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张仲景;《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思想
0、引言
《黄帝内经》应用了取类比象的方式将自然界当中的五位、五方、五季、五气、五味以及五音与人体的脏、窍、体、声、态相对应,并形成了一个人和天地相结合的装调,人体表里可以直接对应五行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相应的依赖、制约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种双方面的关系,才可以促使整个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保持平衡关系,从而为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以及维持提供可靠支持。《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属于重要概念,其属于核心思想,对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具备较大的影响。对此,探讨张仲景对《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思想运用具备显著实际意义。
1、《黄帝内经》的辩证诊断
按照《黄帝内经》当中的五行学说可以借助五脏五色进行辩证诊断。例如,鼻子存在青色按照《黄帝内经》的记载,青则为肝之色,如果兼并腹痛症状,则应当属于肝旺且脾弱症状,为肝木称土指征[1]。如果合并“苦冷”,则属于阳气衰弱症状,鼻子黝黑,则属于“肾色”,因为肾主水,证明肾脏调节水气的功能存在损伤,此时体内必然存在水气积蓄症状。对于这一表达,基本可以明确张仲景按照五行五色的基础理论可以借助对患者面部颜色的改变实现对症型的基础判断,并实现有效的辨证施治。另外,还有关于舌口脉动患者,因为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随其变色。肝色青则反色白,皆为病。生理性的情况之下色脉应当对应。
2、《黄帝内经》的辨证论治
从《黄帝内经》中提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为筋,筋为心……。将自然界当中的五方五气五位可以对应人体的五脏,并提出肝对木、火对心、脾对土、肺对金、肾对水的五行关。张仲景根据五脏的五行学说理论,以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关系,按照《黄帝内经》中的虚则补、实则泻的基础原则,按照补火生土、滋水涵木、培土生金以及水金相生的治疗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气逆咳嗽的患者,其病变不仅体现在肺部,脾胃也有直接关系,其以气不化水、湿聚成痰从而引发喘咳[2]。张仲景对于肺部非常重视,以脾胃论治的基础思路,以补脾土生肺金为原则,脾健运以益肺,采用麦门冬汤实现费胃阴虚、虚火上逆症状的治疗,脾胃属于土,肺部属于金,土为金母,如果脾疾病无法散开精则归属于肺,土不生金,母病归子,脾津无法上荣,肺部阴虚亏虚,虚火上逆而发病。借助麦门冬汤可以充分发挥麦门冬的疗效,以甘寒清润、滋润肺胃阴、情降虚火上逆等疗效为主,应用人参益气生津可以补脾胃气虚,结合甘草、粳米以及打造等可以实现补脾益胃、止渴生津。
3、《黄帝内经》的转归预后
对于自然界中的人而言,其不仅需要借助天地之气中五气五位而生存,同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性活动以及疾病转归。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当中的五脏、四时五行关系思想,以肝应春的原理,生理功能以生发为主,脾以夏,生理功能以云华与承载为主,心以夏,生理功能以温煦长养,肺以秋,生理功能以收敛、清肃为主,肾以冬,生理功能以闭藏为主。《黄帝内经》当中认为疲劳与转归预后、季节的关系密切,虚弱、劳累的病症以阴精亏虚、阴制约阳、阳邪亢进为主[3]。阳气内藏则病症减轻。
4、《黄帝内经》的饮食禁忌
《黄帝内经》当中认为无味入于口,其目的各有不同、入口后各有所走各有所疾病,肝病禁忌辛辣,心病禁忌重口,脾病禁忌酸、肾病禁忌甘,肺部禁忌苦。张仲景提出饮食之味,和病直接相关,和身为害直接相关。得益反之则为疾病。对此,《黄帝内经》当中无味禁忌各有不同的拓展与创新,其中春不饮食肝脏,夏不饮食心脏,秋不饮食肺脏,冬不饮食肾脏,四季不饮食脾脏[4]。食物与药物的酸辣甘辛咸对应五脏,其作用在于对不同靶器官的不同作用,普遍而言,五味入胃,各有所喜,例如酸先如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如肾。
5、总结
综上所述,张仲景应用《黄帝内经》当中的五行学说作为自身的理论性基础,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按照五行学说提供辩证诊治、选择治则治法,判断归因预后以及饮食禁忌。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均属于中医学术的成功典型,其具备突出的李成女皇实践性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朝宁,李金田.张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及其在肺胀病中的应用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03):13-14.
[2]吴毅锋,郑峰.开阖枢理论在《金匮要略》胸痹病治疗中的运用[J].中医杂志,2018,59(18):90-92.
[3]李大鹏.清代医家郑钦安对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影响的研究[D],2017.
[4]仪凡,王诗源.《伤寒杂病论》顾护胃气思想探析[J].河南中医,2018,38(12):12-15.
论文作者:牟方波,周晓娟,李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黄帝内经论文; 学说论文; 禁忌论文; 张仲景论文; 思想论文; 饮食论文; 肺部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