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阶层:一种新的社会分层视角的实证分析_社会分层论文

网络阶层:一种新的社会分层视角的实证分析_社会分层论文

网络阶层:一个社会分层新视野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阶层论文,新视野论文,社会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分层与社会网络的理论融合:网络阶层

社会网络理论自提出以来,以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社会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回顾社会网络理论,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哈里森·怀特为代表的网络结构观、以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为代表的社会资本理论、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弱关系力量理论和以边燕杰为代表的强关系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学理论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网络理论提出的一系列研究概念、命题、基本原理,使社会学对于社会结构的研究耳目一新,它通过大量的经验性的调查和资料分析,使研究者在社会关系的层次上将微观的社会网络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成为连接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一个桥梁。以往研究表明,社会网络理论结合中国伦理社会的特点,为研究中国现实性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显示了充分的解释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分层和社会网络理论作为社会结构理论中最主要的研究领域,都对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做出了有效的界定。本文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两个理论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网络阶层的概念并从三个假设展开概念的实证考察。所谓网络阶层,就是依据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网络获得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在社会结构中呈现出高低有序的层次现象。网络阶层的概念强调以下三点:1)网络阶层属于社会分层理论范畴,目的在于确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2)网络阶层的划分嵌入于社会成员的社会网络之中,阶层的考查应该在社会网络的视野中完成。3)网络阶层的划分标准是成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在社会网络中,这种能力和机会客观化为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量。

1.网络阶层形成假设。即社会网络资源的差异是社会分层形成的依据。该假设以社会网络中交往成员的职业为切入点,测算每一个主体的社会资本量。社会资本量和社会成员的分层归属呈正比,即社会资本量越高,社会成员越有可能出现在社会结构的上层;社会资本量越低,社会成员越有可能出现在社会结构的下层。

2.网络阶层差异假设。社会成员在网络阶层中的位置随着网络规模、网络顶端、网络位差以及亲属密度的差异而发生变化。网络规模指社会网络成员的数目及其空间分布。社会成员交往的人越多,涉及的职业类别越广,其社会资本量就会越大,即网络规模与社会资本量呈正比;网络顶端是社会网络中职业声望最高的成员所嵌入的社会资源。职业声望越高,越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该职业所嵌入的社会资源就越多,社会资本量随之提高,所以网络顶端的高低和社会资本量呈正比;网络位差是社会网络中职业声望最高的成员与职业声望最低的成员之间的资源差别。网络位差越大,说明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跨度也越大,社会资本量也会增加,所以网络位差和社会资本量呈正比;亲属比例是社会关系网络中亲属关系所占的份额。一般来讲,亲属所占的社会资源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亲属比例越高,社会资源的重复量就会越大,社会资本量就会越小,所以亲属比例高低和社会资本量呈反比。

3.网络阶层流动效果假设。不同的网络阶层社会流动的结果是有差别的。我们从三个指标进行考察:1)职业流动的活跃程度(和多少人接触);2)求职的效率(找了多少份工作);3)求职的效益(收入的高低)。社会资本量不同的阶层成员在职业流动中由于网络关系的运用,其在职业流动的效果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网络阶层高的成员在职业流动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人,面临较多的可供选择的职位机会,找到收入相对较高的职业机会远远增加。因此,社会成员的网络阶层地位越高,其社会流动的效果就会越好。

二、网络阶层的形成与差异

“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的问卷调查采取多层随机抽样方法,长春市5个区中(双阳区除外),每个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抽取2个居民委员会,每个居民委员会抽取25个样本,共计1000个样本。调查对象为18—60岁有过就业经历的居民。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3份。

1.网络阶层的划分

测量社会资本量有多种方法,美国学者曾经使用过“朋友网”和“讨论网”,欧洲学者测量过“支援网”、“交流网”、“互助网”等。中国人与西方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的关系网络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亲、熟、信为一体的义务交换关系。因此,本文通过“春节拜年网”的方法来测量人们的社会资本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也是社会交往的高峰期,在春节期间,拜年(包括登门拜年,电话拜年)成为大家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所以,春节拜年网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成员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通过考察农历春节(初一至十五)期间社会成员的拜年情况,根据拜年成员职业声望来确定一个人的社会资本量。

本文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地位法来计算调查对象拥有的社会资本,即依据国家统计局的职业类别,向被访问者提供19种职业类型,请被访者回答拜年网中是否包括所列职业,根据每类职业声望的赋值,将每一类职业所携带的社会资源,用累加职业声望值的方法测算出社会资本总量。所列举职业中,有相当成员的职业可能是重复的,而每一类职业只能代表一种社会资源,所以我们只能考察职业的类型而不能考察职业的个数。每一种职业代表一种社会资源,从职业类型的角度来看,被调查者在拜年网中涉及最少的职业类型是0类,最多19类,平均值为5类。根据计算出来的社会资本统计量,我们将被调查者划分为下层、中下层、中中层、中上层,上层五个阶层。

数据说明:1)被调查对象的社会资本量差别是相当大,社会成员拥有的资本量最少的为0,最大的高达1106。2)被调查对象的社会资本量分布非常不均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社会资本量比较少,其中社会资本量低于221的成员有472人,比例高达50.1%,而社会资本量在888以上的成员只有42人,仅占4.5%。3)从社会资本量的分层情况看,社会成员的分层结构并不是两头大中间小的“橄榄型”,也不同于“洋葱头型”,仍然是典型的正三角型。虽然某些学者指出,中国的社会分层正在逐渐形成“橄榄型”分层结构,但从网络阶层的视角看,“橄榄型”分层结构还是理论上的追求,是社会发展将要达致的理想状态。社会层次结构在目前现实背景下仍然是呈正三角形的分布,社会资源仍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将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资本量划分为五个层次之后,我们再来考察五个层次中的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布情况以及他们的级别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说明:1)每一阶层的拜年网中几乎都涉及到10种职业类别,但是职业类别的分布在不同的网络阶层中不一样。2)五个网络阶层的职业分布中,职业声望和网络阶层的归属成正比。声望较低的职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大都集中在下层;声望较高的职业(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大都集中在上层。随着层次归属的提高,职业声望的分布也随之提高。在上层的拜年网中,声望较高的职业比例上升(专业技术人员由7.8%上升到19.0%),声望较低的职业比例下降(产业工人的比例由48.8%下降到23.8%)。3)上层的拜年网主要涉及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单位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企业单位负责人等职业;下层的拜年网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人员、产业人员等。其中比较特殊的情况,农林牧渔业人员一直比较少,这是因为调查是在城市进行的缘故,所以本文的分析结果应该局限在城市。另外,产业工人所占的比例一直最大,而且在所有层次上都保持不变,这说明在市场经济逐渐确立的今天,产业工人内部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分化,笼统地用产业工人的概念在今天已经过于宏观而不切实际了。

数据表明,职业级别的分布在不同阶层的拜年网中存在差别,职业级别和网络阶层的归属应该是正比的关系。网络阶层相对低的人员,拜年网中职业级别高的人所占的比例小,职业级别低的人所占的比例大,如:下层群体中级别高的只占11.1%,低级别的占51.1%。随着社会资本量的提升,职业级别分布发生变化,高级别的人较多,低级别的较少,如:上层群体中,高级别的占33.5%,低级别的占28.4%。统计数据表明,网络阶层和职业级别的分布呈正相关,网络阶层越高,拜年网中的职业级别越高,网络阶层越低,拜年网中的职业级别就越低。

2.网络阶层流动效果

社会资本量不同的社会成员在劳动市场中的求职结果有显著差异。本文从市场中的活跃程度、求职的效率和求职的成果三个角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网络阶层的上升,交往的规模随之扩大,由下层的平均3人到上层的14人;2)找工作的数量也由下层的平均2个上升到上层的3个;3)月收入在5个等级上的分布随着网络阶层的提高而增加。同下层群体收入比较,上层群体中低收入的人迅速减少,高收入的人数明显增加,月收入0—200元的人由20.9%下降到7.5%,月收入1000—3000元的群体的阶层由下层的2.5%上升到上层的15.5%;4)结果显示了长春市居民1999年的收入情况,大多数人的月收入在500—1000元左右,约占总体人数的50%。月收入大于3000元的人很少,这说明长春市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从该角度讲,在其他条件相当的基础上,在劳务市场中要想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寻找到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必须要扩大社会网络,提高社会资本。

三、网络阶层:一个社会分层的新视野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网络阶层形成假设得以成立。通过网络资本量将社会成员划分成五个阶层,即下层、中下层、中中层、中上层、上层,五个阶层的分布呈正三角形,这一结论既区别于“洋葱头”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又区别于“橄榄”型的社会分层结构。而从五个阶层内部成员职业的分布来看,网络阶层和职业类型的分布以及职业级别的分布成正比,随着网络阶层的提高,交往对象的职业声望和职业级别随之提高。所以用网络资本量的方法来确定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一种可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2)网络阶层差异假设得到验证。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检验,说明网络资本量同网络规模、网络位差、网络顶端成正比,与社会网络中亲属比例成反比。从而为网络资本量的增加寻找到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即扩大网络规模、增加网络位差、提高网络顶端、拓宽交往范围。3)网络阶层流动效果假设得到验证。通过不同网络阶层的社会成员在求职过程中活跃程度、求职的效率以及求职的结果三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网络阶层和获得职业的机会呈正比。即网络阶层的提高能够促使社会成员在职业流动中寻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较满意的职业,所以网络阶层的提高能够促使社会成员向上流动。

网络阶层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格兰诺维特1985年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标志着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在他看来经济现象的第一个层次就是“个人经济行动”,即充分利用资源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有目的的行动。当前,社会网络、社会资本作为经济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概念渗透于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用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从社会网络的概念出发研究社会分层问题,既丰富了社会网络和社会分层理论的内涵,又为社会分层的分析寻找到了新的维度。社会网络理论对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形象的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特点,进一步表明了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以“己”为中心的逐步向外推移的亲疏远近关系。差序格局概念和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概念有相通之处,研究中国人的行为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伦理本位的特点,社会网络的视角为研究中国现实性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结构由一系列的位置组成,各种有价值的资源形成了等级制结构的基础。在一个资源维度上具有相对较高地位的位置占据者,往往也在另一个资源维度上占据相对较高的位置。社会网络和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结构的核心概念有一定的融合性。由此看来,网络阶层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标签:;  ;  ;  ;  ;  ;  ;  

网络阶层:一种新的社会分层视角的实证分析_社会分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