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_集群效应论文

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_集群效应论文

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集群论文,竞争力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理论回顾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 长现象。第一个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把经济规模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产业发展的规模,这和产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第二类则取决于从事工业 的单个企业的资源、它们的组织以及管理的效率。他把第一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外部规模经济 ,把第二类的经济规模称为内在规模经济(马歇尔,1920)。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 业 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马歇尔提到,企业内部的 规模经济一般比较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到,厂商也会尽可能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企业外 部的规模经济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当产业的持续增长,尤其是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时,会出现 熟练劳工的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或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改进铁路交通和其他 基础设施。马歇尔还用随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说明产业集 群这种现象。因此,以后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1991;宾治,1998)就把劳动市场共享、专 业性附属行业的创造和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解释为马歇尔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 3个关键因素。

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 释了产业集群现象。韦伯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 张,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 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 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注:有不少学者认为产业集群仅仅发生在小企业当中,似乎只有小型企业才有集群现象。事 实上,无论是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还是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大企业的产业集群现象也十分 普遍,而且,大企业因产业集群引起的规模经济效应要优于小企业。韦伯在他的研究中也专 门论述了这个观点。)韦伯把产业集群归结为4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技术设 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相互之间的依存会促使工厂地方 集中化。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组织的发展。韦伯把一个充分发展的、新颖的、综合的劳动力 组织看作是一定意义上的设备,由于其也十分“专业化”,因而促进了产业集群化。第三个 因素是市场化因素。韦伯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 出售的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消灭中间人”。第四个因素是经常性开支成 本。产业集群会引发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经常性开支成本。韦伯还从 运输指向和劳动力指向两个不同的途径去分析产业集群能够达到的最大规模。

关于产业集群的主题,胡佛(E.M.Hoover,1948)、利奇腾伯格(R.M.Lichterberg,1960)、 享 德森(J.V.Henderson,1984)等人均作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保罗·克鲁格曼是第一位把产 业集聚与国际贸易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研究的知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借用萨谬尔森曾经提出 的一则天使的寓言

(注:萨谬尔森提出的这则寓言内容大致是:资本与劳动原先是自由组合地在一起工作,同时 生产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由于这些生产要素逐渐傲慢,得罪了上帝,上帝便 派天使下凡,把这些生产要素分配在不同的国家,一个国家的资本只能与该国的劳动在一起 工作。)来阐释产业集群现象:产品的贸易活动实际上间接地起到了生产要素贸 易的作用,无论生产要素最初的分配状态如何,通过贸易活动,总会使某些产品的生产集中 于某些工业区。克鲁格曼不承认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的普遍意义,认为这个因素只会 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产业集聚中产生效应。产业集群中的外部规模经济因素在克鲁格曼的眼 里是一种开放经济的状态(克鲁格曼,1997,1999),是各个国家产业选择和取得优势的决定 性因素。这一点和他的“新贸易理论”是吻合的,即各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来自于国与国的产 业区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在此基础上所能达 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

迈克尔·波特则是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按照波特的观点,荷兰的运 输集群区是因为当地金属加工业出现了严重污染而引起的,不过,他也相信产业集群更多地 首先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这一两家企业刺激了许多其他同类企业的成长,他用美国 MCI和AOL(美国在线)这两家公司来说明华盛顿特区电信业群聚的现象(波特,1994),波特认 为产业集群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这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接近劳动者和公共物品以及相关 机构的服务,同时有利于企业创新和产品出口。

二、小国的例证与大国的现象

具有近代工业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现象首先是在欧洲出现的。无论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前的荷 兰和意大利,还是在工业革命期间及以后的英国和德国,都能看到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发展 轨迹,这几乎和欧洲的工业化是同步的(卡洛·M·奇波拉,1976)。一个有名的例子是,17 世纪末和18世纪初的荷兰出现了许多在当时来讲是十分了不起的工业,而且相当集中,如其 造船工业就为当时的欧洲提供了主要的商船。另一个有名的例子则是德国的鲁尔区,那是集 中了德国大部分的重工业,以至于几乎所有的经济地理著作都要提到它。

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都较小的国家,瑞士的产业集群现象是十分突出的。瑞士不 仅所集中的世界性钟表工业天下闻名,而且,许多其他产业也高度集中,引起不少经济学家 的兴趣(亨德森,1984,里奇,1996),而一般舆论仅仅以为端士只有钟表工业比较发达集中 。以纺织机械产业为例,瑞士在该行业的产出能力超过了经济规模数倍于它的英国和德国, 算上瑞士在国外的子公司,瑞士的纺织机械产品居世界第一。类似于钟表工业和纺织机械工 业,瑞士的化工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瑞士的奶酪在世界上亨有很高的声誉)也有相当高 的 群聚现象,这些产业生产的产品供应全球市场。此外,瑞士的银行业、保险业和旅游业虽然 不是制造业,但也呈现出高度集群的规律。和美国、日本、德国这些经济大国相比,瑞士的 产业体系不够全面、完善,但却相当集中,而且具有很强的出口能力,产业所吸引的资源也 是高度国际性的。

产业集群不仅是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历史现象,而且也是现代产业发展的特征;不仅存在于 一些小的国家,而且在大国(往往是经济较发达的大国)中也普遍存在。保罗·克鲁格曼在他 的研究中提到美国的“制造业带”——这个在美国东北部由格林湾、圣路易斯、巴尔的摩、 波特兰组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区域,直到20世纪末叶仍集中了将近1/3的美国制造业。克 鲁格曼还把美国的加州“硅谷”、“128公路”看成是产业集群的结果,而不是高新技术产 业本身独有的规律。在他看来,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有集群规律,而不是“硅谷”或“128 公路”本身有什么独特之处。类似于“硅谷”、“128公路”,许多其他国家的高技术产业 也有明显的集群现象。

产业集群有可能使产业后起的国家超越原先在该产业上有优势的国家,形成较强的国际竞 争能力。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业是一个相当新颖的地区性产业,但却显示出十分强烈的产业集 群效应。在美国加州戴维斯附近并不十分大的区域内,集中了多达680多家的葡萄酒酿酒企 业和种植酿酒葡萄的果园场,其产量几乎是美国葡萄酒的全部。围绕着酿酒葡萄的种植和葡 萄酒的生产,葡萄酒的制造设备、葡萄酒瓶、瓶盖和瓶塞、商标印刷、专业出版物等附属行 业也高度集中于此。经过20多年的发展,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已经超 过了法国。

我们在这里举出若干个典型例证的意义,在于说明传统产业中有集群现象和集群效应,高 新技术产业也有集群现象和集群效应,而且,产业集群与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开放是呈正相关 关系的,在要素市场高度开放的条件下,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得更加充分。

三、中国的产业集群与开放经济:一种假说的检验

中国的具有现代产业意义上的集群现象,主要反映在制造业,而且主要是近20年内形成的 。我们曾经考察过中国制造业的地区集中度,因为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产业集群的地区性 差别。我们以地区集中度C5(即5省市制造业占全国同类制造业的比值,以销售收入指标衡量 )作为产业地区性集中的主要界定标准。

(注:产业的地区集中程度还可以用地区的洛伦茨曲线来表示,其结果会更加直观些,但在论 文中会占用更大的篇幅,尤其是把每一产业的地区洛伦茨曲线画出来的时候。

)在全国28个大类的制造业中,有15个大类的制造 业的C5集中度超过50%,其中最高的是文教和体育用品制造业,C5集中度达到70.79%,集中 地区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仅广东一省的产业集中度就高达28.8%;最低的是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5刚刚超过50%,为50.05%,集中地区为上海、江苏、吉林、湖北和 广东。C5集中度在60%以上的产业中,除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外,还有服装制造业、电子及 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皮革羽绒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和塑料制品 业。在28个大类的制造业中,地区集中度最低的3个产业分别是印刷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 工业和医药制造业,C5指标均低于40%。如果考虑到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差距 ,C5为40%以下的集中度其实是相当低的。

我们可以从产业地区集中的状况看出市场的作用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产业间的区别。产 业地区集中度很高的产业,如C5在60%以上的产业,均是一些充分竞争型的产业,而产业地 区集中度相对较低的产业(C5在40%以下)往往都是受地区市场保护或产业规制程度颇高的行 业。例如,印刷业的产业地区集中度较低,是因为每个省都有多家新闻出版系统的定点印刷 企业;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地区集中度最低似乎很难解释,因为药品的竞争性是很强的,但考 虑到中国的医药制造产业的进入管制壁垒很高,每个地区也都有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制药 企业,这种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典型的产业集群及集群区的形成和开放经济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个产业实现成功 的集群,或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区的形成,至少需要3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产业内的资本 在某一区域内较快的集中,以及劳动力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地流动,并实现与资本的自由组 合;第二个条件是市场的充分供给,即有市场能充分接纳在产业集群区生产的大量产品;第 三个条件是当地的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商业习惯和竞争文化)允许并鼓励这种集群现象。 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难以满足这3个条件:缺乏资本,其他生产要素流动也不自由;市场供 给很不充分,市场格局基本上是地区性的(地区性的市场很难维持高度的产业群聚);地区的 经济制度虽不反对产业集群,但由于政府对产业发展干预过多,实际上起不到鼓励产业集群 的作用。因此,中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只会首先出现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广东的珠江三 角洲地区(家用电器行业)、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纺织行业)、浙江宁波、温州地区(服装行业) 和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制鞋行业)等。在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初期,资本是外商提供的,劳 动力的流动和组合相对自由宽松,市场的供给主要来自于外部(出口),政府对企业的兴办和 产业的发展限制较少。从中国已出现的产业集群现象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假说:凡是经济开 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集群特征就比较突出;凡是经济相对封闭的地区,产业集群现象就 较弱,即使有也几乎完全是资源性的产业。在中国的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的开放性构成了产 业集群的必要条件。

我们可以用福建晋江的制鞋行业的典型例证来检验这种理论假说。晋江是福建东部沿海一 个县级市,土地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从全国范围来看,晋江的经济规模并不算特 别突出,但那里的一些产业规模和产业集群程度却是相当惊人的。目前晋江是世界上最大的 制鞋工业基地,共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一个县聚集了如此多的同行业企业,这在世界上也 是罕见的),制鞋业的产值超过100亿元,全县平均每人产值1万元。晋江的制鞋产品主要是 旅游鞋,3000多家企业全年生产3亿多双旅游鞋,约占全国产量的1/3。制鞋是一般加工产业 ,属充分竞争型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全国各个地方都可能发展制鞋工业,且中国又是个大 国,一个县的制鞋产量能够达到全国近1/3的规模,其集中程度之高,该行业在当地经济的 影响之大,应当算是相当典型的了。

我们考察了晋江制鞋行业的发展历史,发现该行业在当地并不属历史渊源型产业,不具有 浓厚的地方性自然经济和人文经济的特征,制鞋生产在当地并无自然和原料上的优势,也无 工艺上的传统继承。晋江的制鞋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不过20年的时间,从 90年代中期起呈加速发展趋势。出口是晋江制鞋业大规模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外部市 场(指国际市场)的供给使晋江制鞋业产生了群聚效应。目前,在晋江生产的3亿多双旅游鞋 当中,有超过45%的产品是供出口的,2000年出口值达47亿元(最高年份出口鞋占产量的60%) ,晋江鞋的出口值占全县出口值的36%。作为一个县级市,晋江却能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 鞋业博览会,这种市场专业制度的开放性,有利于具有国际分工成分的附属行业的发展,加 速了产业的集群,最终使晋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鞋生产基地。如果没有当初的侨资,如果 没有大量的出口,没有开放性市场制度和专业性附属行业的发展,晋江的制鞋行业也许依然 存在,但绝不会达到今天如此高的集群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基本判断:较高程度的开放状态虽然不是产业集群的必需条 件,但却是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和环境基础,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中,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得更 快、更突出,中国的和外国的例证都能支持这种理论上的假说。

四、开放环境下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现在我们要研究开放条件下的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问题。这实际上是两个具体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群是否有助于提高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在产业集群 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否会更强一些?

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确定的。由于产业集群可以达到较高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因而能 够形成几乎是最高的产业效率。在产业集群区,无论是主产品的生产,还是附属行业的配套 服务,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从而降低了因转换生产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成本,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至少是代表了国内最高的产业效率。信息畅通也是产业集群的一大优势。例如 行业内部的上下游生产集中于一个地区,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充分化,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 下游企业,均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原料和中间产品,或找到自己的买家,并保 持较低的交易成本。此外,产业集群区内部的高度竞争性也足以使该产业能保持较高的产业 效率和竞争力。国外的例子表明(美国加州葡萄酒的产业集群),往往聚集程度较高的产业, 其国际竞争能力也较强;中国的例证也表明(福建的制鞋业),产业高度集聚的地方,该产业 的出口能力也特别强。

关于第二个问题,情况要复杂一些。在高度开放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它们 都会流向产业效率最高和要素回报最高的地区。如果不考虑市场准入限制的话,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方面是机会均等的。无论是从逻辑上推论还是从现实问题上观 察,都首先是发达国家“挑选”自己最具有优势或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来集聚,这些产业 从地理上不一定是最靠近市场的,但却是最有市场价值的,一般都是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 的产业,剩下的一些低附加值的产业往往交由发展中国家去集聚。这种情况似乎是自然 的产业分工。但是,考虑到竞争带来的变化和开放经济的因素,情况就会有新的变化。一是 一国有优势的产业,未必始终都有优势,后起的国家采取产业竞争策略,实现的产业集群效 应高,有可能在优势上超过前一个国家(迈克·波特,1990;克鲁格曼,1999)。二是在高度 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逐渐被产业内部的分工所替代,生产要素的配置和 组合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产业内部的生产链由原来的一个国家内部延长到许多国 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这种行业内部的分工与产业集群方面争取一些机会,取得一些优势。 例如,大部分制造业的加工过程将会由发达国家逐渐集中到发展中国家,实现这种产业内部 分工在某一地区的高度集群将是保证产业效率的一种途径。因此,从总体上看,包括发展中 国家在内,在高度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产业的集群总会带来更高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封闭 经济环境相比,其差别仅仅在于产业集群的形式可能发生了某种变化。综上所述,产业集群 与开放经济之间的规律可给我们以下一些重要的启示。

(1)产业集群所达到的产业效率边界比孤立分散的产业要大得多,尤其是在引入开放经济因 素的前提下,产业关联度较大的制造业,产业效率的提高就更加明显。中国有些产业已呈现 出较高的集群程度,如纺织业、服装业、制鞋业、一般电器业,但还有很多的可以集群发展 的产业,没有达到基本的集群程度,如钢铁业、汽车业、计算机制造业、电子类消费品制造 业、印刷业等,这些缺乏基本集群度的生产业应该在打破行政区域障碍的前提下,通过市场 的作用尽快实现一定程度的集群。

(2)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下,一定程度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出口,有利于提高这个产业的国际竞 争力。从国际上的许多产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产业集群与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有 密切的关系,因为产业集群在开放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达到更高的产业效率。 中国的一些产业加强出口的要求十分迫切,因为这些产业已日益面临国内已经饱和的市场, 改善这些产业的出口条件之一就是提高产业集群程度。例如,中国彩电产业的生产能力已严 重供过于求,而在现有各个彩电企业霸居一方市场的情况下,难以出现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 局面。假如彩电产业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集群,其产地一定会出现强大的国际销售机构作为 附属产业而集中,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产业内部的技术外溢效应也会发生重 要作用,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增加出口的能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开放经济会改变产业集群的内容和所在地,原先在某个国家发展的产业,可能会逐步集 群于另外一个国家,中国应该主动迎接这种集群产业的地理转移。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产业 和利用外商投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发展一些有利于集群的产业,尽可能将同产业的外 商直接投资引入到可以产生集群效应的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地区性倾斜政策和做法, 不应以破坏产业集群效应为代价。另外,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效应往往比一般制造业还要高 ,现在国内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很少注意集群效应, 即使是在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也较少重视发展集群的高技术产业,这忽视了产业发展的内 在规律,很难避免各地相同类型的高技术产业重复出现。

(4)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可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出现,在发展得当的情况下,一些产 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得到迅速的提高。借助于产业集群优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可以使部 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得比通常情况下快。因此,对于中国的许多产业而言,无论是出口 型的加工业,还是以高技术为依托的制造业,通过提高产业的集群程度可以更快地提高产业 竞争力。我们的产业政策与其一般性鼓励各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不如引导一 些地区形成几个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并让市场去做充分的选择。

标签:;  ;  ;  

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_集群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