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论文_林乌准

在生物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论文_林乌准

林乌准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 362305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企及的优势。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是一项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还处在初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探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纵向深化的必然选择,那么,在生物教育中我们又该如何渗透创新教育思想呢?我结合生物学科和创新教育的特点从四个角度来加以阐述:

一、切入点:营造创新的教育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容置疑的所谓标准答案,桎梏了创新精神的锋芒,使学生本该自由呼吸、自由驰骋的心灵遭到窒息,严重摧残着学生的天性和个性。

因此,我们“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技术平台: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平台

新教育主张“创新教育必须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要求做到“四个整合”,即: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育教学媒体、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教学信息、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媒体、影碟机、投影仪等电子设备,使得生物教学方式逐步多样化。它能够为生物课教学提供视听影像节目,学生和大千世界实现了零距离接触,透过屏幕可以看到大海深处各类神奇的海底生物,看到人类身体里的奥秘,看到肉眼无法企及的显微世界。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设科学又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实现创新教育。

三、润滑剂:引入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对于学生智力、科学创造力、多方位的能力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到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到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到转基因食品的问世,都是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界的结果。生物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了探究生命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学科。生物在哪里?它就在你我身边,在人与自然的奇妙天地里。家里养的小狗和小庭院里栽种的美丽花草,旅行时一望无垠的金黄色的麦浪,茂密的树林鸟鸣虫叫……中学生正值花季少年,最富于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大千世界如此瑰丽多彩的生命现象,必然会激发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无数个为什么将会在他们的脑子里出现:为什么一粒小小的种子竟可以萌发长成参天的大树?为什么到了冬天一些动物就会进行冬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得他们主动去观察、思考,学会探索、求知,而这些不正是我们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吗?科学教育尚且需要大自然的熏陶,而生物学与大自然关系密不可分,生物教师更应当试着把自然教育思想融入教学理念中加以强化。

四、先决条件:生物教师素质的提高

琼·托曼斯曾说过: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方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在任何一次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素质都被视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随着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逐步深化,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期望。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则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现代创新素质。因此,创新教育关键在老师,离不开创新性的老师。应对创新教育,中学生物学教师面临着怎样的职业生存挑战,他们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呢?

首先,教师要努力实现角色转换。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把他们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物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展和生活需要出发,将与之息息相关的知识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让学生获得必备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从中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关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等。

其次,教师自身要学会创造。只有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勇于开拓创造教育,造就创造性的学生。每位教师都要以创新的教育理念来理解教育、认识教育和实践教育。作为生物教学工作者,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将生物现象和教育现象进行整合分析,建构生物教学新模式。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发展、教育发展以及个人的本质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在研究生物创新教育时,可以尝试从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譬如人文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如此,文理科思想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辉映,必然也能为我们的研究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9,6,16。

[2]刘恩山 主编 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拉塞克 等 著 从现在到2000年全球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

论文作者:林乌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在生物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论文_林乌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