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蒋轶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

【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对于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个性化组和常规组,分别为86例。个性化组患者均接受责任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常规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个体化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以及血清肌酐(Scr)等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个性化组BUN、HbAlc、FBG以及Scr等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个性化组的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45.32±2.34)分显著高于常规组(25.22±5.87)分,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生活质量

终末期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临床认为,由于患者的年龄逐渐增加,加之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血液的检验和分离,确保血液透析的充分,虽然治疗后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长期疗效并不显著,加之患者并未受到良好的护理指导和干预,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2]。责任个体化护理作为一种全面而又规范的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进而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护理效果十分理想[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个性化组和常规组,分别为86例。其中,个性化组男性46例,女性40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年龄(68.12±4.21)岁;常规组男性44例,女性4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年龄(68.47±4.56)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②经过尿常规、尿培养以及肾功能检查,确诊患病;③所有患者均符合血透治疗适应证;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并不符合疾病标准的患者;②排除无法坚持透析的患者;③排除资料不全的患者。两组资料经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个性化组患者均接受责任个体化的护理模式。首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患病情况,准确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其次,由于患者的血透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预防护理。同时,告知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处于稳定的心理状态;最后,在进行血透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运动指导,适当的活动锻炼能够提高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做到运动和休息平衡,进而利于病情的快速恢复。

常规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

1.3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个体化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社会、认知、角色以及情绪等,每个因子分数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值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UN、HbAlc、FBG以及Scr等水平的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前的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以及血清肌酐(Scr)等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个性化组BUN、HbAlc、FBG以及Scr等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QOL评分

个性化组的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45.32±2.34)分显著高于常规组(25.22±5.87)分,T值=29.497,P值=0.000,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近年来,伴随我国血透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和完善,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法,不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性成分,但是其作为一种创伤性的终生治疗技术,若未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增加血源性感染的发生几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责任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生活和质量的效果十分理想[5]。经过研究得出:护理后个性化组BUN、HbAlc、FBG以及Scr等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个性化组的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45.32±2.34)分显著高于常规组(25.22±5.87)分,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临床上通过对于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护理流程,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干预,为患者提供各个方面的不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的大量应用。

结语:

总的来说,临床上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行责任个性化护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肾功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素娜. 阶段变化护理模式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淮海医药,2019,37(02):209-211.

[2]邓丽容,林秀连,王新珠. 综合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依从性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5):745-747.

[3]姜雪娇.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112-113.

[4]简小兰,林巧玲,郑淑娟. 个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宣教的效果[J]. 医疗装备,2016,29(20):146-147.

[5]邹丽敏,郑毅娜,陈丽云,施素华,梁萌. 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09):1312-1314.

论文作者:蒋轶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蒋轶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