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29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痊愈21例,占72.4%;有效6例,占20.7%;总无效2例,其中死亡1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结论:对心源性休克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复发率与死亡率。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83-02
心源性休克主要是指心血的输出量降低致使周围的循环发生衰竭,因为心脏的排血能力急速的降低,以及心室的充盈突然性的受阻,所引发的心搏量的减少与血压的下降,导致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量的不足,并迅速的发展为休克的疾病[1]。在临床上导致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的易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有重症急性瓣膜病、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室间隔穿孔、心脏创伤、张力性气胸、乳头肌腱索断裂、巨大心房黏液瘤、肺栓塞及心脏手术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29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45至75岁,平均(59.8±4.8)岁,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与心电图检查证实均为心源性休克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 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并及时的进行吸氧、镇痛及血容量的补充,并与此同时进行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的指标监测。心源性休克并伴有心力衰竭患者,应采取半卧位进行休息,并注意保暖及保持安静[2]。
1.2.2药物治疗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排血量减低,心搏量也出现降低,而周围血管的阻力则会出现变化。患者在发生心源性休克时,病死率相对较高,其药物治疗应尽量在血流动力学的监管下进行积极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临床中心源性休克多是因急性心肌梗死所导致的,此时患者应积极的进行镇痛、纠正低氧血症、维持血压及补充血容量的治疗[3]。
1.2.3溶栓治疗 若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其为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患者发生梗死后的早期治疗应为使用溶栓类的药物溶解其冠状动脉内已经形成的血栓,使梗死的部位再次通畅,实现再次的灌注,以此来达到梗死面积缩小的、心肌功能的部分恢复及心脏泵血功能得到改善的目的[4]。
1.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痊愈,血压恢复正常范围;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血压与正常值相比稍微偏低;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更为严重,血压未有明显的改善甚至有所降低。总有效率的计算为痊愈与有效的和与总病例数的比[5]。
2.结果
29例患者中,痊愈21例,占72.4%;有效6例,占20.7%;总无效2例,其中死亡1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
3.讨论
根据患者的心源性休克的发展过程,其临场表现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在患者发生休克的早期,因为机体正处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升高,通常患者会表现为恐惧、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轻度的发绀)、大汗,心率增快及脉压变小等症状,此时患者的意识仍为清醒状态[6]。在休克中期,患者的休克症状会进一步的加重,会发生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及脉细速无力等症状。在患者的休克晚期,会出现弥漫性的血管内的凝血与心脏器质性的损害。此时会发生消化道出血与血尿症状,部分患者会发生肾上腺的皮质功能的衰竭、脑功能障碍、急性肾衰竭及急性的肝功能衰竭等。而因不同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其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当患者为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源性休克时,会存在异位性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动过速等,当其心室率高于150/分钟时,心脏的快速收缩会引发心肌疲劳,此时心搏量会发生显著的降低[7]。对于心脏原本健康的患者,除非其心率超过200/分钟,且心率过快时间较长,否则休克一般情况下较为罕见。但若患者的心脏原本患有器质性的病变,即使在心率并非特别快的情况下,也会引发休克。若患者的心动过速为心室性的,则会发生心室收缩效率较差的情况,休克则会更为易见。当患者为急性心脏压塞所引起的心源性休克时,若心包腔内大量血液及渗出液快速的积聚,心包腔内的压力会突发性的升高,阻碍心脏的舒张期充盈,使患者因心排血量的降低导致休克,此时应进行穿刺抽液解除心脏内的压塞。当患者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引起的心源性休克时,末期时的血容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会发生明显的增多,心腔会出现过度的膨胀,心肌的收缩力会发生减弱,使心排血量逐渐的降低,引发休克,此时需要积极的治疗患者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以此来缓解患者的心源性休克。当患者为右室心肌梗死与心功能不全所引发的心源性休克时,半数的患者会出现右心室的心肌梗死,保持足够的右心室前的负荷是其进行治疗时坚持的主要原则。当患者出现下壁心肌梗死与低血压同时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利尿剂与硝酸酯,并进行积极的扩容治疗[8]。如果在进行补液1~2L后血压未有回升表现,需要进行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物。在患者发生高度房室的传导阻滞时,通常对阿托品类药物无反应,此时应进行临时起搏来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在患者出现右心室的梗死时也会发生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引发心源性休克,此时的处理与发生左心室梗死时的处理方法相同。
【参考文献】
[1]邢家林,等.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4):490-492.
[2]王清嵩,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81.
[3]苏润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119-120.
[4]王国军,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1,06(5):524-525.
[5]陈玉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7):121-125.
[6]韦艳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1):30-31.
[7]张海涛.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与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130-131.
[8]刘东范.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5):21-22.
论文作者:仲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休克论文; 患者论文; 心源性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发生论文; 心脏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