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众环境意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众论文,意识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资源的消耗,废弃物向环境中的排放大量增加,从而使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引起我们的普遍重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及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保护环境,教育为本,体现了环境教育在中国环保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所建议的联合国环境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培养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在本身可能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并在每一步都能坚持采取符合规范的行动。”1975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专家会议所建议的《贝尔格莱德宪章》中指出:“为了能够察觉环境及其有关问题,不但关心它,而且会着手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防患于未然。作为个人和团体,掌握为此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技能、态度、意欲和实施能力等。环境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在这里,环境教育的内容、目的已作全面的阐述。环境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环保专业人才,一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在我国,环保专业人才的培养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1985年~1995年10年间,我国高校已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专业层次环境类专业人才约8.8万人,目前全国高校年环境类专业学生约3.0万人。进入21世纪,环境教育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应该把环境意识看作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受到环境教育的决策者不可能制定出相应的环保政策,没有受过环境教育的公众也不可能自觉执行环境政策和解决环境问题的。
纵观国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史,70年代是环境教育的形成时期,西方国家一些大学中率先建立环境科学系。如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环境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环境问题不单是作为技术问题而且也是由社会问题组成。197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在苏联第比利斯召开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由联合国70个成员国政府代表团和一些组织参加。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国际国家地区水平上促进和发展环境教育。在此次会议上将“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普及公众的环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讨论。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在会议形成的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针,要增进公众认识,促进培训。“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对培养环境和伦理意识,对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和态度,技术和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各国应鼓励社会各部门,如工业、大学、政府官员和雇员,非政府组织和社团组织,在所有有关培训中包括至少一个环境管理的内容。”
美国在加强公众环境意识教育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首先,政府建立了强大的环境教育和培训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非盈利组织,公众组织和私立组织发展环境教育项目和积极性。美国公众已高度认识到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和发展公众参与在解决当代环境危机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已认识到提高环境意识和参与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加强公众环境意识教育在全国教师系统、中小学生和新闻媒介最为典型。自1992年开始,开展全国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组织教师以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中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1994年全美有18500个中小学生项目申请EPA设立的总统青少年环境基金。新闻媒介是未受正规环境教育的大多数美国人获得环境信息和指导的主要来源。
尽管美国设立环境类专业的院校有几百所,但绝大多数美国高校学生未受正规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为响应《21世纪议程》提出的加强世界公民接受环境教育的号召,美国的一些高校使非环境类专业每一个学生接受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有责任的环境行为。这种教育被称之为大学环境文化教育,有些大学把这种环境文化教育作为每个大学生必须接受的素质教育之一。美国高校环境文化教育有多种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并被大多数院校接受的有以下两种。
1)Tufts-Harvard大学方法
该方法由学校制定计划,可通过研讨会形式帮助这些教师把环境教育融合于他们所教的课程中。如英文课程选用《寂静的春天》等作为教材,戏剧表演设置一些涉及环境问题题材的表演,机械工程可引入提高效能和环境问题的内容等等。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各自学科的教育同时,接受环境教育。
2)Wisconsin-Steven Point大学方法
在公共基础教育的课程中,设置环境文化教育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并要求每个该校的毕业生需修完3个学分的环境文化课程。
除此之外,美国开展对未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环境教育。美国商业和管理学院是培养美国社会各部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主要基地之一,美国社会已充分认识到决策者和管理者在解决环境问题和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哈佛商学院等25所商业和管理学院对在校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训。
由此可见,加强环境教育,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及环境问题,使人们的行为与环境相协调,并使自己自觉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我国,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在高等学校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环境学课程。众所周知,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在高等院校中学科众多,许多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就是污染物的产地,如化工、印染、造纸等。如果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了环保意识教育,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对生产、设计、管理等方面作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断。另外,随着我国干部制度的年轻化、知识化,将来的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主要是从现在的高校毕业生中产生,在校期间对他们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对今后工作中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起着决定性作用。
2)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主要是开展普及环境知识教育。可通过组织环保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活动,组织课外活动等形式寓教于乐,激发他们对环保知识的关注,并可通过他们到社会上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3)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领导干部处于决策地位其环境意识直接影响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能使其自觉保证对环保的资金投入,并在增加建设项目时,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4)利用公益广告,影视剧,各类演出活动等普及全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公共参与环境管理。并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对环境问题的监督作用。
5)在农村加强环境教育。由于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造成对土壤,水体的污染。对森林的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中小型乡镇企业由于缺乏环保处理设备,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