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论述如何推动全党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时,明确指出:“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联系实际,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统一全党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自党的十四大提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以来,全党同志对这一科学理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个学理论、用理论的热潮已经形成,形势喜人。但是,发展还不够平衡,学习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方面还要更加用心和努力。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这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在全面系统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指导各项工作。
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由这一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系统地回答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构成了一个严谨的科学体系。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中,必须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去领会它、把握它。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四大从九个方面作出了系统的、科学的概括。这些内容不是阐明某几个问题,而是全面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和平统一祖国等一系列的重大基本问题;它不是个别观点、个别内容的罗列,不是散在的、孤立的、无序的,而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理论概念、理论范畴按一定的层次、次序、原则和方式构成的理论系统,有一个严整的内在逻辑结构,其中任何一个层次和基本内容都不可缺少。
从这个理论的总体上看,它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有两个大的层次:第一个层次,科学地回答和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邓小平同志认为,以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之所以走弯路,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不清楚。他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社会主义的双重规定作用。其中生产力是最根本的规定作用,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是从属性的;但从生产关系决定社会性质的原理看,它又是本原性的。这样既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把社会主义建筑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又坚持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践化——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划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现阶段的中国,由于生产力不发达,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要实现从“不合格”到“合格”的过渡,就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并以此为基础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
第二个层次,回答和阐述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策略等等,都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第一层次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所有的理论观点都是以此为基点而引发展开的;第二层次是整个理论大厦的主体,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多方面展开的体系。两个层次之间既内容分明,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说,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然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要实现这个任务,就必须从中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制定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战略目标和步骤。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和步骤,就要实行改革开放。只有彻底革除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的弊端,充分借鉴和利用人类社会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因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联系,就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要保证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并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些基本理论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如果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就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它。
党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的特征。这条路线是包含多方面内容的统一整体,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中心”决定两个基本点,只有坚持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才有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才有活生生的“内容”;但“中心”又由“两个基本点”提供政治保障和动力支持,离开“两个基本点”,“中心”也不能坚持。“两个基本点”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地位同等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强国之路,两者处于同一层次上,不存在重要、次要的问题。“两个基本点”之间也是相互依存、互相贯通的关系。就四项基本原则来说,它既制约着四个现代化的性质,也规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使改革开放得以正确、顺利地进行;就改革开放而言,它给四项基本原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注入新的生机,在实践中有新的发展,从而使四项基本原则的巨大潜在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可能宣传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这并不能影响两个基本点固有的同等地位。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除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外,还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富强、民主、文明”的三大建设目标等等,这都要全面的把握。比如说,如果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拼搏奋斗的一股子劲,“一个中心”坚持不了,“两个基本点”也坚持不了。
这个理论的每个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也是完整科学的有机体。邓小平同志是辩证法大师,他在分析问题,提出理论观点时,总是从全局着眼,全面而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没有片面性、绝对化。比如,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既强调生产力的地位,又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并把二者统一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中;在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分析上,既强调我们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又强调处于“初级阶段”;在改革问题上,既强调“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要对现有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又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开放问题上,既强调借鉴和利用国外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必要性,又强调对一切外来的东西要加以分析和鉴别,拒绝一切腐朽的东西;在致富问题上,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强调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在和平统一祖国问题上,既坚持大陆社会主义主体地位不变,又承认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在市场经济问题上,既强调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重大意义;在发展问题上,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强调社会全面进步,等等。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的突出表现。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等等一系列“两手抓”,其实质就是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兼顾方方面面,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当然,在“两手抓”的具体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在某一时期可能着重抓某一方面,另一时期又可能着重抓另一方面,但决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或忽视某一方面。“两手抓”所体现的“两点论”,既区别于形而上学的片面的“一点论”,又区别于折衷主义的无重点的全面论。
要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从多方面努力。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原原本本地研读原著,这是做到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的前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处在不同战线、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干部和职工,往往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而着重学习其中的某些部分,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系统地研读原著,尤其不能以翻阅二、三手材料为满足。我们只有全面地系统地而不是片面地零碎地学习原著,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科学体系,才能高屋建瓴,才能运用它来指导工作,正确处理好各自工作同党和国家全局的关系,才能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不至于片面理解而贻误我们的工作。我们反对脱离实际、照搬照套的“本本主义”,而决不反对认真读“本本”,当前尤其要下大力气全面地系统地学习《邓小平文选》。
第二,努力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辩证的思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只有用辩证法思维方法来学习和研究它,才能把握它的精髓和完整的科学体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思维方法,克服形形色色的片面性,努力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学会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要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性,学会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要克服“只看一段,不看一贯”的片面性,学会把握事物的全过程;要克服“只看表皮,不知底里”的片面性,学会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方法去学习,那是学不懂弄不通的。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把学习理论和总结经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为了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反复学习、反复应用,完整准确地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并且通过实践来不断检验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准确和完整。如果不准确,就经过实践而纠正其错误。如果不完整,就经过实践而补充其不完全性。这样,我们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能做到完整地而不是零碎地、准确地而不是随意地、从整个体系上而不是从个别论断上领会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充分发挥其指南作用。
标签:科学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