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李晶

(解放军285医院妇产科 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18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0%(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不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后效果理想,还可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切除;子宫肌瘤切除;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217-02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多发病于中年女性,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得到女性的重视,但是随着疾病的严重,会出现不同程度阴道出血、腹部压迫等情况。在临床中,对子宫肌瘤多采用腹腔镜切除,此方法有着对切口小、出血量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优势[1]。而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所以,本文就针对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共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

对照组:年龄38至48岁,平均年龄(40.46±1.68)岁,平均病程(5.21±0.45)年。

观察组:年龄39至49岁,平均年龄(41.356±1.83)岁,平均病程(5.22±0.47)年。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差异非常小,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子宫肌瘤;(2)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血液传染性疾病;(3)肿瘤;(4)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5)肝、肾功能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术前:患者可能对手术流程不了解,出现不同程度紧张、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一定及时告知患者相关手术流程、作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让家属明白手术风险性以及预后效果,从而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治疗配合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可降低手术风险。同时,护理人员协作患者做好相关检测,了解患者生命指标、心电图等指标情况,全方面了解患者的机体情况,从而做好相对应预防工作,以免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确定好手术时间后,护理人员做好备皮,对医疗设备消毒等,将手术室各个角落进行消毒,避免出现感染等情况。

术中:对需手术部位实施消毒,不然容易滋生细菌,同时对脐部也进行消毒,做好皮肤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陪伴在患者身边,安抚患者的情绪,让其不必过于紧张,同时密切监视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手术时,患者皮肤会暴露在外,护理人员可适当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定时检测患者的体温,以免体温过低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

术后: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将患者推送到病房,让患者去枕平卧6~8h,头部往肢体侧偏转,应用动态心电监护,间隔15min左右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为提高机体二氧化碳的排出,对患者实施吸氧治疗。术后4~6h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是否有渗血等不良情况发生。若出现渗血情况,一定要对症处理,定期更换敷料。腹部包裹处适当通风,保持干燥状态,避免出现感染等情况。由于开腹手术可将病灶有效清除,预后效果理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指导其简单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下肢血栓等并发症。无论手术大小,均会对机体产生影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的情况,护理人员对体温过高患者实施抗炎抗菌治疗或者物理降温。对于出现胸痛的患者实施镇静剂,对于出现皮下气肿的患者,对患者实施低流量持续给氧,从而改善气肿情况[3]。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正常,术后患者月经正常,病灶明显缩小;有效: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正常,术后患者月经提前或者 延迟,病灶缩小;无效: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无变化,术后患者月经紊乱,病灶大小无改善。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对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0%,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子宫肌瘤切除患者采取合理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同时实施护理更能提高预后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疏通,让其了解手术流程与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其手术信心和护理依从性。术前,对患者私密部位进行清洗,术前6h禁止饮食,对大便没有排尽的患者实施灌肠处理。术中,陪护在患者身旁,让患者感到有安全感,同时实施心理疏通,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4]。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呼吸是否顺畅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根据患者的预恢复情况进行活动,提高机体血液循环,从而提升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5]。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不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后效果理想,还可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童文香.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2,33(4):259-260,262.

[2]王彤.整体护理在改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345-346.

[3] 蔡春辉.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剖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63-66.

[4]刘国英.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99-300.

[5]李仁秀.子宫肌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3(6):1211-1212.

论文作者:李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