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出版业畅想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畅想曲论文,新世纪论文,出版业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进入了第三个千禧之年。新世纪的曙光正照耀着蔚蓝色的地球,照耀着金色的中国。新的时代带来新的希望,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出版业在新世界将如何发展,在哪些方面应该有所创新?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经过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出版业已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体系比较完整的出版产业,在世界出版业中名列前茅,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但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需要相比较,中国出版业还没有打破传统的模式,在体制、规模、经营理念、人员素质等方面还需要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在21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出版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试作一大胆的畅想曲,以求教于方家。
一、从出版体制而言,将会逐步打破部门所有制和地方所有制的模式,建立真正现代企业经营的体制。
目前这种出版社部门所有制和地方所有制有过历史功绩,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可行的模式,但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出版业苦乐不均和不平等竞争的根源,在新世纪出版业大发展中,必须要打破。笔者设想,未来出版体制中,可以考虑分成两大类,一类仍由国家(当然是授权某个管理部门)直接控制的出版单位,例如出版党和国家政策文件的专门出版社;出版正式教材的出版社;出版医药卫生图书的出版社。这三类出版社必须是国有的、专营性质的,以保征出版物内容准确无误,具有最高的权威性。这三类出版物的定价是指令性的,应该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如果出现政策性亏损(一般不可能发生),由政府进行必要的补贴,可从其他出版物上缴利润中冲抵。第二大类出版社逐步从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各部门剥离出来,成为真正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出版企业,并且逐步打破中央与地方所有制的界线,真正按现代企业经营的体制组建成出版集团,国有和民营的都可以,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有生有死。政府除了要求所有出版单位必须遵守法律和相关的政策、法令依法纳税外,对出版单位不作行政干预,更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把日常事务性协调工作移交给行业协会,通过行规、行约进行行业自律。书价与印刷工价等都由相关的行业协会通过协调进行指导,按市场规律调节。
二、出版与发行会实行“第二次握手”,形成利益共同体,允许互相融资乃至合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外名称可以各自独立,在内部管理和经营上应形成一体。这种体制接近于国外大出版商的模式,便于统一考虑营销策略,也可避免产销之间的内耗。
三、在发行网点的布局上将实行网络化规划。即按照不同的生产、科研、教学、居民的特点,规划相应的发行网点。书店不要追求大而全,而应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体形成大中小不同的网点。除省会以上大城市可建大型综合性书店门市部以外,多数城市应着重以建中小型门市部为主,网点要伸向社区,尤须注意建立专业性门市部,这样做才能改变目前千店一面的格局。
四、在订货制度上实行配发与订货相结合的办法。试看历届书展和订货会上好书荟萃,繁花似锦,但在书店门市部日常陈列和销售中,许多好书难觅踪影。单靠书店自下而上订货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涉及进货人员水平、书店资金、管理等等问题),必须有配发制度作为辅助。将来社店形成经济共同体以后,这个问题可能不难解决。事实证明,许多好书并非读者不要,而是从未见过。因此首要的问题是使好书尽快与读者见面,做到“书畅其流”,由读者自主选择,不要由营业员代为选择。
五、书店要根据读者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如在大中城市建立网上书店,在农村依托大的企业或学校建立代销机构,方便读者就近购书。
六、出版科研单位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建立世界一流的数据库。研究内容包括:①新世纪出版发展战略,②出版体制的重组,③选题策划的组织与实施,④出版流程的全程监督机制,及质量保障机制,⑤图书营销策略,⑥发行网点的重组,⑦书价、印刷工价的调控,⑧新技术的引进与出版业的应用,⑨国外出版业动向,⑩出版队伍动态分析与培训规划,(11)读者阅读旨趣的现状与需求,(12)全国出版信息网络联网的可行性研究,等等。出版科研是一项动态性研究,除了阶段性项目外,需要建立一流数据库,不断积累资料,以供研究。在人员组织上,应该专业与业余队伍相结合,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
七、培养与建立一支思想敏锐、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出版队伍。一流的出版需要一流的员工,在新世纪,对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应有更高的要求,所有职工都应培训上岗。并定期考核,使他们始终保持“水涨船高”的水平,以适应出版业不断繁荣发展的需要。
八、中国出版业在新世纪一定要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已逐步成为国际性语言,这个趋势预示着中国图书在国际上将拥有更多的读者。除了要做好华人读者的工作外,还要注意国外其他语种民族的工作,研究他们对中国图书的需求,通过与国外出版单位合作出版、国际性书展、到国外办书店等多种形式,使中国名书(不限于汉文)走向世界,这方面应该有具体目标和规划,期以时日,必有成效。
江泽民主席在建国50周年庆典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的千年中,中华民族必将以自己新的灿烂成就,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迎接第三个千禧之年的时候,我国出版业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奏响时代的最强音,谱写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高尚的精神风貌,把光荣与梦想一起展示给世界人民。
标签:读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