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96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32例和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手术相关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手术;胃间质瘤;效果;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胃间质瘤最为常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中[1]。本文通过对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价和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0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均符合胃间质瘤的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有其他原发肿瘤的患者。所有患者中有男33例,女37例,年龄范围为25~78岁,平均年龄(59.64±11.78)岁,病程范围为2个月~7年,平均病程(2.98±0.96)年。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32例患者选择接受开腹手术,为对照组,38例患者选择微创手术,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具体为:仰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于前正中位切口进腹,行楔形切除或经胃前臂切口后切除胃部肿瘤,后重新构建消化道,缝合组织,关腹。常规应用引流、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具体为:患者术前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右侧倾斜,采用三孔法,脐上方为观察孔,根据肿瘤的相关位置、大小等信息,取另外两孔为操作孔。在脐上方5cm和两侧锁骨中线的交点部位穿刺Trocar,左侧腋前线近肋弓下穿刺Trocar。穿刺后建立气腹,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控制腹压维持在12~14mmHg左右。术前需经超声定位肿块位置,如果肿块位于胃窦位置,患者需在左侧腹部定位操作孔,如果肿块位于食管段位置,需将腹腔镜行肝脏拉钩放入。如肿块位置难以确定,需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胃镜定位肿块,后予以切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切口感染、梗阻、吻合口瘘等。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进行评价,该量表分为八个维度,每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纳入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 )的形式描述,用两样本的t检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通过(n,%)的形式描述,用c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处理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时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因素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表明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手术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微创手术是安全的。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明显改善,说明微创手术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希周,马君俊,臧潞,等.3D 腹腔镜手术系统在胃肠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7):445-449.
论文作者:李继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微创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