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度螺酮与阿普唑仑治疗焦虑症疗效比较论文_张金凤

(福建省闽清精神病防治院 3508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比坦度螺酮与阿普唑仑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接收的焦虑症患者78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普唑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2%,比较对照组患者的84.6%,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并不显著(P>0.05);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治疗焦虑症疗效相当,但比较两种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坦度螺酮不良反应更低,用药更安全,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关键词:坦度螺酮;阿普唑仑

焦虑症多表现为紧张、神经功能紊乱、不安等。在治疗焦虑症中,苯二氮类抗焦虑药物的效果良好[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新型的抗焦虑药物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研究对比坦度螺酮与阿普唑仑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接收的焦虑症患者78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焦虑症的判断标准。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13例,女26例,患者年龄为18-56岁,平均年龄为(38.8±8.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为(2.6±1.3)年。观察组39例,男12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9.1±8.3)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为(2.7±1.4)年。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江苏恩华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32020215)治疗。患者开始每天服用0.4-0.8mg,半月后每天增加至0.8-1.6mg。观察组患者应用坦度螺酮胶囊(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552328)治疗。开始时患者每天服用15mg。根据病情改善可逐渐增加至每天20-30mg。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同时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率,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不良反应。疗效判断依据患者HAMA减分率评定。

痊愈:治疗后患者的减分率超过75%;显效:服用药物后患者的HAMA减分率范围在50%-75%之间;有效:用药后患者的HAMA减分率为25%-49%;无效:用药治疗后患者的HAMA减分率不足25%。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活动实施期间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形成的各类数据。通过均数±和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同时经t和x2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效率,P<0.05,表明两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率对比[n(%)]

2.1两组患者临床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2%,比较对照组患者的84.6%,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对比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28.7±4.9)分和(28.6±4.6)分,两组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下降,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24.6±6.2)分和(22.8±4.4)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并不显著(P>0.05);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嗜睡4例,恶心1例,食欲减退1例,乏力1例,肢体麻木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对照组患者中嗜睡8例,肌肉松弛4例,头晕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6%,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焦虑症是一种情感反应,同时也是不同类型神经症的中心表现[2]。研究报道指出,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与神经递质失调和焦虑症的形成相关。坦度螺酮是氮杂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作用在患者脑内的5-羟色胺受体,并与该受体相互结合。药物集中在情感中枢、海马、杏仁核等大脑边缘系统和投射5-羟色胺能神经的中缝核。药物利用激动5-羟色胺自身受体,从而调节中缝核投射至海马的5-羟色胺,以此抑制系统的反应效应,发挥出抗焦虑的效果[3]。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2%,比较对照组患者的84.6%,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并不显著(P>0.05);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即便两种药物疗效相当,但坦度螺酮的抗焦虑临床应用更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治疗焦虑症疗效相当,但比较两种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坦度螺酮不良反应更低,用药更安全,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参考文献

[1]陈晓昕,莫夸耀,陈建.坦度螺酮配合电针治疗焦虑性失眠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3):111-112.

[2]姜祥智,孟国尧. 坦度螺酮与氯硝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比分析[J].特别健康,2017,13(15):786.

[3]马宇,梁宏光,张虹.坦度螺酮胶囊和阿普唑仑片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对照研究[J].医学信息,2015,12(z2):150-150.

论文作者:张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坦度螺酮与阿普唑仑治疗焦虑症疗效比较论文_张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