在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意识的过程中,社会、学校与家庭要进行相互配合,共同协力,消除学生消极劳动认知,防止出现学生对劳动形成的不良言行,借助活动与实践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价值,以便于在班级值日劳动活动中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意识。对此,在实际活动中,学校可以创设值日岗位,学生自愿参与到值日岗位中,定期组织所有在岗学生进行值日活动,评选值日之星,培养学生的责任认同感,借助日常值日活动培养学生基础责任意识,进而逐渐形成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高层次责任意识结构。从本质而言,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属周期性教育工程,在实际发展中具有长远递进发展特性,而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责任意识感知也有所不同,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使得学生责任行为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自觉承担自身在班级集体中或者是社会各个角色的责任,实现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落实责任制度,完善责任结构

在进行班级值日活动中,针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依靠具体行为情境,借助值日活动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在班级值日活动中的主体性,落实班级责任制度,进而完善小学班级责任结构,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此,在实际值日活动中,教师要从思想意识入手,及时发现和创造责任意识教育的契机,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属于班级集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参与到班级值日活动中,乐于为班级每一位同学服务,树立班级主人意识,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细节活动进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确学生的集体角色,以疏堵结合为培养原则,构建“人人有责”的班级责任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将个体角色逐渐转化为集体角色,细分班级管理工作,形成多元化班级管理体系,明确具体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提高值日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在此过程中,这种值日管理任务的划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出学生对值日劳动的热情,促进责任意识的形成,进而达到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

(三)强化主体责任,创设实践情境

在进行学生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中,为了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教育环境,在教育实践中渗透道德教育主体性观念,学生作为独立人格的个体,属于责任意识主体,在班级值日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防止从属客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值日活动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优势部分进行认可,进而将责任意识内化为思想觉悟,自愿承担班级责任和义务,达到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在大量实践中看,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觉行为。对此,在进行班级值日活动中,教师和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责任意识培养机会,规划个人责任区,推行班级值日班长制,辅以劳动能力的锻炼,给予学生足够的激励和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意识,强化主体责任地位。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值日活动中,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班级责任意识的形成。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其道德修养层次直接决定着自身责任意识的完善与发挥,并与学生人格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内在关联。在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这和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因素有直接影响,学生会自觉模仿教师的言谈行为,并作为良好参照物进行不自觉的模仿,引导学生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教师要从自身的道德修养与精神内涵入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亲其师落实信其道,通过示范性行为激发出学生值日热情,发挥出向师效应的作用,实现学生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意识

(一)开展“文明教室、美化家园”评比活动

教室作为学生主要学习阵地,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核心环境,教室的整洁性和温馨性,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与情操,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对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和开展“文明教室、美化家园”的评比活动,并在班主任的辅助组织下,激发出学生参与评比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布置教室,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为组长开展合作模式,划分学生具体工作任务,设计学习园地、德育考核园地,在评比活动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进而形成班级文化特色。例如,在某校文化活动中,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台阶,结合《开阳县教育系统2016年“整脏治乱”工作安排,学校决定开展“文明教室、美化家园”活动,旨在增强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师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也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服务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班级、社会责任意识,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打扫班级环境,以干净整洁为目标,优化班级环境。另一方面,合理布置班级环境,设置心愿墙,学生将自己的“心愿”粘在心愿墙上,营造班级“家”的感觉,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的方式主要将班级布置视为一个载体,将教师和全体学生的愿望和目标融合在一起,促进师生情感建立,丰富学生精神财富,进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班级责任意识。

(二)开展班规班训征集活动

版规班训是班级文化精神表现方式,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教师要开展班规班训征集活动,引入民主化管理方式,征集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憧憬,并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结合现有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贯彻学校文化精神,明确班级班规班训,强调学生的“主人”地位,进而促进学生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例如,某希望小学4年1班,以促进“自主管理,自信成长,成就学校管理新生军”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宗旨,实现班级命名个性化,班级目标明确化,班级活动特色化。活动要求一是体现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二是切合实际,突出主题;三是明确班规、班训、设计想法等内容。在发动阶段中, 每个学生认真思考“你想生活在一个怎样的集体?”、“结合班级实际班级应制定什么有班规班训?”、“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班集体?”等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在制定修改阶段中,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设计班级宣言,优秀的班级宣言发布到学校网站。完善班规,要求学生牢牢记住班规班训,以此鞭策自己,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班级责任意识。在具体实施阶段中,赋予学生监督权,针对个别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成立具有纪律仲裁权利的“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参与到实际调查、取证、旁听中,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承担一般违纪和纠纷的处理。针对班训而言,经过大家民主表决,将班训定为“笃学励志,崇真扬善”,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以真和善为核心,发扬真善美,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进而谱写出人生的辉煌。

(三)抓住教育契机提升学生社会责任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发挥出班级文化的教育性、制约性和激励性,发挥出教育优势,在特定情景中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进而达到小学教育最佳效果。社会责任感、班级责任感以及家庭责任感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社会责任感可以促进班级责任感的形成,而班级责任感则是生成社会责任感的终极目标。对此,班级文化建设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以社会责任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讲公德、守规则,对集体负责;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环境负责。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内容:

1.树立榜样。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班级干部树立责任榜样,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模仿正确的社会行为,逐渐内化为社会责任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班级责任感。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多看书,并筛选理想的“责任意识培养”教材推荐给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吸收书中的思想养分,强化责任心,进而实现对学生班级责任感的培养。

2.实践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形成心灵与精神的回应,培养学生责任感。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前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责任内容,并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点评,以此为契机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热情。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实践总结,倡导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将其内化为班级责任意识。

3.协调合作。为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强二者的沟通和配合,提高教育效果。对此,在进行实际教育中,结合现有资源,建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动机制,拓展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平台,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形成,即为自我认识、管理、控制和评价,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而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强化学生责任感,进而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非课堂阶段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列举案例分析,从班级值日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完善学生班级责任意识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东.责任意识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读书文摘,2016,04:21.

[2]曹春艳.强化责任意识,发挥角色功能——浅谈卫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考试周刊,2016,88:178.

[3]姚艳君.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201.

[4]孟俊.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责任行为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15:95-96.

[5]尹得利.浅谈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体会[J].学苑教育,2016,15:30.

[6]万扣明.班级管理中强化责任意识的思考与实践[J].学校管理,2016,05:11-12.

论文作者:范群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无声胜有声--非课堂阶段的班级责任意识的培养论文_范群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