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创新作文的几点技巧论文_胡志强,郑直

浅谈中小学生创新作文的几点技巧论文_胡志强,郑直

山东省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

创新作文是一种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想象,抒发感情,表明观点态度的作文形式,它含有与时俱进的因素,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笔者认为,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创新作为一种宝贵的品质,是习作能否写出深意的基本条件。换言之,没有创新就没有作文,至少不会有成功的作文。下面,笔者将就中小学生创新作文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思”、“乐学”。因此,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直接动力,是写作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对于那些害怕写作,听到作文就头疼的学生来说,首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可以将作文选题安排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作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如,布置作文题《可爱的春天》时,可以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自领略春天的风采,启发他们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来感受、把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特点。

同时,笔者还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展了诸如”同桌的习惯”、“新学期有何特点”、“猜猜他是谁”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逐渐的,观察成了学生每天的必修课,他们及时将生活的点滴摄入脑海,懂得只有“心”入生活,用心去看、去听、去感受,才能收获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其二,多次进行问卷调查,让师生之间利用恰当的渠道进行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表现自我。从简单的读书报告会到辩论会、演讲比赛、朗诵会、读写竞赛、社会调查(采风)等,辅之以小范围的总结、交流,通过实践教学,“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了语文应用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第二,利用课外阅读,创设创新作文的条件。

屈从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往往仅限于校园小天地,再加上家庭鸽子笼,生活程式只是围绕读书学习这个中心,生活内容则局限于课堂内外的无休止训练。这种紧张、机械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他们全然丧失了从容不迫,再无心思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品味生活的内涵。这样,学生作文只能是隔靴搔痒,闭门造车。

为克服这种弊端,作为教师应放开眼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严格控制课堂讲解时间,控制作业量,给学生松绑。为开拓学生视野,笔者专门在每周设立了两节阅读课(利用语文课,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当代中学生》、《时代文摘》、《科幻世界》、《杂文选刊》等,以及教育部门推荐的中外名著,指导他们做好阅读笔记和内容摘记。笔者还拿出自己的摘记本让其传阅,使班里借书、看书、摘记蔚然成风;还利用假期,让学生看名著,写读后感,既开拓了阅读领域,又提高了文学素养。当然,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结合学校的“社会实践课”,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努力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如,勤做家务、为群众写春联、用擦皮鞋的钱和贫困孩子结对子等。这样,既体察了小居家的质朴,又感应了大时代的脉动;既拓展了生活视野,又丰富了人生经历;既积累了素材,省去了捉襟见肘之窘,又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笔者也很重视让课外阅读与课文知识点紧密相连,延伸学生的知识面与知识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讲授《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推荐学生多去了解贝多芬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欣赏《命运交响曲》,写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并进行了交流。

第三,强化写作训练,留给学生创新的自由空间。

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而写作就要笔不离手。在写作训练中,笔者尽量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获得无拘无束的自主体验,放飞写作灵感,解放个性,做写作的自由者。

其一,用周记训练快速提炼生活,指导学生写关于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以及对某事物的看法等。如《父母的爱》、《老师的烦恼》、《大厨爸爸》、《我的新同桌》等,或情真意切,或妙趣横生,或见解独特……周记使学生抛弃了条条框框,写己所想,乐在其中。

其二,通过作文培养反复推敲的习惯。作文,要和单元要求相一致,故重在培养审题、立意及修改的习惯。清代戏剧家李渔认为,“凡作传奇,当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愈月一改,始能陶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因此,笔者指导学生用”冷却法”修改作文,要求一鼓作气写好初稿,再留给他们充足的修改时间。一篇作文,从构思到定稿,往往要经历十余天。期间,我将修改作为“重点作业”布置。批阅时,先检查修改稿,将其和作文结合打分。此外,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都有参考题目,总是鼓励学生另取题目,鼓励他们写好,写真。这样,学生实现了稳中求活,并在自我修改中不断提高。

第四,实行民主批语,注重批改的实效性。

这里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两点,即“评改批改的民主性”和“评改批语的启发性”。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笔者努力追求民主性,在眉批上不会批写“用词不当”,而写“这个词用在这里不合适吧”之类;不批“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写“这些内容似乎扣题不紧,你觉得呢”。在总评时,不批“此题有严重失误,没有紧紧围绕中心选材”,而写“我觉得此文的材料好像没有紧扣中心,不知你觉得如何”……批语一般采用协商的口气,多用好象、是否等词句,缺少了居高临下之感,学生觉得亲切,又可让他们去反复揣摸、体会,积极性大大提高,进一步揣摸出作文的规律。

“作文批语的启发性”则体现在:(1)在学生的作文中设疑。如:“你写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写走亲戚,你为什么从早上起床写起,不能从准备或中途写起吗”“我把这句话放在这里好,还是提上前好”…(2)引导学生领悟作文规律。如,按题目所示,本文叙写的重点应是…,而你写的内容是…,和全文应叙写的重点的关系是…。如改,你打算怎样改?(3)指导学生将作文提高档次。作文批语还应包含使学生作文提高档次的内容,从而使得“不好的变好,好的更好”。如“此文只记叙了事情的经过,能否加些自己的看法、感受,以点明题意”;又如“写集市见闻,交待赶集的原因、心情也可以,但应紧紧和原文内容相呼应,你所写的似乎过详,且与原文呼应不好,能否再改写一下,使之更好的衬出主旨”……

如此一来,学生既乐于接受,又使得他们能够较好的悟出作文规律,从而达到作文训练与评改的目的,收到实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笔者也认为,在创新理念引导下,经过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作文也一定成为学生的智慧之花、心灵表白、创新舞台,成为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论文作者:胡志强,郑直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小学生创新作文的几点技巧论文_胡志强,郑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