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研究
骆佳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20500)
摘 要: 区域文创设计理念的实现需要通过对所在区域附近教育资源、住宅情况、基本设施、地理位置、人员调研等方面综合进行实地研究、考察、分析后,结合区域特征,有目的的设计而成。本文通过探讨艺术设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制定出以“以人为本”为宗旨的文创设计理念,采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实现产业价值,为区域内及区域周边人员带来利益。
关键词: 艺术设计;文创产业;区域发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日臻完善,经济转型、文化交融、政策支持等因素,促进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自我国《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全国各地根据所在地区实际条件制定了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如何理解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首先需要对区域文化进行解读。
1 区域文化的特征
1.1 亲民性
立足于百姓需求,满足人们需要的实用和审美功能。这里的亲民,不仅仅指一味贴近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区域功能的引导,使人们能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从而促使人类社会达到更和谐、安全的状态。
1.2 自然性
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区域文化,离不开与大自然间的亲密接触,与大自然的互动使人们知道自然的慰藉功能。如今,停留在基本生存层面的需求时代已经过去,当代人类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智慧和艺术设计,让区域功能的审美与和谐性为人类谋求更大的福利。
1.3 实用性
是区域文化中最基础,又最重要的特征,人们在不同的生活需求下都会追求实用的需求。但在以满足生存功能为前提的条件下,如何让人们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感,才是艺术设计融入区域文创的最大意义。
艺术设计与区域文化的结合,即是需要将区域文化的特征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展示出来的过程。这一过程两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
2 艺术设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2.1 增添人文关怀
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日常生活中,它还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宽泛,需要具有功能性的产物居多,因此更应注意核心理念的把控。当代我们看到的文创到底为什么要体现以人为本,它的具体理念是如何体现的?首先我们要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初衷是表达一切万物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凡是人的需求都要放在第一位。“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这一观点是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的,这样的观点在人的生活中不断的得到验证,从远古时代就有了这样的生存逻辑,所以我们能看到在建筑、医疗、教育等方面都印证着这一理论,与此同时,我们见证了中西方关于生存理念文化的不断交融,最终造就我们看到的文创产业发展的宏观景象。
2.2 审美日常化
首先,要求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修改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将农业劳动者纳入到现行的社会保险体系中来,真正建设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现行的社会保险法主要以职工为核心建立起来,实际上并不重视几亿农业劳动者的医疗、养老问题,这是我国农村资源和资金分配地位的具体表现。所以,在立法上重构社会保险法成为最关键课题。
2.3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艺术设计、文创产业间的结合要与自然交融。不论是艺术设计,还是文创产业,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使人感受到舒适、愉悦,即便是最基本的要求,满足人类视觉的审美享受,也是需要通过观察自然,而培养出来的结果。因为通过自然可以找到艺术设计表现的形式、创作的方法,也可以找到产业的生存模式。对自然的理解,因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而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的设计、产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相同之处在于,从每一件艺术设计作品、每一项文创产业都能找到自然的某一形式。可以说,艺术设计与自然、文创产业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类似鱼与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即是与生俱来的。因此,艺术设计、文创产业无法与自然分离,而是要融入其中。
一个生态,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也是人和自然完美相融的表征。区域内或周边含大学、住宅区等,有学生、民众、公司白领等不同身份、角色的人,他们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和谐共生,体现了人类亲近自然,各个方面都有所助益。
3 时代背景下的文创产业
如果只探讨人或自然,容易使得人和自然走向极端对立面,随着人类思想意识逐渐提高,对世界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会发现以人所受益的情况来衡量事物的尺度其实是狭隘的、不科学的,这样产生的后果便是人类不能将好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生活中。所以应该明白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有融入自然带给人类的大环境中,才能更好的机会创造自己的小环境。
艺术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它使人们意识到注重精神层面的生活,将艺术设计融入区域文创,也必将改善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的要求。例如,人在购物时,不再单方面关注物品的实用,而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物品的审美功能,如造型、材质、质感等。
4 艺术设计与区域文创的结合方式
4.1 亲近自然,融为一体
课前让大家做的英语演讲,有的同学准备积极且完善,但大部分同学还是只会成段的读,并没有达到增长知识和锻炼自己演讲能力的目的。我需要做什么才能让学生更主动积极?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对区域文创产业的发展是大力支持的,大环境下的政策倾斜,益于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各个平台对人才进行大力的扶持,尤其是最近几年火热的“双创”一度成为亮点。在未来,市场需要这样的热土来培养更多的人才。不仅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很多创新主体如雨后春笋迸发,这些主体不仅仅独占鳌头,而且懂得汇聚和聚集,形成一大片区域中心,通过强强联合,打造区域文创的更大天地。调查发现,我国的区域文创发展并不均衡,很多地方是通过以大带小,组合的方式来打造。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有领军意识的企业和产业。通过这些有领导意识、先强起来的文创产业,带动相对发展中的企业和产业,或现阶段综合实力较弱的企业和产业。在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政策方针的引领下,将艺术设计和区域文创产业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市场接受,容纳度高的产业模块。继续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艺术设计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可以促进人再创造的能力。追溯人类发展文明史,最初人类只是居住在森林和草丛之中,这一时期,人类基本是居住在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当人从树上到地面并开始直立行走之后,为了躲避猛兽与森林大火、电闪雷鸣等危害而住进了山洞里,在劳作中开始慢慢学会建筑巢穴,当人类学会自己挖洞穴,用草木搭建棚屋后,也就标志着人开始与自然分开。整体分析,这段时期建筑所用材料取于自然,没有改变自然的形态,所以人与自然关系比较亲近,对大自然的态度是充满尊重与敬畏的。
蓄电池配合柴油发电机共同参与系统频率调整,能够充分利用不同频率调节装置的优势,但需要设计频率协调控制策略。
4.2 中西融合,“道”法至上
艺术设计、文创产业的发源均是西方,如今在我国的发展带上了中国特色,这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中国特有的“道”文化精神的融入,将使两者继续可持续发展。“道法自然”是要告诉人可以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并非模仿自然。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技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实现了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人利用科技的强大,促进了文化表现力和创新能力。伴随着我国的实力越来越强,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使人类对生产发展提出更高的需求。信息时代的人们,要重拾起谦逊的优良品质,在哲学的意识形态中获得理性的超越。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不要被外在的现代感蒙蔽双眼,设计初衷依旧本着和谐共生的大方向而去。如何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巧妙的应用自然,是每个人都必须形成的意识,并且要承担起每一次取得成就之后的后果。希望通过这个设计理念的传达,在这四个方面能够更多地感染到身边的人,最大程度影响他们,号召他们与设计人一起并肩作战,共同维护好属于人类的家园,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在工笔人物画中,体现装饰行的色彩也是重要的元素之一,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同的颜色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少数民族低区的人们,他们的服饰经过巧妙地选择,配色,使颜色与颜色之间协调统一,用色彩显示出独特的美感,慢慢形成特有的色彩风格,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中,描绘藏族和苗族的居多,不仅因为他们人口多,分布广,还因为他们的服饰具有鲜亮,丰富多样,有很强的表现性,色彩对比强烈,装饰味极浓。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用色和自己的主观情感结合,它没有像现实中物体所具有的固定的颜色一样,在画面中可以进行大胆的搭配,通过浓淡,通过对比,体现一定的装饰性。
参考文献:
[1]杨作增.建筑与自然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2.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46.
[3]周才云,章倩,李其蓝.新时代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优化对策[J].经济论坛,2018.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02(2019)15-0091-02
作者简介: 骆佳(1988.10-),女,汉,四川都江堰,助教,硕士研究生,四川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