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婷[1]2004年在《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际间、国家间以及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人才的流动越来越快。根据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研究这一状况的人才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表明,人才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存在者紧密的联系。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西部人才资本投资水平低下、人才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实施人才战略的步伐。本文立足于西部的实际,分析了当前西部实施人才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解决问题做了初步探索。 全文共分六章,现分述如下: 第一章,导言。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关于人才的一些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人才资本理论及人才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分析了人才资本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理论,为以后探讨人才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人才的开发利用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的的。 第叁章,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运作形式。本章着重讨论了西部地区人才现状及人才分布结构;人才流失现状及流失原因分析;西部实施人才战略面临的问题;树立新型人才资源管理理念及制度。 第四章,实施人才战略是发展西部经济的关键。主要阐述了人才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其中在人才资本投资理论分析中,从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分别论述了人力资本的计量以及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并运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模型。 第五章,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手段。认为西部实施人才战略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科普教育,二是培养利用现有人才,叁是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四是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并对每一条途径都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以上四条途径后,论文又介绍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国际经验以及我国香港、山东济钢的人才开发模式,旨在为我国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战略提供一些现有的经验。 第六章,西部地区全面实施人才战略的对策。着重分析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争实现人才资本价值、调整优化人才资源结构、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实施人才开发的市场机制创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郝婷, 张丽萍, 郭向平[2]2006年在《西部地区以创新思路实施人才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剖析西部实施人才战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要更新用人观念,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大力发展教育,进而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胡旭红[3]2005年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文中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更紧迫地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把实施人才战略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 本文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高度出发,阐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努力创建多层次人才开发格局、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与机制及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与培训体系等主要对策,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卢贵子[4]2004年在《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文中提出21世纪被称为是人才和知识的世纪,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越来越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都比较落后,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相对匮乏。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本论文以少数民族人才发展战略作为研究主题,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论述了我党和国家有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的政策,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实施的人才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试图找出适合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途径。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首要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兴族、人才兴区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少数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胡锦涛语)的过程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民族和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论文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发展战略,分叁章论述了人才发展战略的意义、作用和对策等。 第一章研究论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关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措施;研究论述了人才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性作用。这是从我国少数民族人才发展的方针指导、法律依据、政策根据角度论述的。 第二章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是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水平不均衡状况分析和教育非均衡发展状况方面,从人口和教育的角度分析和论述的。 第叁章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实施的人才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主要从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战略的目的、战略的关键、战略的保障、战略的要求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是从发展教育基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确立工作取向角度分析和论述的。
罗崇敏[5]2006年在《中国边政学新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试图探索广义边政学的思路和构架。在充分借鉴以往边政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立足现实实践,理性考察历史,面对未来发展的学术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边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并突出边疆发展、边疆和谐和边疆安全这叁个重点。 本文在学习借鉴中,对边政学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和反思,把边政学发展过程进行历史和逻辑性的归纳,提出边政学研究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边疆史地研究阶段、边疆史治研究阶段、边疆民族研究阶段、边疆发展研究阶段。而四个研究阶段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融汇、相互促进的。在肯定以往边政学的积极贡献后,指出了以往边政学研究的特点是:诠释性强、政策性广、单一性多、狭义性明显、人本性不突出。对广义边政学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探索,提出广义边政学是关于边疆地区以人为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管理和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内陆地疆界内地区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管理和发展。它具有六个特性:人本性、发展性、集成性、统筹性、和谐性、前瞻性。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都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的。广义边政学的主要范畴包括:边疆史地范畴、边疆政治范畴、边疆经济社会范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边疆发展战略、边疆经济发展战略、边疆城市化演进、边疆新农村建设、边疆文化建设、边疆和谐社会构建、边疆治理方略、边疆安全建设等问题。 关于边疆发展战略。分析了边疆发展的基本特性和以往边疆发展战略的特点,提出加快边疆发展战略转变的思路。在探讨边疆发展战略的本质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社会要素良性互动集成的边疆发展思路,即以人为核心要素、以梯度推进与中心辐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社会要素良性互动、集成发展的思路。我们处在信息和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快。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边疆地区的发展应以社会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探索良性互动集成发展的战略思路。边疆地区实施良性互动集成发展的战略思路,一个基本的要求是促进“叁个转变”和“五个良性互动”。“叁个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转变。“五个良性互动”是: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区域之间的
胡旭红, 曲则凯[6]2006年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对策和具体措施,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梁春鸿[7]2003年在《21世纪中国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战略的竞争。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启富民强国兴党大门之急需。执政党领导人才是人才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是统率其他各类人才的人才,代表着党和国家的未来,是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中国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是指未来我国领导人才如何发展、如何壮大的总体构想和谋划。概括起来说,构筑21世纪中国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必须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贯彻“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加强领导人才执政为民的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执政党领导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叁个环节,努力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执政党领导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这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一招。本论文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把人才战略作为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统一命题来考察;二是把人才战略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命题统一起来加以考察;叁是把过去、现在、未来的人才战略作历史、辨证的统一考察;四是把我国人才战略与国外相关问题作比较研究考察;五是把人才战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作为统一体加以考察。通过探索性的系统研究和开拓性的理论阐述,初步形成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的理论框架。论文主体主要包括叁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的基础理论和现实依据,主要体现在第一、二章中。第一章着重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是概括地论述了领导人才的特征、本质、地位和功能,通过对人才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关系的论述,提出人才战略是诸多战略的制高点。同时,阐述研究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第二章主要作现实分析。论述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执政环境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执政党领导人才的现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认清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形成正确有效的战略指导。我们党为加强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应该成为实施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的优势。而我们的劣势是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是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并使之达到扬长克短的根本变化。因此,对症下药,提出新的战略,对执政党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长远意义。第二部分研究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的主体部分,包括第叁章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第四章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的重点和步骤。着重研究领导人才战略指导思想的形成和特点,强调要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调动海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阐述确定领导人才战略目标需要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要紧紧围绕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保证这个目标,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环境优良的领导人才队伍,努
申飞鹏[8]2008年在《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实际发挥的创造能力是国际经济竞争的制胜筹码,人才资源是影响国家、区域、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随着我国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期,欠发达地区的落后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不足,这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相协调,客观要求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人才。做好企业人才资源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才效用,进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展开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研究。首先,在对企业自主创新理论、人才战略理论和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出制定科学、实施得力的人才战略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其次,分别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现状分析(人才资源丰度、人均人力资本存量、企业人才环境的PEST分析、人才战略的SWOT分析)、影响企业人才的因素和人才战略的构成叁个方面论述了支持欠发达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选择,对支持欠发达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进行了理论分析;再次,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吴晓曦[9]2006年在《四川省优势产业区域集聚人才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集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扶持、人才战略优势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支撑。尤其是产业集聚一旦形成以后,它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战略作为软件基础,否则缺少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的集群将面临着其内部企业缺乏创新,最终导致该产业集群的衰亡。要把四川省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和优势原料产业聚集区,除了区域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已有的规模优势以外,拥有集群所需的各个层次的人才资源是四川省各个产业集群取得成功必要条件之一。论文对产业集群发展机理及优势产业形成理论进行分析,针对四川省四大优势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各个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对形成和发展四川优势产业集群起着关键的作用。论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对可能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四川优势产业集群实施人才战略,以保证这些优势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四川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论文还探讨了四川优势产业区域集聚人才培养模式选择问题。四川优势产业区域集聚人才战略对策包括:规划工业园区以加快人才在集群区域聚集,建设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为人才聚集创造条件,优化集群内部环境吸引各层次人才,完善集群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减少人才流失,协调产学研相结合开发人力资源。
张国锋[10]2013年在《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愈加明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提出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在指导人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这一思想以来,又相继产生了列宁人才思想、毛泽东人才思想、邓小平人才思想、江泽民人才思想和科学人才观,形成了一个科学系统、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科学人才观继承和集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对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梳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发展进程,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创新观点和实践成效,并以此为指导来分析和研究我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效以及现状和问题,特别是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才强国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以期对人才工作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进一步论证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指导和推进人才工作实践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西部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研究[D]. 郝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2]. 西部地区以创新思路实施人才战略研究[J]. 郝婷, 张丽萍, 郭向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D]. 胡旭红. 吉林大学. 2005
[4]. 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D]. 卢贵子. 中央民族大学. 2004
[5]. 中国边政学新论[D]. 罗崇敏. 中央民族大学. 2006
[6]. 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J]. 胡旭红, 曲则凯.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7]. 21世纪中国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研究[D]. 梁春鸿. 中共中央党校. 2003
[8]. 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研究[D]. 申飞鹏.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9]. 四川省优势产业区域集聚人才战略研究[D]. 吴晓曦.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10].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研究[D]. 张国锋. 南开大学. 2013
标签:人才学与劳动科学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人才战略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