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判别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确定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断和评价。然而,现在该方面的研究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引入多元统计的Bayes判别方法,将其运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与评价,以希能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现在主要运用的几种判别方法
有关经济增长方式的判别方法,已有不少文章进行了探讨和介绍,其大多是通对某一个指标的量化和界定来进行的。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投入弹性系数或科技贡献率。徐寿波先生依据投入弹性系数的界定给出了如下表的判别方法:
表1 徐寿波的增长方式判别表
系数(c) c≤00<c<0.5 c=0.50.5<c<1 c≥1
经济增长完全集 集约型为主无偏重粗放型为主完全粗
方式约型的结合型 结合型的结合型 放型
邬义钧先生按照科技贡献率进行区分,给出了如下的判断表:
表2 邬义钧的增长方式判别表
科技贡献率(A’) A’<0.50 A’=0.50 A’>0.50
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结合型 集约型
以上两种判别方法都抓住了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某个主要指标,通过对其取值区间的划分而达到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区分和判别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但是很明显地,它们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临界点的确定主观因素太强;单靠某一个指标的界定来进行判别,较易出现偏差等。另外,在实际运用中,以上两种方法也都遇到了问题:欧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初期的投入弹性系数介于0.2~0.3之间,科技贡献率刚刚达到或接近50%,而实际上,很显然那时他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完成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判别方法
针对以上的局限,我们借助多元统计中的Bayes判别法,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别。
其基本思路为:首先确定一套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体系,基于这些指标将训练样本分为K类,然后在它们的先验概率及密度函数已知的前提下,对于一个待判样本,运用Bayes公式分别计算它来自于各类的后验概率,来自哪类的后验概率大,就将其判为哪类。在正态密度函数及协方差阵的假设前提下,可以将比较各类后验概率的大小转移为比较各类线性判别函数的值的大小(这些判别函数由前述指标构成)。将待判样本各指标值分别代入各类的判别函数中,对应于哪类的判别函数值大,就将其判为哪类。
下面首先确定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
1.经济增长方式指标的确定
一般来说,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两方面的推动,一个是生产要素的投入,另一个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后来者来推动时,其方式往往表现为粗放型;与之相反,当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后者来推动时,其一般为集约型。
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经济作用效果,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表现可通过要素的投入作用方式、投入产出效益及投入综合影响等三方面的指标来反映。
①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投入作用方式指标——科技贡献率(A’)
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要素投入,其产出效果是很可能不同的,甚至会差别很大。究其原因,是各种投入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不同。而这种作用方式的差异,又主要是由生产的科技水平决定的。只有足够高的科技水平才能为各投入要素的最优作用方式提供必要的设备、环境及其他条件。
科技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A’)指标来反映:
A'=a/y a=y-αk-βl
其中,y为经济增长率,a为科技贡献,αk为资金贡献,βl为劳动力贡献,k为资金投入增长率,l为劳动力投入增长率,α为资金投入边际产出弹性系数,β为劳动力投入边际产出弹性系数,α+β=l。
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下,增加产出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而无需对科技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因而企业的技术进步缓慢,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低;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其产出的增加主要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对科技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而促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较高。
②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投入产出效益指标——投入弹性系数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最直接的表现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间的差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而忽略企业的技术革新,因而造成经济的高投入、低产出,效益低下;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注意企业的挖潜履行和技术革新,因而投入小、产出多,经济效益高。
投入弹性系数是个反映投入产出效益的动态指标,其比传统的投入产出比更能反映经济效益的变动状况。其定义为:
投入弹性系数=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生产要素的投入有多种,相应地,要素投入弹性系数也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应用最多的是劳动力投入弹性系数和资金投入弹性系。由于劳动力投入和资金投入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一般随着经济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资金投入弹性系数会不断降低,而劳动力的投入弹性系数则往往先迅速上升,然后再缓慢下降。这一点在后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到验证。
③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投入综合影响指标——通货膨胀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极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易造成农业的投入不足、产业结构的失调、经济的周期性剧烈波动、企业的规模不经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差及环境的污染等诸多问题。
由于通货膨胀率与以上各问题均有密切的联系,故这里我们选用通货膨胀率来作为反映这些方面综合影响的指标。
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要不断地增加要素的投入,而投入的迅猛增加及对资源和资金需求的急剧扩张,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因而高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往往如影随形;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的增长更多地由技术的进步、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规模经济来推动,摆脱了对投资的巨大依赖,从而不易形成剧烈的通货膨胀。
2.我国1990~1995年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
下面用上述多元判别法对我国1990~1995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别。选用的指标为:劳动力投入弹性系数、资金投入弹性系数、通货膨胀率、科技贡献率。所选样本及数据如表3:
表3 各国经济增长方式指标值
在进行判别分析前,首先对各样本进行聚类,选用Statistics软件共运行结果如下:
图一 各样本聚类图
Tree Diagram for 11Cases
Ward’s method
City-block(Manhattan)distances
Linkage Distance
可见,上述样本共聚为两大类:日本、美国、联邦德国和发达国家聚为一类,其余的各样本聚为一类。我们可将第一大类称为集约类,第二大类称为粗放型。各大类内部又分别聚成几小类,其说明在各大类内部仍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
下面依据前面的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
以日本、美国、联邦德国作为集约类(Ⅰ类)的训练样本,中国1953—1957、1978—1984、1985—1989作为粗放类的训练样本,选用Statistics软件运行结果如下:
①类间F值F=149.2061>F[,0.05](4.1)=7.71,说明训练样本类间存在显著差异,判别分析可行。
②判别函数为:
第一类判别函数:f[,1]=-1992.78+373.61X[,1]-70.28X[,2]+18.65X[,3]+66.58X[,4]
第二类判别函数:f[,2]=-1166.94+214.96X[,1]+1464.77X[,2]-26.60x[,3]+32.56X[,4]
其中:X[,1]为劳动力投入弹性系数,X[,2]为资金投入弹性系数,X[,3]为通货膨胀率,X[,4]为科技贡献率;
③各训练样本及检验、待判样本的函数值和判别结果如表4:
表4 各样本两总体分类判别结果
由表4可知,各类训练样本的回判正确率均为100%,且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判为了第Ⅰ类和第Ⅱ类,与真实情况相符,所以可以说该判别结果是比较有效的。对待判样本加拿大、韩国和中国1990—1995年进行判别,前两者判为Ⅰ类(集约类);而中国1990—1995判为第Ⅱ类(粗放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样本的两个函数间的差别与其它样本比较而言都是较小的,平均为442.64,而其它样本的两函数值差异平均为843.44。因而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其三者很可能属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结合型(过渡型)增长方式。如何对这类情况进行确定与判别呢?我们可以通过把总体分成三类,即加入第Ⅲ类——过渡型,再运用上述方法来解决。
在前面的聚类中,韩国与加拿大聚为了一小类,结合实际经济背景,我们保持前两类训练样本不变,而将韩国和加拿大作为第Ⅲ类(过渡型)的训练样本,重新运用Stat软件进行分析,运行结果如下:
①各类间的F值为
F[,1.2]=136.8587 F[,2.3]=23.4153F[,1.3]=32.5686
②各类判别函数为:
f[,1]=-2445.66+457.05X[,1]+478.58X[,2]+9.65X[,3]+79.64X[,4]
f[,2]=-1167.34+293.94X[,1]+649.54X[,2]+1.35X[,3]+49.78X[,4]
f[,3]=-1528.73+361.84x[,1]+339.75X[,2]+7.37X[,3]+62.66X[,4]
③各训练样本及检验、待判样本的函数值与判别结果如下表5:
表5 各样本三总体分类判别结果
由表5可见各类训练样本的回判正确率均为10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仍被分别判为粗放类和集约类,说明其判别效果是较好的。中国1990~1995年的增长方式被判为第Ⅱ类,说明我国这段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属粗放型。但由于其第Ⅱ类的判别函数值997.067仅比其第三类的判别函数值842.248高154.783,而其它样本的Ⅱ、Ⅲ类判别函数差值的平均为228.06,其说明我国1990~1995年间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过渡型转变,且与过渡型的差异已很小。
由以上分析可见,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判别方法能够弥补现在的各种单指标判别法主观性太强、易出现误判等方面的不足。不但实际的运用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其在计算机上实现起来也是很便捷的。
标签: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弹性系数论文; 贡献率论文; 科技论文; 粗放型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判别分析论文; 多元函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