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地理教材插图为素材的命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为论文,命题论文,素材论文,地理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地理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大背景。由于没有现成的初高中衔接教材,复习时往往要立足于初中教材,依照考点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初高中教材知识的整合能力,是复习取得成效的关键,选一宏观或微观背景图进行命题研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向高考靠拢。
下面以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坦赞铁路图(人教版初中第2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第29页选学部分)为例,谈一下关于教材插图命题的基本方法。
一、探寻教材插图命题的切入点
对于教材插图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注教材插图的文字背景;二是排查插图提供的地理要素。
1.教材提供插图的文字背景
1975年,我国援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建了坦赞铁路。这条铁路从赞比亚的卡皮里姆波希至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全长1860千米(图13.19)。坦赞铁路既解决了赞比亚对外贸易通道,也促进了坦桑尼亚南部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
图13.19 坦赞铁路
2.网络搜索得到的文字信息
1970年10月28日正式动工的坦赞铁路,是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人民友谊、团结与合作的象征。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该铁路东至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其中在坦桑尼亚境内长约960公里,赞比亚境内长约884公里。坦赞铁路沿线有许多深山峡谷和沼泽,工程十分艰巨,全线共需架设桥梁320座,开凿隧道和明洞26个。三国人民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1976年建成铁路并正式通车。
3.教材插图显示的地理要素
如图13.19所示,插图中的文字内容是显性信息,提供的地理要素主要有: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三个内陆城市和一个重要海港达累斯萨拉姆;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铁路坦赞铁路。查阅比例尺稍大的非洲地图,明确插图中点、线、面隐性信息的所代表的含义:正北的湖泊为维多利亚湖;三条河流分别为尼罗河、刚果河和赞比西河等。
以教材插图为依托的地理命题,要截取文字信息中的一部分,利用插图中的关键性地理要素找寻命题的切入点,搭建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知识的联系,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
二、选准教材插图命题的着力点
高考命题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学科知识主干上,特别注重对地理特色知识的考查。综合图中提供的各类信息,属于地理知识主干的要素有:海港、河流、湖泊、洋流、铁路、地形、资源、气候等。围绕这些地理要素搭建知识联系,并利用电脑软件对教材插图进行修改,删除原图中的一些显性信息,变部分显性信息为隐性信息,增添一些字母、符号以丰富题图材料。通过对区域图研究知道,图中的尼罗河应与坦噶尼喀湖相连,故利用图片修改软件在图中增加一支流。对教材插图13.19进行适当修改,得一命题原创图(图一)。在此图的基础上,选准教材插图命题的着力点如下:
图一
(1)以坦赞铁路网络文字信息作为切入背景,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归纳铁路修建的现实意义;
(2)以国家轮廓、区域河湖特征为空间背景,进行国家整体定位和具体地理事物的定位;
(3)抓住坦赞铁路这条重要的交通线,利用高中区位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交通网中的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区域资源开发的影响;
(4)以区域所濒临的海洋及海陆位置特点为背景,研究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以及河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5)以整个非洲为大背景,探讨河流所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6)联系东非裂谷带及其分布范围,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其形成进行逻辑分析。
三、遵循当前高考命题的总思路
站在高考的角度审视初中教材,按照高考的精神体会命题思路,可以拉近复习与命题的距离,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力立意”是当前高考命题的灵魂,其含义是以考查能力为目的编制试题,侧重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实际问题立意,设置问题情景,根据问题需要,确定考查的主干知识体系,不忌讳知识的重复,不追求知识数量;从认识分析实际问题角度设问,提问的内容是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态度、观点和方法。
200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地理科(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是: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因此,在备考复习中,要格外关注四项能力的考查方式,将能力培养过程贯穿于平时的讲练中,从解答问题的方法入手,强调读图审题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体会高考命题的精神和能力考查特点。编制试题要遵循当前高考命题的总思路,从题目问题的设置、信息的呈现、能力的考查、知识的考查和答案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构想,力求考查与培养、读题与审题、科学与准确的和谐统一。
四、展示新试题
读图一为东非裂谷带南部某地区简图,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国家为(A)
A.赞比亚
B.马拉维
C.坦桑尼亚 D.莫桑比克
2.下列关于图中A、B、C湖泊对应河流及所属水系正确的是(C)
①C湖——青尼罗河——大西洋
②A湖——赞比西河——印度洋
③C湖——刚果河——大西洋
④B湖——白尼罗河——印度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甲港口外运货物主要为(A)
A.铜矿石及产品
B.石油及制品
C.木材及制品
D.粮食加工品
4.甲—丙铁路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有(C)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B.全年干燥,沙尘飞扬
C.地表起伏,地质复杂
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
5.M河河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A)
A.7月高于1月
B.各月均较高
C.2月高于8月
D.各月均较低
6.洋流OP的流向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C)
A.由O流向P 降温减湿
B.由P流向O 增温增湿
C.由O流向P 增温增湿
D.由P流向O 降温减湿
7.图中铁路所在两国地形主要是(D)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8.图示区域为东非裂谷带的南部,请准确表述东非裂谷带的范围。
9.该区域的自然带主要有哪些,试分析气候的特征及其成因。
10.试分析图中所示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铁路建设的意义。
11.试分析影响甲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12.分析N河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的成因。
(答案:
1—5.A、C、A、C、A 6—7.C、D
8.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
9.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低纬信风控制,炎热干燥。
10.区位因素:高原为主的地形(不利);经济落后,资源丰富,交通闭塞,经济需要(不利);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家间的合作(有利);我国资金和技术的援助(特殊条件)。意义:①解决了赞比亚对外贸易通道,有利于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促进了铁路沿线,特别是坦桑尼亚南部铁路沿线经济发展;③促进国际交往,有利于民族、种族的团结。
11.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位于沿海地带;社会经济因素: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是天然良港;处在到西欧的航线上,重要物质集散地;铁路、海运便利;是坦桑尼亚的政治中心;附近有大学等科技院校。
12.刚果盆地原为内陆湖,后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