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缓解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论文_陈会

浅谈语文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缓解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论文_陈会

陈会 宁南县初级中学校 615400

【摘要】语文课堂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增强语文学习积极性,缓解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积极心理 厌学情绪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17-01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提出。面向普通大众,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研究人的美德、优势和潜力,提倡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积极品质,从而获得幸福。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思考如何融入积极心理学,唤醒学生心中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缓解当下中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

二、中学生语文厌学情绪的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一、认为语文学习认不认真,对语文成绩影响不大。其二,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短期难以达到理想值。因此对于这门学科既不喜欢也不讨厌,不会努力学习但也不放弃。由此可见,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学情绪是隐性的,并不十分明显。

三、语文厌学情绪表现

(一)学生厌学情绪特点:1、情感枯竭。即缺少活力、激情,感觉疲惫。考试紧张发挥失常。2、去人格化。即学习周围的各种因素保持界限。课堂上表现出来则是心不在焉,容易走神,反应迟钝。3、个人成就感丧失。认为努力也不会有收获,感觉前途渺茫,进而生怀疑自己。有研究者认为学习的压力导致情感耗竭,而情感耗竭引发人格解体,进而发展为个人成就感降低。而语文的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思想走神,对待书写阅读等方面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学习效率低,记忆力差。

(二)中学生语文厌学情绪成因分析。

1、教师长时间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2、片面或单一的教学评价导致了学生积极性受挫。3、语文老师学生的态度或互动,也会促使学生厌学情绪产生。

四、应用积极心理学缓解学生语文厌学情绪的措施。

根据上文的种种分析,我们对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缓解可以有两种途径:其一、针对厌学学生个体成因的疏导。其二,针对厌学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调控。

(一)针对厌学学生个体成因的疏导。措施如下:第一、调整厌学学生的学习认知。帮助厌学的学生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以及确定能完成的目标。第二、帮助厌学的学生获得一些应对学习生活压力的方法。例如放松训练,情绪宣泄,转移注意力,时间管理技巧。第三,还可以让厌学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每天早晚运用积极的语言对自己进行暗示。

(二)针对厌学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调控。即改善厌学学生的人际互动,改善他们与周围同学的相处。如小组根据学生特长明确他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背诵达人”,“发言代表”,“智慧担当”,“书法指导”,“戏精”。加深课堂参与,肯定自我价值。让厌学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获取同伴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付出贡献来培养集体责任感,从而来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调控课堂的的具体措施。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调控课堂,主要是增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体验。什么是积极体验呢?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的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的感受,现在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定合理的课堂目标,既有针对性又难易适中。

(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展示机会。针对特长生,抓住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让这类学生大放异彩,如我们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因为这首小令画面感特别强,意象既集中又有特点,因此就专门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根据诗人的描绘发挥想象进行绘画,并根据作品理解诗词。班上一位绘画不错的女生借这次成功的课堂体验,变得自信。

由此看来,老师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将这些纳入教学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学生自信又能丰富课堂。如有歌唱天赋的同学,就让他们为我们的古诗词谱曲,让其他学生以唱的形式来背古诗;喜欢表演的同学就让他们扮演课本中那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看和听过程中思考同学的表演是否恰当到位,看完后还可以充当“导师”进行有理有据的点评,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辩论批驳,这样一来课堂既变得生动了,老师的压力也可以得到适当减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个人表达能力的训练提升。

(三)用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点评。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并积极的语言让学生爱上课堂,积极上课。首先评价应具体化。让学生真切的发现自己的优点,也注意不足。其次,评价应多鼓励少批评。针对有难度问题,评价应多肯定学生找寻找中的思考,努力及个性发现。

(四)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1、优化课堂教学,挖掘课文的内涵闪光点,制造课堂的兴奋点。2、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丰富课堂。课前放短视频唤起学生学习动力。如一次教学中播放奥斯卡短片《鸟》,三分钟,没有对白,学生看得特别仔细,发言积极,并有很多新奇的观点,既缓解学生的疲惫又借电影“帮人即帮自己”主题引入课本《智取生辰纲》 中对杨志失去生辰纲的原因探究。同学们延续电影带给大家的热情深入文本,找到了许多无声的细节,整个教学快乐又充实。此外对一些经典名著阅读,适当加入视频资源刺激。如在《三顾茅庐》教学时,引入《三国演义》影片相关的视频,学生观看,并记下重要的细节,之后提问交流。因自身关注点差异,交流中补充了很多备课盲点,让我受益匪浅。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无论是发言还是倾听,整个流程有补充,有批驳,似乎每个人都找到这堂课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打造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对于缓解学生厌学情绪很重要。

六、课堂的生动形象还可以利用教师积极的肢体语言

由于中国文字有象形和会意特点,可以举办相关活动。如“成语猜猜看”,既调动学生动脑的,又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且在表演中产生更多的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此外,教师积极的肢体语言还可以帮助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言行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老师饱满积极的情感,可以很好的感染学生。在《故乡》教学时,讲到杨二嫂的语言特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指出我朗读音色偏低不适合朗读,并进行示范,很好地将杨刻薄尖酸的性格展现出来。受此影响大家很好把握了杨二嫂形象的精髓,并在后面讨论这个人物变化原因的时,都很积极投入。除了示范,课堂上老师可以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可以感染学生。充满笑意和鼓励的眼神,让学生勇敢;略带嗔怪的眼神,可以让走神的学生回到课堂又不会心生抵触。一些恰当的手势还可以拉进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调控好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调节师生情绪,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改善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

参考文献

[1]苏启文.《青年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5

[2]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华中师范大学,2006

[3]杨利利 汪勇《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倦怠及对策》,2015

论文作者:陈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缓解学生的语文厌学情绪论文_陈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