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林灿
宁乡市人民医院五病室骨科(二) 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1022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1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该病可导致下肢水肿、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1]。患者在手术时麻醉脊柱或全身麻醉引起周围静脉扩张,静脉速度变缓,由于麻醉的作用导致下肢肌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伤口疼痛需卧床静养,下肢肌肉长期未活动,从而血流逐渐缓慢,引发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所以在手术治疗后,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减低静脉血栓发病率,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3]。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1022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的效果,且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1022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1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65例,女性24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6.5±5.1)岁,平均手术时长(81.46±11.42)min。实验组男性患者254例,女性268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46.1±6.7)岁,平均手术时长为(80.32±10.14)min。所有患者在性别、病情、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显示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其中包含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告知术后需注意的事宜、观察患者、保持病房的通风等。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大部分患者对手术并发症都不太了解,缺少医学方面的知识,不能正确的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所以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及各种相关事宜,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意识到护理的重要性,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术后药物干预护理,为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常会给予患者一些预防的药物,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指导其进行用药,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有不适过敏想象。
术后功能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展开相应的训练,每隔一段时间帮助患者翻身,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应鼓励其多下床走动,或协助其下床走动,宣教活动训练的重要性,且告知患者应避免外旋、内旋等活动,以免影响骨瓣的愈合。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一侧肢体突然肿胀,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会感到局部疼痛,行走时更为明显。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或行走时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4]。因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有限,并不知如何预防,不同情况的患者静脉血栓症状也不同,有的患者症状较为轻微,但严重患者可能会因肺栓塞而死亡[5]。所以,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功能训练等,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配合率,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护理干预虽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但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所以在选择护理人员时,应当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才能使护理干预起到其应有的效果。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骨折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颜红霞.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10):158-159.
[2]黄瑶丽.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57+60.
[3]孙建芳.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0):219+225.
[4]强伟群.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3):245.
[5]陈丽容.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6):163-164.
论文作者:钱林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