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中医院 湖南衡阳 421500
摘要:目的:评价骨科治疗中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价值,为骨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住院行引流技术的11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5)骨科患者接受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观察组(n=55)骨科患者接受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比两组骨科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率、感染发生率。结果:组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引流管更换次数、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创面愈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常规负压引流技术,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实施利于缩短骨科患者创面愈合、住院时间、降低引流管更换次数以及感染发生率、提高创面愈合率,具有骨科实施价值。
关键词:引流管更换;感染;骨科;住院情况;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疾病具有多发特点,明显基本生活、工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新型治疗方式,广泛用于骨科治疗中,缩短了患者创面愈合以及住院时间[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骨科行引流术的11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比常规引流以及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6月-2017年8月,总计110例,排除合并凝血机制异常以及全身严重感染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骨科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5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8-69岁,均值(42.50±2.20)岁。对照组:55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8-68岁,均值(43.60±3.20)岁。观察组、对照组骨科住院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P>0.05。
1.2治疗方法
对骨科患者进行常规处理,安排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等,做好抗生素处理以及创面卫生清洁工作。
对照组——常规负压引流。常规清创后进行固定、常规换药处理,要求创面干燥、清洁、无坏死组织、水肿、渗液,符合植皮、修复条件。
观察组——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创面彻底清创,骨髓炎患者进行开窗引流,创面感染彻底清理的基础上进行油纱布填塞,于3d后进行引流。关节置换术患者取出假体的基础上进行髓腔彻底处理,选择近端骨干处钻孔引流。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立即进行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引流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患者的创面情况,包括大小、深度以及形状等,在彻底清洁创面以及周围皮肤的基础上借助生物半透膜贴进行整个创面的封闭处理,硅胶引流管连接负压瓶,并合理调整负压值。
1.3观察指标
记录骨科患者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以及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110例骨科引流术患者实验观察指标,使用SPSS19.0计算。计数指标(创面愈合率、感染发生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计量指标(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以及住院时间)以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的情况下,说明骨科患者组间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计数指标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骨科患者创面愈合率、感染发生率结果见表1。组间创面愈合率、感染发生率占比结果经统计学计算,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表1 骨科患者组间创面愈合率、感染发生率对比 [n(%)]
2.2计量指标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骨科患者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见表2。组间创面愈合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所需时间更短P<0.05。组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对比,观察组更好次数更少P<0.05。
表2 骨科患者组间相关指标临床对比()
3 讨论
当前,工业、建筑业、交通行业的发展,意外事故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增加了肢体创伤率以及相应的并发症问题,直接影响基本生活、工作、学习,严重降低生活质量[2]。引流术作为外科治疗中的常用手段,在机体处、外界建立开放通道的基础上实现治疗的目的,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3]。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实施整体效果更为显著,广泛适用于骨科治疗中,在软组织开放性骨折、骨髓炎、创面感染等方面治疗均有明显效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利用医用泡沫材料对多侧孔引流管包裹,借助黏贴性薄膜、负压源形成封闭引流环境,实现负压均匀分布,达到创面引流、封闭效果,能彻底清除创面,加快组织肿胀消除速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避免外界感染[4]。
实验对比了观察组、对照组骨科患者创面愈合以及感染等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为100%、无术后感染问题。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为90.90%、术后创面感染发生率为10.90%。2项指标对比,P<0.05。另外,组间引流管更换次数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说明,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个更利于骨科患者创面愈合以及预后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此次实验和张永乐,王义生,张世清等人研究结果有明显一致性,改良VSD组与常规换药组上述各项指标(创面清洁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
综上所述,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符合骨科患者治疗所需,有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率等价值,具有推广实施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聪明,王谦,任程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局部水泡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3):203-206.
[2]黄晓丽,吴蓓茸,项芳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1):65-66.
[3]闫映霞,何引飞.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大面积严重毁损伤患者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12):1462-1463.
[4]张斌,杨志刚,杨晓斐等.应用改良双套管脉冲持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髓炎[J].骨科,2017,8(6):433-438.
[5]张永乐,王义生,张世清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36-37.
论文作者:周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创面论文; 骨科论文; 患者论文; 负压论文; 时间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