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 江苏省 苏州市 215131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心理疏导、精神护理的观察组,对比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期间抑郁、焦虑评分变化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对比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护理调查结果对比,观察组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利于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情绪状态
引言:
当前,老年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递增,这和人口老龄化直接联系。抑郁症是精神障碍、自杀的主要诱因,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并造成家庭、社会经济负担[1]。针对老年抑郁症,尚无特效药物,多数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有资料指出,老年抑郁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为例,进行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病例选自2016年1月-12月,总计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61-73岁,均值(65.60±2.30)岁;病程1-3年,均值(1.10±0.50)年。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61-72岁,均值(65.30±2.50)岁;病程1-2年,均值(1.20±0.40)年。老年抑郁症患者组间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老年抑郁症患者均进行入院后精神类药物抑制治疗,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传统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以及生活、睡眠护理等。
观察组:传统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精神护理。(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沟通,以温柔的语言以及和善的态度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关注患者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进行情感上的宣泄,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愈信心。另外,以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听音乐、读书、看报等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心理孤独感,维持患者身心舒适状态。(2)精神护理。患者清醒状态下,护理人员向其普及抑郁症疾病病因、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病情的个体情况,建立患者疾病认知的基础上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强化治疗监控,病房内禁止出现刀子等相关危险物品,要求家属全程陪护,并针对患者自杀倾向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
记录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评分(参考SAS、SDS情绪自评量表)变化,并进行护理问卷调查,96份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3]。
1.4统计学方法
9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观察指标结果经SPSS21.0软件包计算。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X2检验;SAS、SDS评分以形式展开,t检验。对比指标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
2 结果
2.1SAS、SDS评分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期间SAS、SDS评分情况见表1。护理后对比护理前、观察组对比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
3 讨论
抑郁症属于精神类疾病,发病和生活压力相关,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发病率有明显递增表现[4]。老年人是抑郁症多发群体,除生活压力外,发病还和患者自身机体功能紊乱以及心率素质差有关。抑郁症患者发病期间对治疗工作有明显抵触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时间。基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疾病特点、患者心理特点,药物治疗期间配合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价值突出。通过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可以在维持患者乐观心态的基础上帮助患者了解抑郁症、分散患者注意力,并建立患者治疗信心。
此次实验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老年抑郁症患者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3.20±3.30)分、(33.10±3.65)分、97.91%,护理后对照组老年抑郁症患者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39.20±3.20)分、(39.20±3.60)分、79.16%。结果说明,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的实施利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情绪的改善以及治疗预后,建议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春霞.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219-220.
[2]江登波.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175-176.
[3]周素蓉.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饮食保健,2017,4(17):120.
[4]陈春兰,陈宝嫦.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48-49.
论文作者:朱艳艳, 夏丽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论文; 精神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