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的政治教研论文写作_课堂教学论文

基于课堂的政治教研论文写作_课堂教学论文

基于课堂的政治教研论文写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论文写作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于课堂的学科教研论文写作,是学科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写作实践,对基于课堂的政治教研论文写作的主要类型及基本要求谈一些想法,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聚焦教学案例的解剖性写作

      解剖性写作,指教师通过文字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的解剖与分析。对案例的解剖与分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所有的教研论文,都离不开具体教学案例的支撑。本文后面所述的其他几种教研论文写作形式,其实也都必须建立在具体教学案例的基础之上。我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9期上的《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就属于聚焦教学案例的解剖性写作。现结合此文,谈谈这种写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案例的选择是解剖性写作的前提。教学案例是多种多样的,从案例的性质看,可分为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从案例的长度看,可以是教学片段的截取,也可以是完整课例的呈现;从案例的来源看,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案例,也可以是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但不管选择何种案例,都必须坚持典型性原则,即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要有解剖的价值。《课堂讨论见功夫》一文就是对我校政治组一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课堂讨论活动的片段的剖析。

      其次,案例的剖析是解剖性写作的关键。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其实是不缺典型案例的:有时自己上了一堂感觉特别好(或特别差)的课,有时设计了一个令自己特别满意(或特别遗憾)的教学环节,有时参加教研活动听了一节特别值得咀嚼(或商榷)的课,等等,这些可能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如果我们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经常性地对这类案例进行解剖,无疑会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我们政治组组织教研活动,上课的那位教师在教学中组织了一个学生的讨论活动,我在听课过程中感觉这个讨论特别精彩,跟平常听到的课堂讨论完全不一样。我就在想,这个讨论到底好在哪里呢?于是,活动结束后,我把她的课堂讨论过程作了“复盘”,终于发现了“秘密”所在:讨论情境的巧妙创设、讨论信息的及时捕捉、讨论结果的充分运用,并据此得出了“讨论情境的创设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前提”“讨论信息的捕捉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讨论结果的运用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归宿”三个结论,写成了这篇解剖性文章。

      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学科教师,并不缺少典型案例,缺少的只是对典型案例的解剖。面对拥有第一手教学案例资源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如果能够坚持聚焦教学案例的解剖性写作,不断增强案例的积累意识、解剖能力,就能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自己的教研优势,进而转化成自己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宝贵养料。

      二、依托教学实录的展示性写作

      展示性写作,指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文字展示出来。展示性写作展示的是课堂,因此,这种写作必然要立足课堂、依托课堂实录,但又有别于课堂实录。现以我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5期上的《情景创设贵在以“美”动人》一文为例,就展示性写作的两个核心问题作些说明。

      一是教学流程的概述。展示性写作首先要求教师抓住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最精练的语言,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展示出来。要求语言的精炼,是因为作为教学论文,教学过程的叙述不可能占太多的篇幅;要求突出主要环节,是因为要易于读者在较短的篇幅中把握课堂教学的全貌。教师在概述教学流程的同时,还必须要对自己教学设计的意图进行阐述,也即教师既要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展示出来,更要把设计的意图呈现出来,让读者不仅知道你的课堂教学是怎么样的,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我在《情景创设贵在以“美”动人》的第一部分,就围绕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以表格形式呈现了每个环节的情景设计、学生活动,以及设计的意图和实际效果,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作了概述。

      二是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学流程的概述,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进行展示性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但单纯的教学流程概述很难让他人深度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要把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展示给他人,还必须借助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一堂课好,好在哪里?一堂课有问题,问题又在哪里?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没有深入的分析、自觉的反思,是不可能把自己的课堂真正展示给他人的。因此,建立在教学流程概述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才是教师进行展示性写作的关键。我在《情景创设贵在以“美”动人》一文中,结合第一部分教学过程的简述,聚焦情景创设这个主题,从“追求逻辑之美”“挖掘教育之美”“展现思维之美”“体验参与之美”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了这篇展示性教研文章。

      展示性写作是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应该写、也能够写的。能不能写出高质量的展示性文章,首先并不在于教师会不会写,而在于有没有值得自己展示的课。其实,教研论文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因此,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加大课堂教学的投入,努力把课上好。

      三、总结教学经验的提炼性写作

      提炼性写作,指教师通过写作把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特色或者成功做法总结和概括出来。课堂教学的经验、特色或者成功做法是每位教师或多或少都具有的,杂志中刊发的有关政治教学的论文,大多也属这类经验的总结。总结教学经验的提炼性写作,主要有两种形式,现以我发表在《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5期上的《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和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第9期上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与教学后记》两文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是组装式提炼。每位教师在平常的学科教学中,肯定都会有大大小小、零零碎碎、各种各样的经验。这些经验本身可能是不成体系的、甚至是杂乱无章的。但如果有一个合适的主题,很多经验还是可以在主题的统帅下组装成一个整体的。《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一文,就是由这种教学经验组装提炼而成的。文中所述的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由点及面,把握哲学知识”“由知到用,养成哲学思维”“由外而内,提升哲学智慧”,又各由三个小点组成,每个小点都以我在哲学教学中的一则经验作为支撑。换个角度说,这篇文章就是由我日常所积累的九点经验或者感悟组装而成的。

      另一种是集成式提炼。如果说组装式提炼是“化零为整”的过程,那么集成式提炼就是“以点带面”的过程,即从某节课、某个教学片段中,总结、提炼出若干经验,而这些经验又是一个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与教学后记》一文就属于这种集成式提炼: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的教学中,提炼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自”模式:通过情景创设,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通过活动组织,引领学生自主展示;通过问题设计,引领学生自主思辨;通过角色定位,引领学生自主教育。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非常珍贵但又非常个性化的财富。教学经验总结的提炼性写作,既是实现教师专业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教学智慧传播分享的基本方式,利己惠人,值得每一位教师尝试和坚持。

      四、针对教学困惑的探索性写作

      探索性写作,指教师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对课堂教学中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疑惑进行探索的过程和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困惑和疑难是必定的。面对困惑和疑难,逃避还是探索,这是一种选择;探索之后,有没有进行记录和总结,又是一种选择。选择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也会不同。我以发表在《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年第7期上的《走出政治课教学课堂探究的误区》一文为例,对如何进行探索性写作谈些体会。

      首先,梳理困惑是探索性写作的起点。教学困惑的产生,在时间上可能是瞬时的,在范围上往往是点状的。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困惑便永远是困惑。但若我们加以梳理,就会发现一个瞬时的、点状的困惑背后,一定有其客观的原因、具体的表现。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多了不少活动,其中之一便是“探究”。但我对一些展示课、评比课中随处可见的为探究而探究的“探究活动”产生了困惑:为什么课堂探究活动如此低效?于是我收集了众多的课堂探究进行归类分析,从中总结梳理出了低效探究的四种基本类型:一是舍本逐末的“黑板型”,二是生搬硬套的“万能型”,三是哗众取宠的“领导型”,四是弄巧成拙的“远望型”,并明确了它们各自的问题所在。这为《走出政治课教学课堂探究的误区》一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分享对策是探索性写作的核心。我们一旦把握了困惑的原因或者具体表现,就为消除困惑提供了可能性。针对低效课堂探究的四种基本类型,我提出了把握问题的探究性、突出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注重情境的触发性四种相应策略,来避免我们的课堂探究进入“黑板型”“万能型”“领导型”“远望型”的误区。这样,我算是通过自己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探究的这一困惑。为了把这一探索成果分享给更多的同行,我就撰写了《走出政治课教学课堂探究的误区》一文:为每一种类型提供一个典型的探究案例,然后分析这类探究的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我以为,这就是典型的针对教学困惑的探索性写作。

      困惑、探索、写作,是探索性写作三要素。可以说,我们一线教师至少已经具备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是困惑,因为教学中碰到困惑是必然的;一个是探索,面对困惑,我们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作些思考与研究。如果我们再拥有第三个要素:写作,相信我们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便都将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五、寻求教学改进的科研性写作

      科研性写作,指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而开展系统研究、寻求教学改进,并把研究的过程及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换句话说,这种科研性写作是基于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

      一是关于教学改进研究的一般步骤。教改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研究,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问题,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研究的推进严格遵循“问题描述→原因分析→方案设计→实践改进→成效分析”的逻辑链条。我所承担的浙江省“十二五”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就是沿着这样的研究思路逐步实施和推进的。这个课题现已结题,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十二五”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首轮课题评审一等奖。

      二是关于教学改进科研成果的表达。教学改进科研成果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最规范、最完整的当数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我所撰写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分“提出篇: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实施篇:研究设计与实践推进”“收获篇:研究成果与推广价值”“思索篇:成效分析与未来展望”四个部分,计一万余字。当然,这样的篇幅在学科教学杂志中发表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对这个结题报告进行了缩编,重点从“推进教学目标校本化,追求课程目标的适切性”“推进教学内容校本化,追求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推进教学方式校本化,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推进教学资料校本化,追求课程资源的实效性”四个方面,对课题研究的实践推进进行了介绍,最后以《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初探》为题发表。

      相对而言,这种寻求教学改进的科研性写作对一线教师的要求最高,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也更大。作为一线教师,不一定经常承担系统的教学改进项目研究,但脑子里边至少要有教学改进的问题意识;不一定要求人人撰写规范的课题研究报告,但一定要围绕自己的某个教学改进主题,从问题描述、原因分析、方案设计、实践改进、成效分析等环节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些专题性的思考与写作。

      课堂,是学科教学的舞台,也是学科教研的沃土;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圣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开展基于课堂的教学研究,进行基于课堂的教研论文写作,坚持教、研一体,把教学研究做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职责所在,也体现着教师教书育人、成人成己的使命担当。

标签:;  ;  ;  

基于课堂的政治教研论文写作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