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学科作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学科,课堂有效是关键,是生命力,那么怎样实行有效教学呢?笔者有如下几方面的方法:备课突三维;上课奏三曲;反思扬长避短。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方法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学科,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既有历史学科本身的问题需要解决,也有社会上各方面因素给历史学科带来的压力。如何去消除这些不良的影响,变被动为主动,变呆板为灵活,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学同仁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必须从日常教学抓起,对历史学科进行优化、整合、实行有效教学。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这一问题在国内外早已有之,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启发式教学思想显然就关注了教学效率,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632年的专著《大教学论》中就在探索与完善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班级教学制,而真正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要从备讲、上课和反思几个方面来初探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一、备课突三维
高质量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完整的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法三个方面。
备教材,要依据教学大纲,紧扣中考说明,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备教材首先要熟读教材,历史新教材的编排上有小字的导言,大字的正文,也有加粗的提要,楷体字的阅读材料,还有穿插其中的图片、文献资料或名言警句,动脑筋题,课后有探究和练一练及阅读卡,单元后有专题活动。教师备课时要熟读教材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并且把握好每个知识点的结构,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以今年的同课异构时候的公开课《宋元文化二》为例,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在课堂结构上我虽然做到主次分明,但讲“词”过程中过多过杂,使得整堂课下来华而不实,在分析宋词时过于肤浅,对学生的争论更没能充分引导,使课堂失去许多精彩,黯淡了许多。其次,要关注中考热点,对课文内容要进行补充和拓展,更准确更充分地理解文体,以上学期《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添加当时政治方面的强化监察制,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成员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立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在军事方面和民族关系方面也讲了相关内容,最后要简化教材,理清线索提纲,编出学生通俗易懂的三句半或顺口溜来强化记忆和理解。例如在讲《张骞出使西域》,笔者在小结回顾时就编了一个顺口溜“138长安发,经过13年返回家,张骞的意志人人夸!这样就把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经过、意义引了出来,学生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
备教法: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发现,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头头是道,重难点突出,语言组织精炼,但学生没有兴趣,甚至讲过了学生还不懂或一错再错,也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这个问题已讲过多少遍,学生依然出错,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法不当,学生不能理解或不接受甚至心理排斥。备教法:首先要摆正教师的位置,教师就是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大朋友。不能唯我独尊,满堂灌,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要分析哪些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哪些内容要特讲巧讲,一般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史实性知识,学生自己能找到,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否则,既浪费时间也会冲淡学生的兴趣。最后需要特讲、巧讲的主要是针对“是什么”推敲“为什么”通过剖析思路,细讲原委,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也能知其所以然,如世界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备学法:陶行知先生“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所以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备学法:1.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希望教师怎样?如果别人这样给我上课,我能感兴趣吗?我能理解掌握吗?2.要找一个较好的切入口,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打开一条清晰的思路,让学生学会,而且会学。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中,主要针对上课有些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提问,假设本人是左宗棠,在当时上下朝野议论纷纷的情况下,他会怎么做,实行换位思考,突破课本的局限,进而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信心和高贵品质做出分析。
二、上课奏三曲
人常说台下三年功,台上三分钟。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有效的课堂必须是以学为主,以教促学,只有把握好课堂这一环节,调整好教学的思路,才能保证教学的高效,有效的历史课堂大约可分为以下几大块:
第一步,梳理,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历史知识有时跨越性大,内容衔接又不是十分紧密,所以一节课就能讲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对于知识储备量不足的中学生真是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理不清头绪,只有在教师的学习重点提示或学习提纲引领下,通过读—划—想,理清基本史实。这一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克服惰性或依赖心理,也有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教,学生有目的的学,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第二步,辅助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提升。红花还要绿叶扶,辅助的教学工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张骞出使西域》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干巴巴地给学生讲他出使西域的时间、地点、目的、过程、作用,更说他是西汉的外交家、冒险家、学生理解不了,也只是听听而已,而我呢?为了克服这一困惑,用多媒体来展示张骞从长安出发,用动画的形式播放了张骞骑着马,带着行李和党邑父等百人穿过河西走廊西行,路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年强迫娶匈奴女子生儿育女放看牛羊,逃走后穿过浩无人烟的茫茫大沙漠,来到西域,目的无果的情况改走南路,又被匈奴捉住这一过程,学生看得聚精会神,津津乐道,从中也体会到西汉的强盛和张骞的伟大精神。
第三步,巩固。这是教学有效的保障,通过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像电影倒带一样回放学习过程,或做一些练习,消化知识点。
三、反思,扬长避短
做一个有反思的教师,把这节课的得失回放出来,扬长避短,把精彩的地方继续推行,发扬光大,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使有效课堂更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我们深入教学改革,落实有效教学,为培养有理想、有道路、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探索,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仁德.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历史教学,2004(12).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县第六中学 718500)
论文作者:朱敬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西域论文; 这一论文; 历史论文; 目的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