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网已是相当普遍的事了,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我校大约有40% 的同学曾经上过网,5%的学生有网瘾。绝大多数上网是为了聊天、玩游戏,有时还不可避免地受到色情、暴力、反动信息等内容的侵袭,成瘾的学生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很容易患上“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IAD”不仅会耽误上网学生的正常课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上网学生的蛊惑下,他们的网瘾会象瘟疫一样传染给别人,引诱更多的同学上网玩游戏;他们的言行带来的恶劣影响,如暗流滚滚使班级动荡不安。学生上网,一旦成瘾,很难戒除,人们把网瘾比作毒瘾,的确如此。所以我们必需想法设法和控制学生在校上网。教育网瘾学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难题,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陶宏开教授说,利用爱心、耐心和诚心就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结"。耐心地用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让孩子接受一些朴素的道理,也就是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先苦后甜等这些最简单的道理。当与孩子进行交谈时,态度一定要真诚,切记不要做作,特别是语速、语态或是肢体语言,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是平等的,是真正和他来交流的,而不是来训斥、敷衍他的,这样孩子才会向你打开心扉。怎样做才能有效戒除网瘾呢?下面我谈点看法: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地点,让刚接触有网瘾的孩子认同、不反感。一般来说,上网成瘾者主要集中于11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一旦与他们交谈时,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话题,而是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渐过渡到中心问题。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步,在确定了孩子对自己已经认同后,要把这种认同感转移到孩子的父母身上。在陶教授接待的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经和家里闹翻,与父母的关系也处于僵持状态。而陶宏开教授在和孩子细致入微的谈话中,常常会以"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来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对于家长的态度的对错。
第三步,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来,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最后,孩子们会自我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而自觉地将其戒除。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许多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陶宏开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要靠整个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去挽救这些孩子,希望大家也加入到教育网瘾孩子的队伍中来
第四步,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告诫学生不要参与低级的聊天等,进行正向的理想与成才教育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五步,通过强化上网者个人的自我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其成才及追求卓越的自我意识,提升青少年网民的自制力。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高尚的情操,加强自制力。通过素质教育的方法,用理性的心理沟通,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理智地感受到什么是人生的目的与价值。
第六步,对那些已经上网成瘾的青少年,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现身说法、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办法,帮助他们戒除“网瘾”。“网瘾”是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基本理念是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态,调动他们内心追求卓越的欲望,提升他们的心理免疫力和自制力,从而战胜自我,拒绝低级诱惑。
然而,现实生活很是丰富多彩,我们不应该对网络形成情感与精神上的依赖。
其实对青少年网瘾患者,以及染上不良行为者,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是改变他们的现有生存方式,重建新的兴奋点,使他们对新的生活产生信心与兴趣,并因此建立责任感与道德自律。一些成瘾者也痛恨自己的行为,但无力自拔,所以社会关怀与引导,尤为重要。
我国传统医学讲求“扶正祛邪”。网瘾的标准尽管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戒网瘾的理念与方式。我曾经在资料上了解到国外中学生在网络上的时间不像中国的大学生那样的多。,他们现实生活很丰富,一是在体育场运动的时间多,二是定期会有爱好者们在一起读书的活动,他们小组选择的是读论语,还有小组选择读其他宗教经典。每人读一段,然后就是交流讨论。因为远在他乡,所以还会有一定时间大家各自带些食物在一起聚会。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他们网上时间相对减少,在网上更多的是检索资料,而不会形成情感与精神上的依赖。
当孩子们染上网瘾后,我们的家长与学校要反思的是,我们在平日里为孩子们是否提供了更多的现实交流机会?为什么一定要到了需要电击的时候,需要在训练营中强迫孩子们长征的时候,或者像国外孩子那样,需要到戒网中心养小动物、分析内心生活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才花时间与心力来处理棘手问题?
生活即是修行,生活本身就是戒网瘾的最好方式。我们的学校与家庭需要向孩子们提供非网络化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能够快乐兴奋起来,让孩子们通过现实培育道德自律精神,这比什么都重要。
表面上看,网瘾确是害人,可家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投入虚拟的网络世界?是不是因为在现实中与外界缺乏交流,是不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即便强制戒除了网瘾,他们也许还会染上手机瘾、电视瘾、PSP瘾……
其实,孩子在现实中找不到快乐,只能到虚拟世界去寻找。这说明,孩子沉迷网络,是因为现实的缺失。因此,父母要反省自己,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戒。只有家长和学校多接触,多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上网问题,我相信中学生的网瘾一定能戒除。
论文作者:陈秀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孩子论文; 网瘾论文; 的是论文; 孩子们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父母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