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情感渗透及教学策略论文_王丽平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情感渗透及教学策略论文_王丽平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绥山初级中学,614900)

摘要: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知识教育,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情感教育更是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在强化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目标的渗透,把课堂设计成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思想情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渗透;教学措施

语文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根本所在。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对学生实施知识性教学,更应当适当的融入情感内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下面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方法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博大的师爱是照亮学生情感世界的明灯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语文课堂情感渗透的基础。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一个字——爱。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理解与关爱,他们有一颗好奇心,他们有一双探索的眼睛。教师春风化雨的爱,是照亮他们心灵的明灯,在他们青春的脚步里注入十分的执着与自信。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爱的光芒里,师生心灵的共振,可以谱出一曲学子待飞九天的乐章。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状况,联系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抒发感慨,发表议论,以心施教,以情激情,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涵,从而积极地影响学生探讨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

二、通过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来渗透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断提高其对祖国语言的读说听写能力,从而对汉语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认识以及运用。通过语文的学习,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境界,让其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情感,是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枣核》一课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会游子的满腔报国热情;又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体会父亲对儿子伟大而深沉的爱。通过对课文的深度挖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课文中都饱含着作者深深的情谊,而这些必须通过认真体会才可以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情感的桥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和作者展开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通过无数遍的诵读以及咀嚼,用知识以及情感滋润自己干枯的心田,从而实现愉悦身心以及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是为了使学生明白人生道理,提高写作水平,使其在写作中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写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表达形象而又生动的文章。因此语文可谓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将来升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准备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管初中语文课在开展过程中通过写作以及阅读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过其最终还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作文写作中将所学知识得到更好地运用,因此教师务必要注重对知识的实践性运用。关于写作素材的来源,一是通过课堂教学累积,二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累积,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以及物,与此同时,在课后加大阅读量,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扩大眼界,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在真正写作时对所学知识手到擒来,融会贯通,做到游刃有余,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使文章更为充实,有血有肉,形象生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及时指出其运用素材方面的不当之处以及文章中部分词汇的不合理之处,例如用一个词语表达一个人对某事的看法,究竟是“一语道破天机”更为恰当,还是“一语中的”更为恰当呢?用词的准确性也是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的,只有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妙趣横生的讲解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石

讲解课文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应具有传统教学中所要求的准确性、简明性、逻辑性的特点,还应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点,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动情处,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等,以情导情,使它们与文章内容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无情物,教师的语言更应饱含深情。”教师若能满含激情的诱导、讲解、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这样教师的语言就不仅能传授正确的知识,也能传达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比如教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就引用宋代俞文豹《吹剑录》中的说法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婉约词好比“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放词好比“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讲解中分别以两种不同的语言、动作、表情,学生的情绪、求知的欲望、好奇心,全被这生动形象的比喻点燃了。

结语:

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渗透情感因素需要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要积极的提升自我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能真正的感受到教学中的情感知识,从而更好的实施情感教育,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珊伊。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皮革,2016,(16):78—88.

[2]康雪莲。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6,(23):56—63.

[3]尚向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25):23—25..

作者简介:王丽平(1971.04-),四川省乐山市人,学历:汉语言本科,职称:中教一级,工作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沙湾绥山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作文教学。

论文作者:王丽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情感渗透及教学策略论文_王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