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衡山
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 410600
【摘 要】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截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其死亡率与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有效地改善其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现象,促进脑供血,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缺血性脑血管;效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俗称的脑卒中,是我国当前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多是因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所致。其病理表现为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沉积现象,并且逐渐增厚,使得颈动脉管腔狭窄,在动脉口径狭窄度大于50%,就可能会造成脑供血量减少;大于70%,就可能会突发脑卒中。且根据临床统计,大于70%的患者在两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高达30%[1]。而脑卒中作为临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不仅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治疗后患者的生命就算得到保障,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后遗症,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极为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近几年中工作中发现,这类患者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其脑供血。详细资料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23~62岁,平均年龄(56.29±2.31)岁,有23例高血压、12例高血脂、20例糖尿病;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22~63岁,平均年龄(56.22±2.91)岁,有22例高血压、13例高血脂、19例糖尿病。
所有患者以颈动脉硬化狭窄或者闭塞为主,病史在1个月~3年,平均病史(3.12±0.23)个月,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2]。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统计,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行药物治疗,对脑供血状况进行改善;
观察组患者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在手术前1周,对患者停用改善脑血管的药物,并且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u来进行皮下注射,每12h用1次,直到手术前1天停用药物。在手术实施中,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取其仰卧位,将头部偏向健侧,肩下垫枕。于患者胸锁乳突前肌前缘来做一切口,以钝性加锐性分离颈部组织,然后对其颈总动脉、颈内以及颈外动脉解剖出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颈部神经的保护。在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肝素静脉注射,剂量在0.8mg/kg。然后对患者行标准动脉内膜剥脱术。取颈总动脉切口,将其切开,超越斑块。然后,用剥离子将斑块连同内膜进行剥除,以肝素盐水来进行创面冲洗,并且彻底清除中层平滑肌,并且将颈内动脉远端内膜的创面进行缝合,应用7.0缝线来对创面进行缝合,避免夹层与活瓣形成。然后以5.0无损伤缝线来对血管进行缝合,充分将引流管放置,逐层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层——显效、有效、无效。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性治疗措施。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推广率却不高。这主要是因为这种事看似简单却存在极大的风险,而推行时间尚短,临床患者以及医师对其认知存在明显缺失。在手术实施后,患者可能诱发的并发症较多,均相对严重。基于此,临床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时,必须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与围术期的护理[3]。一般来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症为:(1)颈动脉狭窄≥70%,且多次发生脑卒中现象,体征持续超过24h;(2)颈内动脉闭塞已经成形,且有发生血栓或者蔓延的风险;(3)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或者其他检查均显示狭窄病变处于不稳定且持续恶化的状态[4]。当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运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时,还必须要对其实施时间加以掌握。大多数学者与临床工作者认为,以延期手术为最佳。在对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稳定状况后,再实施手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其术中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对选取患者运用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常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多以药物来对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改善,而手术治疗则选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本次研究中,使用药物干预的为对照组,使用手术治疗的为观察组,就结果而言,观察组明显占优(P<0.05)。该种研究结论与当前多数权威文献一致,即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有效地改善其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现象,促进脑供血,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茜,严臻泉,吴国斌,张博,柳晓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57-60.
[2]李亮,邱福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1):1357-1358+1361.
[3]李伟,李牧,王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5例[J].天津医药,2007(03):225-226.
[4]肖占祥,鲁才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J].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7(02):120-122.
论文作者:罗衡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颈动脉论文; 剥脱论文; 统计学论文; 狭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