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外迁移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备战

谈“内外迁移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备战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中学 266736

青岛市教育科学院历史教研员陆安老师多年倡导的“内外迁移教学法”在我们南村中学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和实践。近年来,我校多名历史老师出示“内外迁移教学法”的历史新授课和历史复习课的市级公开课,受到了与会老师的广泛好评,我校的历史学科教学成绩也逐年提升。在此,我把我们历史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内外迁移教学法”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将历史知识迁移整合,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

读史先读纲,纲举才能目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一种“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掌握方法。学习“一节课”,需要指导学生构建本节的知识结构;学完“一单元”,需要指导学生编写本单元的单元体系;学完“一册书”,需要指导学生画出整册书的知识树;学完“中外史”,需要指导学生总结梳理历史专题。这样,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迁移整合,就会使历史知识简单化、系统化,从而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

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一节时,可出示“问题结构”:一、背景?二、目的?三、内容?1.2.3.4.四、结果?五、评价?六、感悟?让学生顺着这个结构和问题去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又如:在学完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后,可指导学生编写本单元的体系:单元题目是什么?本单元包括哪几课、每课的题目是什么?每一课分哪几目?每目有哪些知识要点?学习本单元得出哪些结论和感悟?让学生顺着这些问题去探索构建和感悟,就会给学生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再如:学完中国近代史上册后,可指导学生对整册书的历史线索进行归纳:分为中国近代史前期与后期,而对于中国近代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启发学生归纳为“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三条线索等。

总之,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次整合,不仅加深了其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迁移历史知识的学科能力。

二、将历史知识迁移归纳,浓缩成“数字”或“歌诀”

一个人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没有记忆也就没有历史。《新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知道”、“了解”、“讲述”、“认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过“记忆”这一关。为了让学生千方百计地记住历史基础知识,就需要指导学生探索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培养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记忆能力。平日教学中,可以注意“数字”、“歌诀”等方面记忆方法的引导培养。

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节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来联想记忆;“隋朝大运河”可浓缩为“一二三四五六”来联想记忆:1.一条大运河;2.沟通南北两方;3.运河沿岸有三个重要城市:涿郡、洛阳、余杭;4.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又如,教学《秦统一中国》一课时,可启发学生将本节的知识编成歌诀: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通用字。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一样并修路。北击匈奴修长城,沟通南北修灵渠。西起临洮至辽东,万里长城堪称奇。秦朝疆域广又大,东到东海西陇西,北至长城南南海,疆域四至勿忘记。

这些用“数字”、“歌诀”、“表格”、“关键字词”“时间顺序”等的记忆方法,起初使用和教导学生时,教师一定要先做出示范,之后逐渐放手,让学生根据需要,自己大胆地尝试创作,并且要教育学生不拘泥于形式,只要能帮助自己记住相关的历史知识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应该说,将知识迁移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记忆能力。

三、将历史知识纵横迁移,找出历史事件间的区别和联系

上好一堂课,需要教师的智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系统的知识总是在相互关联、对比联系的过程中获得的,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合并同类项”,尽可能形成完整、系统的历史认知。

例如,在学习完《美国南北战争》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说它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华盛顿和林肯都是美国人民心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然要和之前学过的“美国独立战争”相联系,自然也就从“纵向”整体上把握了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除了“纵向”迁移知识点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横向”联系,可把发生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别的历史知识点进行迁移,如“1861年俄国改革与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相同点?”、“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戊戌变法却失败了?”等。

这样,在学习一节课时,通过对古今中外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使学生处在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历史、对比历史、感悟历史,大大拓宽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并且激发了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将历史知识迁移应用,加强与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

知识本身是一个大系统,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或多或少地与其它学科发生联系、彼此渗透。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把历史课上好,就要注重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迁移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在其它学科学习中积淀下来的“缄默知识”有效激活,充作历史课程的学习资源。俗话说: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我们在上历史课时,就要深挖教材,借助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地理知识、政治观念等服务于课堂。

例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时,可先播放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的视频,让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在文学中感受历史,引起共鸣,然后自然地导入新课。在讲解美国领土扩张时,可先让学生回顾地理课上学习的美国今天的版图,然后出示美国独立时的版图,再动画演示扩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一个地理的空间概念,在地理空间上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美国的历史。

五、将历史知识迁移现实,强化历史学科服务社会的功能

“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际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历史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社会现实能更好地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历史。

例如:在学完《改革开放》一课后,可出示以下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有过哪几次调整?你得出什么启示?如今,党和政府在农村土地方面又有什么新动作?通过思考讨论后,学生准确地回答出了第一问,即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了第二问:生产关系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三问,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来,因为学生生活在农村。现在农村正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学生回答完第三问后,可追加第四问:为什么目前党和政府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引导学生讨论后,会达成共识:由于农村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即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而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型机械化的推广,不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教师还可播放美国、日本、西欧一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视频,让学生在惊呼它们农业先进的同时,认识到我国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当然,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历史文化,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应时时倡导和践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可随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对青少年起到“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以史为鉴”的思想教育作用。

总之,在历史课堂上利用内外迁移教学法,彻底打破了僵硬封闭的历史课堂,有效地激发和开拓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使课堂真正变成了开放、立体、生动、活泼而美丽的乐园!

论文作者:王备战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谈“内外迁移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备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