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9种居家亲子游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亲子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游戏指导/卢文月
大小肌肉发展
等幼儿到了3岁左右时,精细动作就会大踏步发展,此阶段可多给予有关小肌肉的刺激。除了以下提到的几种游戏之外,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活动可供使用,比如挑菜、剥鸡蛋等,都是帮助小肌肉发展的有效方式。
1 Game 丢丢·扫扫
游戏方法:准备一些家中现有的材料,如红豆、绿豆等,供幼儿触摸,同时在一旁放置小扫帚,让幼儿自行清理被弄乱的环境。
游戏目的:在游戏时,父母无需给予太多限制,应尽量让孩子自由嬉戏。之所以使用面积较小的物品如红豆,主要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触觉刺激。另外,通过孩子抓取物品的表现,可以观察其小肌肉的发展是否完善。如果孩子一直无法用手抓取物品,都是以泼、洒的方式进行游戏,父母则需特别留意,建议逐渐减少物品数量,以观察幼儿的表现是否有所改善。
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导他自行清理场地。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是训练幼儿小肌肉和抓握能力的好办法。
2 Game 按按·压压
游戏方法:准备1个经过触摸就可发出声响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让孩子按压。
游戏目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喜欢把玩带按键的物品,比如计算器、遥控器等,上面的按键能有效刺激手部末梢神经,是帮助小肌肉发展的最佳工具。之所以建议选择可通过触摸发出声响的物品,主要是因为声音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增强继续玩耍的欲望,间接给大小肌肉的训练提供动力。
3 Game 穿穿·拉拉
游戏方法:将家中不同大小、带有洞口的物品留下,再准备1条线(大约同鞋带般粗细),训练孩子的穿洞能力。
游戏目的:一般2岁半的小孩就已经具备穿珠子的能力,利用穿拉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增进小肌肉发展。在刚开始玩游戏时,建议先选择洞口较大的物品,这样容易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然后再逐渐缩小洞口,以便观察幼儿小肌肉能力的发展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活动,都可帮助幼儿练习手部精细动作,例如堆积木、折纸、拼图(建议选择带有小把手设计的拼图,方便幼儿拿取)等,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随意选择活动,让手指、手腕、手臂肌肉都得到充分练习。
语言发展
1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语言的狂飙期,孩子可快速学习简单句,也就是单音、单词或一句话。到了2岁之后,语言发展已大致成形,此时语言发展的重点已不再是多给予词汇刺激,还要在语言中加入语法概念,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学习语言。
4 Game 你玩·我念
游戏方法:在孩子玩任何游戏时,父母都可以陪同,帮助孩子用语言描述正在进行的游戏。
游戏目的:对于2~4岁幼儿的各种能力发展来说,游戏是很好的刺激方式。可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吸引孩子更愿意表达。当孩子正在游戏时,比如在玩小锤子,父母可从一旁鼓励:“哇!你现在都会拿小锤子啦!”一方面帮助孩子认识玩具名称,同时也能鼓励孩子加入对谈,更好地练习说话。
除了认识名词之外,父母也可帮助孩子建立动词的概念。如果孩子在游戏时跳来跳去,父母不妨直接告诉他:“你不要东跳西跳,这样很容易受伤!”在孩子接受家长语言刺激的同时,也能增进语句认识,并训练孩子拥有更丰富的表达能力。
5 Game 尽情涂鸦
游戏方法:准备1组画笔、1张画纸和一些照片,让孩子作画,看看他的表达能力是否发展良好。
游戏目的:别看孩子的涂鸦没什么章法,其实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因为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主要就是通过图画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因此,即便孩子稍微长大一些,也还是喜欢用图画作为沟通方式。
的确,图画是帮助幼儿增进表达能力的一种绝佳方式。比如有些孩子虽会作画,却不懂得分辨颜色,父母就可通过叙述帮助孩子懂得区分,同时也能增强语言概念。以蓝色为例,起初教导幼儿时可以只说“蓝色”,但逐渐可细分成天蓝、深蓝等不同层次的蓝,或者以更真实的照片为辅助,教幼儿认识不同的蓝色。
6 Game 享受韵律
游戏方法:与幼儿共同活动时,可播放些音乐、童谣,或是和孩子对话,建议利用押韵的方式进行。
游戏目的: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而言,音韵觉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语言不只是学习词句,还要具有语音切割、分析、合成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便幼儿拥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却不见得能准确分析语音,例如押韵等,这样日后就很可能出现分辨不清注音符号的问题,而这项能力需要通过后天经验的累积才能获得,并不是自发学习所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父母必须多提供这方面的刺激,例如在游戏时播放童谣,或是和孩子多练习有押韵对话的游戏。
社会互动发展
如今一个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孩子的社会互动能力多少有所欠缺,因此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培养,以免日后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情形。
7 Game 冲突学习
游戏方法:在邻居或亲戚中为孩子找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家长准备1个玩具,让孩子们自行游戏,家长不要介入。
游戏目的:当2个以上的孩子一起游戏时,必定会产生“冲突”。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冲突是帮助孩子学习的绝佳机会,因为他们必须认清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立场,并寻求最满意的解决办法。所以,当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不要马上介入,尽量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方法。
如果很难给孩子找到玩伴,那么父母在和孩子玩时,就把自己当成小孩吧,不要凡事都“让”着孩子,以便给孩子制造冲突学习的机会。
8 Game 过家家
游戏方法:平时可利用玩具或是居家生活用品,让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
游戏目的:随着成长过程的变化,孩子喜爱的游戏方式也会有所改变,从起初喜欢感官游戏进入到喜欢玩物游戏阶段,凡是拿在手上的东西都会先拆拆看,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有破坏欲,而是他正在探索、在分辨应该怎么玩,然后就进入到模仿游戏阶段。而让孩子玩过家家,正可以通过游戏模仿真实世界,从中学习如何与人互动。
9 Game 大家一起玩
游戏方法:多让孩子与同龄孩子互动,增加与他人相处的机会。
游戏目的:平时可替孩子规划比较固定的团体活动,不只要增加孩子与同龄人的互动时间,还应尽量建立一致、固定的交友圈。如果总是让孩子和比较陌生的伙伴玩耍,那么即便孩子们有比较直接的接触,也很少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并无法有效帮助孩子提升社会互动能力。所以,帮他建立固定的交友圈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