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淮安供电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2)
摘要:低压线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综合系统工程,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则必须从建立坚强的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始,逐步形成“条块结合、分级负责、落实指标、分工明确”的健康管理机制,利用科学完善的机制约束来使低压线损的管理更加严谨,使供电所能够能加安全高效的运行。因此,本文对降低低压配电线损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降低;低压配电;线损;技术措施
一、线损的组成
线损在组成部分上通常有三种类型:①固定线损。固定线损通常是指由于配网自身的原因,造成线路产生一定的损耗,也称空载损耗。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调压器、变压器等设备的空载损耗以及电晕损耗等,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只有上述设备中存在电压,就会带来电能的损耗,而且这些线损和设备的功率以及通电电流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也不会给负荷带来影响。②变动损耗。这种损耗主要是在固定损耗之外的损耗,主要是指铜损。主要是在调压器、变压器等设备上的铜损,这种损耗的大小和通电电流有直接的关系,通常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并且会根据负荷大小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③其它损耗。除了变动损耗和固定损耗之外,配网线路传输过程中出现损耗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在用电线路传输上管理不到位,造成一些偷窃漏电等现象,同时,在一些监管不严的地方,偷电行为十分严重,也会造成线路损耗,其次,在线路传输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明确的原因,也会造成一定的线损,因此,都会给供电企业的效益带来损失。
二、线损产生的原因和实际问题
2.1线损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线损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种,这里仅对技术线损进行分析。所谓“技术线损”是电网系统自身特性引起的线损,可以用理论计算出损耗值。这些损耗主要是由电网电线中过长的传输距离引起的,因为电能在漫长的传输中会经过
相当数量的输变电元件,这些元件的电阻和电抗都会令经过的电能产生损耗,这些损耗加在一起就是电路的线损。
2.2低压配电网的线损
2.2.1配电网布局
在配电网进行布局时,将电源点设置在了离负荷中心较远的位置。过长的输电距离使输电系统中首末端电压下降,大量电能消耗在输电途中,不仅大大增加了线损率,还增加了电压调整的困难性,难以保证供电质量。因此,配电网布局错误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2.2.2变压器配置
变压器的型号选择和配置与低压配电网的实际需求有所偏差,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长期空载或轻载。因为不符合原本的运行标准,所以,会导致比预期更严重的空载损耗。
2.2.3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是电网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节能形式,它能有效降低线损,提高供电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无功补偿装置在低压配电网中的运行并不理想,因为低压配电网通常具有感性负荷,无功功率会被部分电气设备消耗,最终导致无功功率因数偏低,无功补偿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降低低压配电线损的技术措施
3.1恰当选择电源点
从现状分析来看,导致线损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电源点设置不规范,从本质上分析意味着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地带,由此将会造成电能属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长距离状态下将会对电路输送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电源开始的一端,还有末端位置,电压差相对较大。假设是用电高峰阶段,将会导致“欠电压”状况出现;如果是用电低谷,将会出现“过电压”情况,而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出现,都将会加速线损率,并将影响电压调整难度,用电质量基本无法得以保障。基于上述状况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优化电源点设置,是现阶段急需完善的部分,亟待落实。要想确保电源点有效安置,需要遵循如下规律:即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
3.2配电变压器选择
针对供电系统而言,变压器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其作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等,是低压配电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因为如此,配电器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降低线损情况发生。基于经济效益层面分析,在导线截面积施以调整,从而促使导线能够发挥自身的功能性,满足各方面需求,比如设备强度、发热条件等等。从相关数据分析可知,配电变压器自身具有极高的线损率,几乎是配电线损半数以上。由此必须优化配电变压器的选择及设置,从而最大限度避免线损发生,从而提升低压配电运行效率及质量。
3.3控制低压配电距离
众所周知,供电线路长度的增加会增大线损率。因此,应合理的控制供电线路的长度,在充分考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缩短供电线路的长度。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可以从控制配电导线长度以及电缆长度两个角度出发,控制供电半径。供电半径的合理控制不仅能够避免出现供电迂回现象,更避免了“近电远输”和电能的浪费,更保证了供电的质量。就一般情况来说,10kv的供电半径应小于15km;0.4kv的供电半径应小于0.5km;至于设计规划中的低压半径的确定,应在充分考虑电缆、导线的载流量、降压限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况、工程实需、技术标准以及投资成本等,共同确定。
3.4平衡三相负荷
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在低压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正常情况下三相负荷不平衡率应被控制在10%内,如果超过10%,那么电流负荷的不平衡性就会大幅度的增加,不平衡的电流也随即产生,中性线以及相线上的损耗就会大幅度的增加,总线损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应加大控制三相负荷的力度,及时的测量三相负荷,及时的调整三相负荷,将中性线上的电流控制在最小值上,减少中性线以及相线上的电损,平衡三相负荷。
3.5增加功率因素
电气设备使用量正在不断递增,由此将会加剧低配电网负荷的损耗,假设无功补偿难以与之匹配,将会直接导致电压过低情况出现,而电功率因素也会随之减低,从而加剧配电线损。因而必须采取相对有效的策略,借以增加功率因数,
亦或是提升无功补偿,由此可以有效控制低压配电,线损情况必然会有所减少。从某种程度来说,增加功率因素策略主要有:提升设备功率;从容量及型号层面分析,选取合理电气设备,最好选择节能技术及设备,优化性能,减低损耗;减少无用功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线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强技术需求的系统性的工作,其管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营,更影响着电力企业自身的效益与发展。因此,电力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线损管理的质量,充分的利用降损技术提高功率因素,减少无功损耗,积极的探索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电力传输的效率与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低压输电工作,将线损管理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内。
参考文献:
[1]王彬宇.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分析与降损技术选择方法[D].重庆大学,2014(05).
[2]王永生,夏云山.配电网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分析[J].广东科技,2012(08).
[3]袁慧英.浅析降低低压配电线损的技术措施[J].电子制作,2013(12).
作者介绍:
孙一(1987.8-),男,江苏涟水人,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学士,研究方向:营销稽查,低压线损,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淮安供电公司,
论文作者:孙一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线损论文; 负荷论文; 低压论文; 将会论文; 技术论文; 变压器论文; 电压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