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急救过程中的实施体会论文_李晓梅

李晓梅

山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734100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急救过程中的实施体会。 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2013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比较发现,护理效果: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2%,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52%,98%。实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外伤急救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更佳,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颅脑外伤;急救;护理体会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临床上颅脑外伤的症状越来越常见,病情严重者则会被诊断为重度颅脑外伤[1]。随着对颅脑外伤治疗手术和仪器的进步,颅脑外伤的致死率越来越低,但是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比较复杂,如果没有精心合理的护理,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2]。因此,颅脑外伤的护理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我院本次的实验就是探究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急救过程中的实施体会,下面是具体报道。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2013年11月~2016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均自愿接受相应的治疗并且进行后续随访的记录,下面是具体的资料:

(1)对照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1.33±5.21)岁。统计颅脑外伤的原因:交通事故患者27例,高处坠落患者19例,其他原因4 例。

(2)实验组: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1.45±4.86)岁。统计颅脑外伤的原因:交通事故患者26例,高处坠落患者18例,其他原因6 例。

注: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以上年龄、性别比例、颅脑外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常规护理。严密观察并且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和脉搏以及呼吸活动等基本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有没有颅内压增高的迹象。保持患者受伤部位的每日清洁。

(2)实验组:优质护理。①急性期:以维护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主,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的检测和维持,急性期患者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必要时建立人工其道,并且观察脑病迹象和瞳孔变化[3-4];②意识恢复期:该期的护理工作以胃肠道营养支持为主,2-3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每日均需用温水擦洗肢体与躯干;该时期患者仍然处于高热不退的状态,可以用红花酒擦浴后可降低体温[5];③第三阶段:康复训练:待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头部移动没有眩晕感时,开始进行全身的康复训练。首先是四肢的摆动,护理工作者帮助患者四肢慢慢移动,并且活动患者的关节;然后是帮助患者起身训练,最好坚持一定的时间;此外,进一步鼓励患者进行站位的训练,逐渐恢复行走的状态;最后,对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6]。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根据临床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且进行组间对比和记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n(%)]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度颅脑外伤一般是指患者脑部受伤后昏迷12个小时以上,意识模糊或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患者的基本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等出现明显的变化[7]。颅脑外伤对于患者机体的各个方面损伤明显,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生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临床上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会及时制定外科手术的方案,患者进行外科手术之后,恢复期的护理工作同样十分重要[8]。常规的护理包括患者术后基本生命体征的恢复,比如呼吸、血压等方面的护理工作。近些年来,临床上开始探究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工作从急性期、意识恢复期、第三阶段三个时期开展工作,从基本生命体征的维持到呼吸道的管理以及第三阶段因为患者昏迷时间较长以及术后患者意识恢复较慢,帮助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对于防止患者肌肉萎缩十分重要[9]。较之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工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速度,有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

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采用了优质护理措施,较之于对照组各项指标优势明显。首先是护理效果,实验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2%,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其次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52%,98%,差距明显。

综上所述,在颅脑外伤急救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更佳,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康复护理,2014,29(1):65-66

[2]郑秀娥,李铮,司徒定莲等.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外伤急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618-619,639.

[3]饶海冰,肖春燕.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4):203-204

[4]郭小青,姚芳,等.48 例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1):188-191

[5]韩莉.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5):136-137.

[6]董春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2):274-275.

[7]彭艳慧.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与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10(8):516.

[8]柴少敏,章琪红.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的恢复[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7):173-174

[9]王秀花.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急救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0):1149.

论文作者:李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急救过程中的实施体会论文_李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