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施工中管理技术的浅析论文_张美珠

风景园林施工中管理技术的浅析论文_张美珠

东莞市福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笔者主要从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等方面探讨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广大学者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风景园林 园林施工 管理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就有很多经典的风景园林作品,比如颐和园、苏州园林等等,这些流传至今,它的精妙的设计和步步成景的优点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加以学习和运用。在当前的社会形态角色中,风景园林已成为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建设物质精神文明的重要助推器,其美化功能对提升、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做好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尤为重要。

一、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基本概述

1. 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组织结构

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工程量较大,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实际施工管理中需要建立系统的管理机构,将责任与任务分配到个人,保证园林施工的正常与有序进行。风景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包括有质量监督部、工程施工部、园林设计部等,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同部门要加强配合、沟通与联系,以便提高风景园林整体施工的质量水平。

2. 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与原则

风景园林施工的关键原则就是生态保护与以人为本。在满足园林建设的生态需求基础上,还要打造多层次、丰富性与艺术性的景观效果,提高风景园林的文化与艺术内涵。同时风景园林内会种植多种多样的植物,而不同植物品种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提高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还要注意园林设计的艺术与自然美,优化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体系,细化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从而提高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土壤的预处理工作不当

现代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土壤的预处理工作,因此土壤的预处理管理工作就是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土壤的预处理工作管理不当包括:在建设风景原理工程之前,没有有效分析该土壤的孔隙度、属性以及土壤肥力等重要参数,没有在得出正确的、准确的检测数据后,对该土壤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预处理工作,极有可能导致土壤与种植苗木的生长习性两者不符合;部分施工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与项目标准进行施工,没有对土壤和地面的平整度以及深度进行科学合理的预处理工作,所以导致苗木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多种多样的质量问题。

2. 苗木质量问题

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苗木的质量尤为重要,苗木的质量与苗木种植之后的成活率、管理难度以及养护难度息息相关。苗木质量低于基本要求,那么将会降低苗木的成活率,即便成活也将加大苗木后期的管理、养护工作的难度,不仅增高风景园林建设的经济成本,而且还降低风景园林的景观效益。除此之外,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苗木的根系受管理不当的影响,还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导致苗木的株型与基本质量要求不符合,干径的尺寸不符合品种要求等,这些苗木质量问题同样会增加风景园林施工的难度。

3. 处理定点放线工作不当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苗木栽植位置的准确性,定点放线工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苗木的栽植位置不正确,在苗木长大之后就会带来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比如,在将苗木种植在人行道的过程中,定点放线工作没有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或者施工人员忽视苗木挖坑点与地下管线、消防栓之间的距离,在苗木长大之后,其根部可能破坏地下管道、消防栓。因此,在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定点放线这一问题。

4. 苗木栽植过程存在问题

苗木的栽植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苗木的成活率以及园林的景观效果。比如,在栽植苗木的过程中,苗木的观赏方向调整的不准确,将会降低风景园林的观赏效果;或者是在栽植苗木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修建苗木的根系和树冠,也将会增加苗木的死亡率。除此之外,对于裸根苗木而言,在栽种之前,应该把种植穴的底部土壤堆成锥形,还需要对土壤进行软化处理,使裸根苗木的成活率得以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对策

风景园林施工工程质量的全面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施工中必须对土方工程、建筑小品、绿化种植等各个分项工程的质量做好实时、全面的管控,通过各分项工程质量的提高来保障整个风景园林施工的工程质量。

1. 遵循自然生长规律

通常植木的休眠期至春季萌动前是其栽植的最佳时期,而实际施工中因受工期等因素影响往往会在非栽植季候进行栽植,因此为了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例如,于树叶表面喷洒蒸发抑制剂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合理地减少起苗至莳植之间的时间等。

2. 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工作

首先,选择专业的设计团队对整体园林工程进行科学的设计,让施工人员对此有初步印象。然后,选择有实力的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客户要求以及设计方案来施工。最后,对土壤进行科学的检测,做好土壤的预处理工作; 严把苗木质量关,选择成活率高的健康苗木。能够保证施工完毕的后期养护。

3. 加强建立施工管理体制

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本质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人员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健全、完善施工管理体制。风景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明确风景园林的整体要求,规划好施工计划,心中有项目竣工后园林表现出的景观效果的蓝图。为了使具体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得以明确,应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降低风景园林施工成本,达到预期管理效果。与此同时,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人员还应该明确项目工程的管理目标,结合施工标准和验收标准,建立程序化的管理模式。

4.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

施工现场是整个风景园林施工的中心和关键环节,因此一定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多与施工人员多交流,牢牢掌握每个环节,然后严格的按照设计方案对现场施工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工程的监督,不仅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也可以维护施工单位和园林单位双方的利益。具体来说,是在施工过程时设立项目部,进行统筹管理。施工管理的项目部主要由施工项目的经理和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主要是为了提高整体工程进度和质量,以达到最终要求。对于小型的工程来说,采取垂直领导,统一指挥。

从施工单位最高层开始细分,下属分公司的经理即项目部经理,在整体施工中直接由总公司高层指导,然后统一下达指挥命令进行管理。对于大型工程来说,可以直接从单位各部门抽调需要的专业人才,然后将这些人才聚集在一起作为施工人员,从中选出具有领导才能的小高层作为项目部经理,然后对整体施工进行指挥。这种方式的特点主要是:首先,施工人员是按照需求从各部门抽调的专业人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才能,集思广益,互相协作,有利于工程设计的按时、按质量完成;然后,在施工时由专门的项目部经理统一安排,可以减少各部门人员间的摩擦和意见的不统一,有利于整体目标和工程的完成;其次,这种方式在充分发挥各部门人才的作用的同时,发挥了项目部的横向优势,使施工决策能力相对集中,提高了配合度和管理的效率;最后,这种抽调的小组只是临时性的组织,一旦工程完成就会解散,各自回到原来的部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工程项目部的动态管理。

结语:

风景园林是集建筑学、艺术学、生态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各科知识为一体的 综合性系统工程, 风景园林不仅要满足美化功能及持久的生态功能,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然而在当前风景园林的施工建设中,管理往往存在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军华,张永春,我国建筑工程索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广2009(12):187 -188

[2]唐健,园林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策略,江西建材,2014(11):18

[3]田家琳,园林绿化施工中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应用;现代园艺,2013(18)

[4] 徐春阳,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相关思考.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07(10):36~37

[5]张玉红,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引文版:工程技术,2015,04(7):33~35

论文作者:张美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施工中管理技术的浅析论文_张美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