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的理论分析论文_范志莹

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的理论分析论文_范志莹

范志莹

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文章从产学研合作的背景出发,基于理论层面,从不同合作主体内部的合作动机和合作背景考察了三方合作的必要性。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理论分析

一、产学研合作中不同主体的资源特点

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在于:学科齐全,拥有众多有丰富知识底蕴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有利于创新;比较容易接受并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和经验;拥有较完整的、系统性的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基础性研究经验和充分的基础性研究条件;智力密集、思想活跃,既是重要的信息源又是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其资源劣势在于:缺乏雄厚的资金来源;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理论结合实践较少;应用性研究不足。

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在于: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和研究队伍,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信息资源丰富,可随时掌握国外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成果。不足在于:科研经费不充足,开发研究的一些技术和成果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推广,即没有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的资源优势在于: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有来自国家、政府的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有众多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详实丰富的数据和资料;有源自实践的一系列管理体制;容易展开应用性研究,条件优越,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不足在于:学科较为单一,知识更新速度慢;人员结构相对稳定;高级科研人员相对缺乏;企业的观念和管理的体制稍显陈旧。

二、资源优势互补下的合作必要性

产、学、研三方各自拥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在某些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又尚显不足,比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金、经验资源相对匮乏,而企业的智力、知识资源欠缺。而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是组织和个体存在的基础,也是决定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依托和保障。不同的团体或组织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来确保自身的发展。这正是资源依赖理论所强调的,即任何组织和个体要想生存就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资源,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目的。与此不谋而合的是以L.V.Bertalanffy为代表提出的开放系统理论。该理论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类系统。

因此,产、学、研三方都需要从外界获取资源,以求得资源的优势互补。高校和科研院所需要企业提供科研进程中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需要通过企业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则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其智力知识优势、人力资本优势和信息优势,推进前期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挑选优质项目以进入企业研发部门进行深层次的应用性研究。

三、产学研合作网络产生的机会

产学研合作网络从基本属性上是社会网络的一种形式。社会网络是由节点及节点间的连线组成的关系集合,这里指产学研合作个体,节点间的连线表示节点间的连接关系。产学研合作网络中节点的主体是嵌入在网络关系中的,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包含了合作、信任、嵌入以及相互锁定等特征的特定类型的关系。

根据关系强度和结构洞的组合,本文将产学研合作网络划分为四个类型:萌芽型、发展型、弱稳定型、强稳定型。

(一)强关系机会

强关系是网络成员在相互熟悉和承认的基础上形成的持久的网络关系。首先,强关系有利于在产学研合作伙伴选择过程中了解和熟悉对方的科研能力、技术条件、基础工作等情况,进而通过契约或协议形成具有持久性和制度化的关系。其次,产学研合作网络中具有强关系的主体间通过频繁的互动和学习会逐渐形成思考问题的共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共有规范和长远视角,在此过程中容易培养善意的感情信任和能力信任,愿意将彼此作为合作伙伴,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第三,网络中正式的契约或协议以及非正式的口头协议可以规范各主体的行为,减少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

(二)弱关系机会

弱关系是网络中通过第三方的关系将没有直接连接的节点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网络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弱关系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异质性的信息资源。一方面弱关系具有信息收集的功能,扩大了产学研合作主体获取资源的范围,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异质性;其次,弱关系可以为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主体提供传递异质性信息的路径。网络弱关系提供了传递异质性信息流的传递路径,有利于网络中的创新。

(三)结构洞机会

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可以为在其中活动的企业提供获取新资源和新信息的机会。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洞的信息优势主要体现为:占据合作网络结构洞位置的节点容易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网络结构洞位置能使处于该位置的主体比网络中的其它主体更早地获得网络中的信息,节省资源获取的时间;网络结构洞位置还会使处于该位置的主体容易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被举荐的机会,而这种被举荐的机会意味着未来有更多的缔结产学研合作的机会。

三、产学研合作的潜在收益

(一)赢得知识优势

1、有助于知识获取。产学研合作网络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是产学研知识网络获取知识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是产学研知识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整个活动的投入主体、决策主体和收益主体。高等院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是新思想、新知识的创造发源地。高校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和图书馆都是生产知识的工具。科研院所拥有专用性程度高的特殊知识资源,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创造源泉。

2、有助于知识共享。产学研合作网络拥有众多的资源,包括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科技担保机构等,这些都是知识共享的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断创造新的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

3、有助于知识转化。在知识转化环节中,大学科技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以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致力于将大学的人才、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及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降低交易成本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大量交易成本,比如合作伙伴的搜寻成本,合作关系维护成本,合作各方签订契约、决定交易双方的权责分配等费用,以及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改变条款或退出契约的费用等。

产学研合作未形成稳定的网络关系时,合作各方通常利用市场通过价值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此时会产生一系列交易费用,比如寻找交易伙伴的费用、沟通费用、谈判费用等。因此,当产学研合作的主体间通过市场交易进行资源配置的费用大于其构建、维护网络而产生的费用时,合作各方就会选择组建网络组织的形式进行“交易”以节省成本,即通过网络将不同主体间的资源交换内部化。

(三)促进技术创新

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实质上是各种不同的创新要素之间以及各种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

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以科技知识为主,偏重于一般性的基础与应用领域的研究;企业则以工艺流程和产品系统为导向,偏重于产品的开发研究。产、学研之间有效的合作可以发挥各自的核心专长,集成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发现创新中的理论问题,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现创新中的技术问题和与市场结合问题,并加以解决,把技术创新推向成功,提高技术创新网络的运行绩效。

(四)增加社会收益

1、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能够为高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人才的实践环境。让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和毕业后就业求职提供更多的机会。企业方面,可以通过与学研机构合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

2、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研发合作活动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具有显著的外部效应。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呈现高度交叉的特征,产学研合作将打破各方原有的科学、科技、生产之间的分割,通过合作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讲,产学研合作的知识溢出效应和外部效应可以提高社会经济的增长,提升地区甚至整个社会的效应。

参考文献:

[1]赵红梅、王宏起,社会网络视角下R&D联盟网络效应形成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8:22-28.

[2]顾佳峰.论科技创新下的产学合作[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7期:81-84

基金项目:本文是天津财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YJY19的阶段性成果。

本课题由天津财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YJY19)资助。

论文作者:范志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的理论分析论文_范志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