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争议与展望_国际金融论文

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争议与展望_国际金融论文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争议与前景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体系论文,前景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风险与危机层出不穷。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此后的俄罗斯和巴西金融危机,其深度、广度及传染性令国际社会十分震惊,也暴露出现今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着缺陷,为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对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了许多改革性方案。在发达国家中,欧美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争论最为激烈,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试图对美欧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一些争论加以评述。

一、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争论

1998年9月25日,法国驻IMF执行董事提出欧盟方案,该方案从透明度、金融监管、管理资本流动等方面阐述了欧盟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设想,提议将IMF的临时委员会改组为真正的决策机构,但此方案遭到了美国的否决。在十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上及随后,欧美各国首脑及经济界人士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争论不绝于耳。

(一)美国的观点

1998年美国国会建立了国际金融机构顾问委员会,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改革提出建议,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梅策尔教授与哈佛大学的萨克斯教授为首撰写。人们称作“梅策尔”报告,其主要观点是:

美国作为IMF和世界银行的主要股东,支持美国财政部提出的改革方案,即:1.IMF应重新遵循原来的目标,即为了维护世界货币市场的稳定,对受到货币冲击的国家提供短期紧急贷款,停止提供长期发展资金。2.IMF应减少在非洲和其它贫穷国家开展的长期借贷活动,并将最穷国拖欠IMF的贷款一律勾销。世界银行也应如此。3.IMF在紧急情况下可提供救助资金。但过去提供的这种救助资金实际上助长了不稳定的短期资本流动,因此为了防止危机的发生,寻求IMF紧急贷款的国家必须确保本国银行的资本充足性等四个条件。这些条件是满足贷款的先决条件,不是事后强制实施的条件。4.IMF贷款应是短期的,带有惩罚性利率的贷款,而且享有优先债权人的权利。5.IMF贷款不应经常向50多个国家提供贷款。6.IMF应停止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微观管理。

该报告对世界银行提出几点改革意见:(1)世界银行应逐步停止向比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它们能够从私人资本市场获得资金。(2)它应集中精力在最贫穷国家开展工作,应取消最贫穷国家债务。(3)私有资本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可取代世界银行的资本活动,世界银行应改名为世界开发银行(注:美国华尔街日报2000年5月5日报导,法新社“华盛顿3月8日电”。)。

代表美国国会的梅策尔报告严厉批评了IMF与世界银行,认为IMF以过于高昂的代价实行危机救援行动,而提供的短期贷款又过于迟缓,即所谓“过多与过迟”。IMF所提供的长期发展计划未能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IMF发挥了过大作用,行使了过多职能,它提供的改革意见往往不正确,其影响主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做法也带有过多的侵入性。IMF只应该以惩罚性利率向一些国家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只应扶贫,不应向少数较富裕国家贷款。

梅策尔报告代表了美国右翼保守势力的观点,它大大缩小了IMF及世界银行的作用,弱化了两个国际机构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进行结构及机构改革的势力,试图使IMF缩小为一个短期应急贷款机构,世界银行成为扶助最穷国的开发银行。梅策尔报告的宗旨是为私人资本开路,也就是为美国及西方大银行、大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开路。

不过以上的观点在美国并未获得普遍的认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伯格斯腾认为梅策尔的建议将破坏世界经济、损害美国利益。美国财长萨默斯指出,尽管他赞同梅策尔报告中的许多观点,但在一些重要方面意见相左,他认为报告实际上剥夺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如泰国、巴西等国获得正式贷款的机会,美国将失去向他们的政策和发展方向施加影响的能力,也失去维持其全球经济利益的重要支持力量(注: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3月23日文章”明确指出IMF和世界银行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某种工具是有意义的。)。

1998年9月,美国克林顿总统委托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邀请等数十位知名的专家教授研究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报告于1999年出笼。报告指出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依赖日渐加深。目前美国进出口占GNP15%,比1980年高二倍。美国出口产品中的2/5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美国的跨国公司遍布全世界,对外投资达2.5万亿美元。美国也受到近年发展中国家及俄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美国对受危机影响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下降40%,所以减轻国外金融危机与美国利害攸关。

专家组的建议主要在于:1.鼓励发展中国家加强预防危机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IMF对采取有效步骤,减少危机冲击的国家予以更多的有利贷款,对会员国提出“标准报告”,并对其经济政策的前景作出常规评价。2.对资本流动加以适当监管。IMF应出面规劝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效仿智利对短期资本流入加以课税,或限制其在一定时期后方可流出,对银行及金融机构向对冲基金等贷款时应加以高额风险资本金的要求。3.无论私人贷款人以及官方借款人或贷款人,当危机发生时应当公平负担损失。4.新兴市场国家应放弃钉住汇率。钉住汇率容易形成汇率高估并受到投机冲击,造成经济危机。IMF及一些国家不应支持钉住汇率,应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个别的也可采取货币局制度。5.IMF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作过贡献,但这不意味着愈多、愈大愈好。救援计划只要达到减少衰退,顺畅货币市场运作,支持银行的机构改革,资助社会安全网即可。不应大到支持短期外债,形成道德风险。6.IMF和世界银行应回归到本来的职能。IMF应减少贷款,集中防止危机,多关注财政、货币、汇率政策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督与改革,至于结构改革细节应由其它国际金融机构去办。世界银行应集中于经济发展中的长期结构改革以及社会方面改革。7.发展中国家政府应有坚定意志支持改革,推进改革议程。IMF应组织金融稳定论坛,组织全球财经首脑,确立结构改革的优先项目,确定具体的改革晴雨表(注:美国“外交期刊”1999年11-12月。)。

诚然,美国政府组织的专家组报告比国会梅策尔报告较为开明,但它的基本思路仍是缩小IMF和世界银行的作用。

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也纷纷发表意见。前国务卿G.舒尔兹主张取消IMF的救援计划,在自由市场机制中可由私人投资者进行。大投机家索罗斯主张建立一个“国际信贷保险公司”对私人部门贷款,补充IMF的不足。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认为IMF过去注重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结构的机构改革而不重视国际收支调节,会造成长期和短期的不良结果,他主张IMF应发挥其传统作用即应付临时的外汇短缺和持续的贸易逆差。著名经济学家美联储前付总裁阿兰布兰戴尔建议改善IMF政策,并对新兴市场国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注:以上见美国外交期刊“1999年3月—4月及9月—10月号”。)。

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现行国家金融体系的改革进行了修补意见。当然也有一些极端人士认为世界银行30年来浪费严重,一些项目效果和效益不佳,还有一些人士认为IMF和世界银行是冷战遗留下来的庞然大物,已经过时不应继续下去(注:美“外交期刊”,1999年3月—4月和5月—6月。)。

不难看出,以上一些专家学者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他们对IMF不分国情并附带苛刻条件的救助计划提出批评有一些道理,但他们也缩小了国际金融机构的下面作用。

(二)欧洲的议论

在发达国家中,欧洲方案与美国在某些方面不同。

欧洲方案是:1.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本市场的监管与管理,防止国际金融形势进一步恶化。2.建立一套为私人银行和企业进行管理的行为规范。3.建立一系列透明的规则与标准,以识别金融交易及金融市场的风险与危机。4.建立国际行为规范,协调各国货币金融政策。5.制定国际资本流动新规则等。

前IMF总裁康德苏(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欧洲的观点)提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七点意见:1.通过披露有关财经资料,对各国经济政策进行有效监督。2.促进地区合作改善其经济状况。3.推动全球金融部门改革,包括谨慎的管理与监督。4.建立有效的体制保障、有序的债务处理办法,包括改进各国破产法;加强政府与私人财团的合作,更好解决国际债务。5.有序实行资本自由化。6.促进良好的政府功能,反对腐败。7.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许多欧洲头面人物,对美国改革IMF方案并不满意。牛津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佩顿米斯特里,以及百年保险公司董事长塔姆卡吉等认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必须本着多边主义,不能过分褊向美国。现在欧洲在IMF及世界银行中的控股权及重要性是美国的两倍,对这两个机构提供的优惠资金(真正预算损失的最高资金)是美国的两倍到三倍。然而欧洲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加强。

欧洲人的主张是:1.IMF应集中处理影响金融市场全球化问题的政策,使国家地区全球进行协调。2.除发挥监督作用外,IMF应力图使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健全,增加备用信贷,制止传染性危机。3.世界银行应加强商业银行体系,设立财产重组基金,改进地区投资银行业务,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提高非政府部门的运作效率。4.世界银行应赞助发展中国家,健全衍生金融市场,制定风险管理的全球标准(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18日。)。

不难看出欧洲朝野的方案重在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相对稳定和有效的国际货币监督体系。他们仍然以积极态度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与美国力谋削减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形成明显对比。

二、对国际性组织作用的评论

自东亚危机以来,各方面对IMF和世界银行的责难颇多,但对二者对国际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则言之甚少,这是不公平的,对进一步改革也不利。

(一)IMF近年来的过失

第一,IMF及世界银行近年来强调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而未考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开放。特别对短期资本的波动性冲击及投机未加适当管制。第二,对国际金融不稳定和投机缺乏预警体系和监督体系。第三,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救援行动迟缓,有时资金不充分。第四,对救援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不考虑国家情况,不分时间地点一律实行传统的紧缩政策,反而造成经济停滞,企业倒闭,失业增加,加重危机。第五,IMF和美国一向保护私人债权人利益,对私人债权人在危机中加以保释,使投资者不考虑投资风险,从事冒险投资,这引起“道德风险”。第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钉住汇率明显高估,在资本自由流动情况下极易受到投机攻击,IMF对发展中国家汇率改革重视不够。第七,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从事高风险投机活动,盲目借用短期外债,而IMF对此未加监督。第八,未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有效协调,以稳定国际金融秩序。第九,IMF和世界银行的最大股东是美国,因此二者在某些方面倾向于听从美国意见。

(二)IMF的贡献

近二、三十年来,IMF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其作用已大大扩大,已不局限于早期的保卫固定利率,调节各国国际收支。近年来,IMF更多地对会员国加以技术援助与政策顾问,与会员国合作进行宏观政策调节与结构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发展及人民生活改善加以支持,对稳定国际金融及防止危机,解决危机传染都作出了贡献,具体而言:1.解决债务危机。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中,它与私人债权人合作减少债务及债务延期支付,它协助美国布拉迪(Blady)计划减少菲律宾、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债务。2.减少贫困。它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实行长期贷款,引进信托资金,或为滚动贷款。贷款给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并加强改进其经济政策。建立了“扩大的结构调整”计划(ESAF)以低利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结构调整,减少低收入国债务,再后扩大为“减少贫困与经济增长计划”,着重于贫穷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3.对转型国家的支持。80年代末,许多中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谋求市场化,IMF迅速使它们加入IMF。它建立了备用贷款设施为匈、捷、保、罗融资。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15个加盟共和国不久即加入IMF。IMF联合世界银行、OECD国家和欧洲建设开发银行对这些国家进行技术援助及贷款支持,并建立了“系统转型设施”(STF)对转型向市场经济国家加以金融支持,到1999年俄罗斯一国即获得贷款124亿SDR(相当于170亿美元)。4.解救金融危机。在最近发生的几次危机中,IMF作了最大努力,协调大量资金援助。对东亚和韩国危机,IMF提供了1600亿美元之多。在这次危机救援过程中IMF受到不少责难,但最近这些受危机侵害国家逐渐恢复,IMF救援之功不可没(注:IMF“金融与发展”2000年3月号2-6页。)。

总的来看,IMF有缺点和错误,但功大于过,利大于弊。各方关于IMF及世界银行的改革仍在议论中。不过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美国仍为IMF及世界银行最大股东,是重量级后台,其言行必然影响二者的政策,二者改革将为美欧的综合产物。我们从最近新上任的IMF总裁,德国人克勒的言论中可窥见端倪,克勒认为“欧美有分歧是正常的,我们必须就什么地方需要改革,如何改革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这方面美国人无疑将起重要作用,但是最终我们所有人都要在改革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在IMF改革的必要性问题上,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共同性多于分歧”。

从克勒的观点来看,IMF接受了美国及其它国家的意见并有所改进,但无意缩小IMF的作用,仍会维持或扩大IMF的作用。

至于世界银行的改革,虽然在项目效益上应有提高,贷款国家的地区范围及国家应扩大,但其基本作用仍是项目贷款、结构改革、增大长期发展与减少穷国的困难。世行对危机后的重建如救济失业,以及建立现代化持续的社会安全网应加以援助。如该行副行长Joseph Stiglitz(J.斯蒂格立茨)指出,变动的世界形势需要国际金融机构加以适应,展望前景,国际金融机构将起到更大的作用(注:J.Stiglitz,1998年2月27日在芝加哥演讲,file://E:\Role of 1.HTM。)。

三、欧美争论的实质

欧美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国际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及未来的功能、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金融垄断及不加约束的多边投资等多方面,其焦点是在国际性金融组织(主要是IMF)的作用及未来的功能上。争论的实质是对国际金融体系领导权的争夺,或者是对全球经济、金融利益的争夺。在欧盟一方,欧盟为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并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一方面积极推动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通过实力整合和积蓄,以挑战美元地位,另一方面,欧盟迫于经济一体化的磨合程度尚浅,尚无力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因此,在政策的取向上内向性较强,但欧盟也无意放弃其在全球的经济、金融利益,欧盟坚决反对不加约束的多边投资框架,并谋求在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性金融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因为在欧元出现以后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成员在IMF的份额超过美国,很可能出现欧美共同主导IMF的局面。在美国一方,美国竭力维护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汇率制度和区域性金融体系的建设毫无兴趣,而且有意阻止有利于欧洲人提议的扩大IMF职能的做法,并绕过IMF,另起炉灶,成立了由7国集团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22方会议。

四、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前景展望及建议

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货币体系问题,包括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二是金融监管及金融援助问题,包括金融预警体系、危机防范及救助、金融透明度和公开性、监管资本流动等问题;三是国际金融组织的角色及国际金融合作问题。虽然国际金融体系的这些问题已逐步暴露出来,但因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因此解决之几乎是步履艰难。就目前而言,我们还难以看到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真正进展,但考虑到当前的体系对国际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的重大威胁,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已行动起来,积极探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路径。

1998年2月,24个发展中国家集团签署了“加拉加斯声明”建议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并扩大发展中国家在重大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参与权(注:王洛林,余永盯,“1999-2000世界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1999年2月22日,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发表公告,宣布成立金融稳定论坛,目的是有效地推动国际金融稳定并减少系统性风险。

我们认为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已席卷世界的21世纪,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对所有国家来说有收益也有风险,是一面双刃剑。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如果不根本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发展、结构及机构改革,不同现象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仍将爆发。危机的传染性将不限于发展中国家,也会波及发达国家,所以IMF等国际性组织应扩大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结构和机构,包括长期短期贷款和经济顾问,从而使全世界走向繁荣,只有这样才能有所谓社会安全网。

我们认为,为了维护世界金融安全,应建立新型的国际金融体系,开放与自由结合,运作有序,加强管理能力,促进资源有效流动与配置,促进金融健康良性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全球金融监管和资本交易规则。但建立这样一个体制是长期设想,从目前来看应该:(1)建立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目前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应扩大日元、欧元及SDR等作用。(2)发达国家应对危机的解决和世界金融稳定多负责任,多作贡献。应在财政金融政策选择,汇率及利率政策上加以协调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此外对受危机国加以资金支持和开放进口贸易的支持,并加强对本国巨额基金的管理。(3)加强IMF防治危机的能力。如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建立紧急救济贷款防止危机,健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改善资本市场运作,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改革盯住汇率制,对不同国家情况采取不同政策。(4)国际金融机构包括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及地区银行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为稳定国际金融,防治危机而努力,在新的国际金融形势下要为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发展与改革尽力,并增加SDR融资。(5)在国际金融机构中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与代表名额,他们人数多又是危机的受害者,应有发言权,否则国际金融也难以稳定。(6)我国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国家,已加入多个国际金融机构,正在努力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实力,贸易额及外汇储备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而又未受危机触动,因此我国应有权力、有责任、有能力为发展中国家权益而尽力。

标签:;  ;  ;  ;  ;  ;  ;  ;  ;  

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争议与展望_国际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