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职工素质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工论文,素质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13年来,其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产品已成为浦东经济主导和主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面对这一巨大变化,作为职工群众的组织,工会如何引导职工群众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这是浦东新区工会近年来研究、探索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必须更新观念,适应现代化、市场化、知识化社会对职工队伍的要求
随着整个社会大生产的知识化程度日益提高,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工会如何适应现代化、知识化的要求,通过推进素质工程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科技含量和实践能力?工会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职工素质提升机制?工会如何适应浦东产业发展的特点,形成对“白领”群体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深深感到,必须首先转变观念,解决认识问题,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中逐步树立起三种观念:
一是树立起职工素质提升的能力观念。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中要大力倡导“提高素质关键在于提高综合能力”,整个素质工程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围绕如何提高职工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要让职工取得“通向新世纪的通行证”,特别是对在一线工作的技术职工,要能够“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二是树立起职工素质提升的市场观念。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到提高职工素质必须适应市场化、社会化的需求,在提高职工素质方面必须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现状和特点,大力探索职工素质提升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比如,在职工教育培训的水平方面,就必须针对目前市场上缺乏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现状,将职工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培育上;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面,要针对上海和浦东城市发展中的特点,培育和发展一些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形成职工素质提升的特色。
三是树立起职工素质提升的精品观念。一般情况下,职工素质提升往往比较注重在普及层面推进,比较注重素质提升的广度,往往在职工素质工程中可能出现“声势大、实效小”的情况。这样,我们往往在组织普通技术工人提高素质方面形成了比较好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但是,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崛起,大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职工正在逐步成为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于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原先我们对传统产业员工所提出的工作方法对他们往往效果甚微。因此,对职工素质提升,要在广度推进的同时,突出“精品”意识,用“精品”来吸引广大职工。
二、进职工素质工程必须形成机制,激发职工提升素质的热情
职工素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工作机制来保证其有效运作。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必须打破传统的工会独家组织的格局。把工会传统的经济功能、手段与新机制的开拓与创新相结合,从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入手,进一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一是要形成“宏观指导、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2000年底,新区总工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职工技能升级和技术创新3年规划,提出“以提高职工队伍业务技术素质为抓手,以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大各级工会推进职工技能升级和技术创新工作的力度,加快工人阶级的知识化进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浦东全方位、高层次、外向型开发建设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智能型职工队伍”的工作目标,从宏观上指导各级工会推进素质工程。2002年,又在素质工程推进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素质工程的内涵,提出以“增强核心能力,倡导学习成才”为目标,围绕职业道德建设、技术比武创新、鼓励学习成才等三大重点工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在规划的指导下,我们还要求各级工会要密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规划为指导,又不唯规划”的工作思路,发挥工会的主观能动性。如区环保局工会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以开展“比学习、比工作、比行风、比贡献”的“四比”活动为主要内容来推进素质工程,金桥开发区工会针对区域内外资企业、“白领”群体众多的特点,则以“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为内容来推进素质工程,得到区内员工的好评。
二是要形成“多方合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新区总工会积极探索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管理新机制。在职工技能培训方面,工会与劳动部门、共青团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等共同发动组织,充分发挥各家的优势:劳动部门负责资质认定、专业培训、试题和监考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练兵比武项目的选择和具体组织;共青团负责青年职工的发动;工会则负责面上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安排。在激励学习成才方面,工会与劳动局、人事局、社会发展局、科委联合下发《浦东新区职工学习成才奖励实施办法》,通过共同推荐、共同评选,形成了鼓励职工学习成才的良好氛围。在推进职工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工会与宣传部、文明办等单位携手,将职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整个浦东精神文明创建中去。
三是要形成“倡导创新、鼓励先进”的激励机制。新区总工会在职工投身技术创新活动中,不仅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搭舞台、疏渠道,更注重强化激励机制建设,积极争取有关政策保障。比如,在评模评先中注意把握好先进、劳模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突出表彰有技术创新的先进人物。在近几年的评模评先中,评选的劳模先进都是工人发明家、有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的电脑软件专家和立志于管理创新的企业管理人员等,形成了“倡导创新”的激励机制。再比如,与劳动部门联合出台了鼓励职工技术创新和技能升级的若干政策,对在区级劳动比武中获得优胜的选手,在提升等级的培训中给予优惠政策等。又比如,区总工会会同新区社会发展局、人事局、劳动局、科委等5个单位联合下发《浦东新区职工学习成才奖励实施办法》,在本市各区县率先建立了职工学习成才的长效激励机制。对获得职工学习成才奖的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优先评聘的机会和待遇,形成了职工学习成才的导向激励机制。
三、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必须把握重点,有的放矢,增强工作实效
职工素质工程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十分丰富。在素质工程推进中如果不能把握重点,往往会产生“全面铺开,效果甚微”的情况。通过近几年工会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实践,我们认为当前职工素质工程要紧紧把握“文化建设、能力提升、学习成才”三大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一是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职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推进素质工程中着重强调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注重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注意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先后组织了“工会主席论企业文化”、“职工素质与企业文化”、“当代职工素质与上海城市精神”。等论坛活动,总结和提炼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在浦东企业和员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还坚持开展以建文明班组、创文明岗位、做文明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建、创、做”活动,培育和形成了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的班组精神,成为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区的有力的支撑体系。同时,我们还针对“白领”群体在文化修养方面的需求,组织了多场介绍高雅艺术的音乐会和欣赏会,吸引众多“白领”的参与。
二是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职工技术创新和技能升级活动。按照新区总工会的3年规划,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群众性的岗位练兵、技能升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活动。在区级层面上,我们在坚持“练兵、比武、培训、资质”四位一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档立案,跟踪提高”的工作方法。我们将所有参加区级练兵比武活动的职工都纳入新区职工技术人才库,跟踪培训,力争技术再上等级,避免“为比武而比武”的情况,形成技术人才培育的“链条”。目前,已经有1000余名员工通过此项机制提升了技术等级。我们还大力推进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我为浦东新一轮发展献一计”为主题,围绕招商引资、技术改造、新品开发、城市管理等提出了近万条合理化建议。其中30%得到实施,取得2600余万元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体现了职工聪明才智和主人翁责任感,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使一批职工在本职岗位上脱颖而出,涌现了黄斌香、刘晓荣等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和职工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三是以“学习成才”为核心的职工读书活动。读书活动是工会倡导和推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举,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引导职工读书明理、学习成才,已经成为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载体。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班组、智能型班组的目标,要求以创建现代企业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学习机制为导向,激发班组职工的学习动力,提高班组职工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推动创、建、做活动的深化。2002年5月,我们以纪念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20周年为契机,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塑造新形象为主要内容,以“弘扬职业道德,倡导学习成才”为主题,举办了红五月职工读书活动,并出台了《浦东新区职工学习成才奖励实施办法》。各级工会也纷纷开展了自身的持色活动,由区经贸局工会举办的全国劳模马桂宁自学成才报告会,区社会发展局工会组织的“塑造学习型护士新形象”专题演讲,浦发集团工会举办的创造学习型企业研讨会以及区级机关工会开展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大讨论等等,营造了读书活动上下呼应的声势和影响。今年5月,新区总工会又会同劳动局等科委联合进行了浦东新区职工“学习成才奖”的表彰,涌现出了浦东水文监测署“从工人到技师”的吴松法等一批学习成才的先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