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中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本文通过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7年3月门诊及住院口服蒙脱石散及心理疏导配合口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各30例分为两组,将心理疏导配合口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组分为观察组,而口服蒙脱石散分为对照组,使用SPSS 17.0(中文版)通过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认为心理疏导配合口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疗效优于口服蒙脱石散组且不良反应较口服蒙脱石散组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心理疏导;加味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23-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有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频率改变(>3次/d)、大便性状改变(水便或糊状便)、便前腹部疼痛或不适,便后腹部疼痛或不适减轻、排便感觉异常(排便费力或便急或排便不尽感)、排黏液等。一般认为IBS发病与情志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胃肠运动紊乱、内脏感觉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9月至2017年3月门诊及住院口服蒙脱石散的及心理疏导配合口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罗马Ⅲ标准诊断,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体重减少程度、加重缓解因素方面无明显差异。
2.方法
将心理疏导配合口服加味痛泻要方(药源选用北京康仁堂生产的配方颗粒,其中白术30g、白芍20g、陈皮15g、木香15g、茯苓15g、柴胡15g、合欢皮20g、酸枣仁15g、防风10g,1剂分3包,1包/次,水温为95℃~100℃热水约100ml泡服,3次/日,饭后服,1日1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30例;而口服蒙脱石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两组病人均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大便频次、大便性状、排便感觉、腹部状况、排粘液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观察疗效,通过观察与治疗目的的所有反应观察不良反应的情况所有患者均使用加味痛泻要方。
3.统计分析
通过观察使用SPSS 17.0(中文版)通过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方面也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疗效观察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便秘,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为0例,对照组为11例。
4.分析
根据临床观察口服蒙脱石散及心理疏导配合口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两组患者,使用SPSS 17.0(中文版)通过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心理疏导配合口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蒙脱石散,同时在不良反应方面也较蒙脱石散有明显优势。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一种发病与胃肠功能改变相关,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有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心理因素是引起IBS的主要因素之一,IBS患者心理异常的出现率普遍高于正常人群[1]。王亚瑞[2]等应用一般情况调查及临床表现,结合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焦虑量表(HAMA)评定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用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MMPI)评定个性特点。结果:36例肠易激综合症中存在精神症状100%,其中有焦虑症状最突出。个性调查(MMPI)二点编码法13/31、17/71、37/73、16/61型集中。因子中疑病、癔症、神经衰弱的得分高于中国常模。亦有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可以改变肠道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精神刺激对IBS病人比正常人更易引起肠动力紊乱,对于张力和多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已知心理社会因素与IBS发病密切相关。脑肠轴学说也阐释心理因素对IBS的影响,机体对应激的反应性中枢认知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道,脑肠轴将中枢神经系统及肠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连接起来,形成双向交通通路,心理因素可同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运动功能、内脏敏感性、脑肠肽分泌,从而可认为心理因素可引发或加重IBS。由于心理因素是引起IBS的主要因素之一,心理疏导是治疗IBS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主以腹泻为主症,当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郁结,横逆犯脾,故见泄泻;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故见腹痛或腹部不适,气血失调故见排粘液;肝脾不调而见痛泻。加味痛泻要方是在痛泻要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痛泻要方调和肝脾,用于脾虚肝旺之痛泻。加味痛泻要方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木香、茯苓、柴胡、合欢皮、酸枣仁而成,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可愈IBS腹部疼痛或腹部不适,养血敛阴补益肝精而调和肝脾,疏泄有常,大便正常。现代药理证实白芍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止痛的作用,其为臣药;陈皮、酸枣仁、合欢皮、茯苓、柴胡均为佐助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酸枣仁、合欢皮具有解郁养血安神,解郁安神而心肝得主,疏泄有常,而焦虑、抑郁可除,大便有常;茯苓健脾理湿而大便水湿自去;柴胡疏肝解郁而阻肝木克土;木香行气止痛而脾气自顺;防风具有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药。故而加味痛泻要方疏肝养肝、扶脾理脾,加以心理疏导配合治疗,可有效治疗腹泻型IBS。
【参考文献】
[1]郑芝田.胃肠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第3版:730-734.
[2]王亚瑞,陈丹丽.肠易激综合症与精神因素的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杂志,2010,1(16):70-72.
论文作者:曾钟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加味论文; 综合征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