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陆建良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陆建良

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314001

摘要:高层建筑的不断兴建,土建工程中的模板支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项工程,其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超高层建筑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高支模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以保证支架的安全使用,杜绝安全事故的再度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建;高支模;施工技术

1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主要意义

高支模施工技术总体而言是一种高危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直接影响到了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查才可以开始进行实施。比如说选择材料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施工设计的整体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相关需求,只有对高支模结构技术进行稳定的应用才可以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项目的质量。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建筑物的强度,提升其稳定性以及承载力,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的资源消耗。

在建筑规模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对建筑工程的项目的技术也逐渐重视,而对高支模技术,指的是高支模作为水平混凝土构件,为了支撑系统高度存在的技术。而其系统高度通常高于8m,其跨度应该高于18m。高支模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施工操作,对于每一个方面进行连接设计和进行监督施工,无论是高度、荷载能力以及跨度等等都需要依照提前设计好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2.1高支模模板设计以及安装

实际施工中,模板设计作业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施工人员在设计高支模模板之前,需先了解混凝土具体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从而确定模板需要使用的构造,以及需要承载的荷载量。其二,设计人员开始根据计算所得数据设计模板,同时设计支撑布置具体位置,之后再构建细微部分的结构以及异性模板样图。其三,计算模板支撑在最不利组合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模板设计。其四,完成上述内容后,设计人员基本可以得出高支模模板及其支撑的设计方案,之后,设计人员根据模板及其支撑的设计方案确定模板安装以及拆卸的具体流程以及方式。其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认模板及其所用配件的实际规格,并绘制表格,将预估的零件使用总量及其周转计划填写在表格当中。其六,编写高支模施工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编写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施工防火方案与设计方案。设某土建工程,中庭区域柱子的高度同楼层高度一致,实际高度为23.1m,截面尺寸为1200×1200mm,使用等级为C35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柱模模板所用材质为木材,竖向龙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0mm。针对该工程而言,柱箍应使用规格为2×48×3.5的钢管。规定要求中庭柱模截面尺寸不小于600mm,施工人员需在柱中安设规格为14的穿墙螺栓。而该中庭尺寸已经超过1200mm,所以施工人员需在柱中增设两道规格为14的穿墙螺栓,并保障证两道穿墙螺栓之间的垂直间隔距离达到500mm,以此达到固定模板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梁支撑以及楼板的设计与安装

梁支撑体系所使用的支顶通常为满堂红钢管支顶,支顶依照纵横间隔距离为900×600mm进行设定,底模所用夹板厚度为18mm,侧模板需使用18mm厚夹板以及尺寸为80×80mm的木枋。主龙骨选用规格为2×80×80mm的木方,至于次龙骨,则使用80×80mm的木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梁支撑各部分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主龙骨之间距离相隔为900mm,次龙骨则为300mm。施工人员还需设置一道扫地杆,要求扫地杆同底面的垂直距离为200mm,同时将剪刀撑与水平拉杆安设于门式架之间,以便使整体更为稳固。

2.3混凝土的应用及其管理

根据高支模技术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墙体、梁板以及柱体之间形成竖向结构,只有竖向结构强度符合高支模技术规范规定的强度,方可成为模板支架的约束端。不仅如此,施工人员在实施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先确认支撑混凝土材料的施工配合比,同时通过实验测定混凝土的实际坍落程度,直至各项数据均符合高支模技术规范要求之后,施工人员才可实施混凝土浇筑作业。施工人员需注意,填写混凝土委托单时,必须保证委托单与实际混凝土保持一致,详细填写工程名称、施工区域、添加剂以及强度等级等四类测试。同时,施工人员在实施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前,还应确定传输管线的分布方式。并注意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消减施工所产生的水平震动荷载,也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混凝土堆载过大的问题。除此以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平衡模板支架所承受的荷载力,使得实际施工荷载不高于设计荷载。同时,施工人员还应要求设计人员在施工之前预估当施工设计荷载超过设计最大荷载后产生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检测支架的实际支撑情况,一旦发现支撑存在异常,需及时停止施工,排查异常情况,避免为之后的施工埋下隐患。

2.4规划技术要点

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需要规划好技术的要点。工作人员在确定规划技术要点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理解到的施工要点通常在于开始的检查工作与设备安装工作,后续的工程验收以及最后的拆除质量都会受到这些前期工作的影响。其次,工作人员在确定规划技术要点的过程中应当细致的对于施工所用的材料和机械设备严格把关,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保证这些用具都符合高支模技术的施工要求。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确定规划技术要点的过程中应当对于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合理的改进,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存在着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处理,最终能够起到良好的改进和完善的效果。

3 案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中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该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为高层建筑构造,包括主楼和群楼,层高三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高支模施工的现场施工地点为大堂走廊处。施工标准高度在11米左右。高支模板厚度为18厘米;高支模施工的钢管支撑体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施工[3]。截面积尺寸为5厘米*3厘米。钢管表面平滑无裂痕,没有打孔;在高支模施工中使用的材料都符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要求;在设立水平拉杆和扫地杆时,每隔四排增加了一个剪刀撑,立杆的垂直误差保持在1.3厘米以内。水平拉杆的间距误差设置在4厘米以内。同一水平的相邻横杆的表面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相邻水平杆需要沿着属性错开对接,错开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水平杆垂直间距需要设立四道水平拉杆;高支模外立面应增加剪刀撑,每隔13米设立宽度为4米的剪刀撑。剪刀撑应处在水平中间位置,相同立竿间需要设立水平斜杆,斜杆数量为水平框格的三分之一;防护栏包括上、下横杆,上横杆距离地面1米左右,下横杆距离地面零点五米左右。对临时防护栏杆的外侧进行封闭处理,固定脚手架外立杆位置。

4 结束语

根据前文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建筑业的高速进步,对于施工技术有着一定的要求,尤其是高支模施工技术,因此,需要从根本上逐渐完善,才可以提升土建施工的工作效率,与之相关的施工管理以及施工人员也要求对这个问题充分重视,才可以有效提升土建的工作效率,可以给提升土建施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杜钊.关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01):70-71.

[2] 郭书梅.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51):11-12.

[3] 章兴.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飾,2016,(10):38-39.

论文作者:陆建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陆建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