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当教师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政治课的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应试、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疏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欢快精神的溪流,成为滋润生命的原野。现有的课堂过多地束缚学生的思想,应付单纯的考试,给课堂教学也带来了一些束缚。怎样才能营造一个既能让学生轻松应考又能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当中?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建立起真正“教学相长”的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实现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始于教师,源于学生,是一种“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由于长期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硬性说教、硬性灌输、打官腔等,“我讲你听、我说你做”,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调,缺乏针对性。这种做法严重忽视了高中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烦心理,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剔除那种简单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思想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教师是探究活动的激发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同时教师要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设疑启思,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不断去探寻知识的驱动力,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高中这个阶段,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加强,因此老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方法,成功地创设情境,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设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绪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讲到“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时”时,我以当前中日关系较为紧张的背景,有些人主张直接用军事力量去占领钓鱼岛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利弊得失。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课堂讨论非常热烈。
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特别是在课堂引入阶段,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和求知的热情,比如可以通过故事、漫画、游戏等引入到课堂讲解,启迪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独立思考的学生要提出合理的表扬,让学生敢于思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发自己的潜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善于思考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思考的快乐。例如在讲授“认识运动、认识规律”这个问题时,给学生放映地震的一个片断,通过简短的视频让学生知道规律不可违背,但是人类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通过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讲知识,弃空洞求充实
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基础知识、理论观点的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联系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事件,以及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的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工程,联系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召开,讲到杨利伟、袁隆平、于敏等等人物,让学生觉得课堂丰富多彩,对所学的知识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
思想品德课教学切忌空洞说教,一定要让它充实丰满起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说教而轻学生的探索,内容比较空洞,如果能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充实丰富了,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激活。由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以及教师以说教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缺乏趣味性,让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厌学”。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要使学生对您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让学生走进您创造的充满情趣的课堂乐园,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俗话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心灵上沟通了解学生,言行上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使学生信赖老师、尊敬老师,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热爱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发生的现实中的真实事件和典型事例与思想品德课中的理论知识和观点联系起来,广泛搜集生动感人的真实事件和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阐述的理论观点,并进一步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
课堂教学在于教师的引导,更在于学生的参与,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学理念的一次创新。课堂教学是一个舞台,是学生和教师齐鼓合鸣的舞台,它将给教师和学生更多遐想和空间,演奏更加和谐优美的“乐章”。
论文作者:史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