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的理论背景与结构体系_培训评估论文

校长培训的理论背景与结构体系_培训评估论文

校长培训学的理论背景与结构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背景论文,体系论文,理论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8X(2011)05-0007-04

国内关于校长培训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但总体来讲,基本都停留在经验总结或初步的理论概括阶段。梳理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我们大致可概括出两条研究路径:一是围绕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方向进行的研究,如校长专业化的策略与途径等;二是围绕校长培训问题的探讨,如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模式、培训评估等。这些研究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校长培训规律的研究阶段,研究者们主要依据校长成长的规律和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培训实践经验总结为基础,从宏观上探索校长培训的一些基本规律或原则;二是校长培训专业化的研究阶段,主要体现在以“培训专业化”为核心概念,对培训全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以实践和实证为基础的理论构建,以期为校长培训提供系统的操作规范和理性指导;三是校长培训学的创立与研究阶段,主要体现在从学科体系的角度,对校长培训进行结构化的理论建设,使校长培训研究从工具理性上升到价值理性。本文主要围绕这三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梳理,特别对校长培训学及其结构体系做一些系统的解析。

一、校长培训规律的研究

在半个多世纪的校长培训历程中,作为校长培训的研究与实践者,揭示培训规律,加强培训的科学性,始终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原北京教育行政学院主持的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律和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全国干训工作者联合攻关,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既受社会、普通教育发展和校长成长需要的制约,又对校长的成长具有导向和加速的作用,并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此后,培训者们在培训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努力揭示适应时代变化的校长培训规律。综合来看,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坚定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校长培训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训设计不能违背教育方针和政策,要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性。这也是50余年校长培训始终保持的一条核心规律。

第二,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和校长的需求。培训课程设计要走出学院派的逻辑体系或理论模型,充分考虑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校长成长中的薄弱环节。这也是确保培训科学性的重要规律。为此,我们开展了两年一度的北京市的校长培训需求调研,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培训依据。

第三,要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干部在职学习的特点。校长学习的特殊性在于,一要针对现实问题,二要注重研究思考,三要面对工学矛盾。为此,校长培训就一定要坚持研训一体的原则,走“以研带训、研训结合”之路。并且研究的问题不应该是纯学术问题,而应该来源于其办学实践,来源于其学校发展的现实。纵观50多年校长培训的历史,可以看得出,培训是一个逐步走向以学员为本的过程。

第四,要充分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同时还要加强组织管理。因为校长身份的特殊性和学习特点的不同,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其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应该坚持严格的要求和培训程序,督促其完成培训任务,取得预期的培训成果。

第五,培训者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根本保障。能够胜任校长培训工作的师资既不能是纯粹学术专家,也不能是纯粹一线的实践者,而应该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在培训实践中去培养和锻炼。因此,校长培训既要促进一线校长的成长发展,更要促进培训者的成长发展。简言之,校长培训必须要追求共赢的目标。

第六,加强校长培训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是有效开展培训的科学基础。课程是确保培训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校长培训的历史发展始终贯穿着课程这个重要的线索。每个阶段,特别是“八五”以来基本都形成了结构性的课程方案,并开发出了与之配套的教材。“十一五”以来,随着校长培训工作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提高,出台通用的课程方案已不符合发展要求,但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培训的课程体系研究,却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样的研究不仅是提高培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培训高质量的必要途径。

第七,坚持规范的培训流程管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组织基础。校长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也不同于短期的专题培训,从培训管理的角度而言,它应该兼具二者的特点。因此,在培训中,坚持严格按流程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是确保培训质量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

二、校长培训专业化的研究

近年来,我们在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内涵、培训者角色的转变、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培训模式建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成果。

关于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内涵,笔者认为,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是指在学校教育相关领域有研究专长的专业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实施和评估中小学校长培训全过程的教育活动,其目的:一是促进校长知识、能力、观念、行为等的变化,二是促使培训全过程逐步符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校长培训专业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中小学校长培训必须由专业人员承担;培训必须以促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为目标;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过程要有专业标准或规范。

关于培训者角色,笔者认为,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者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教师,它包含了教师的全部内涵,但又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内涵有所延伸。从扮演的角色方面看,培训者大体要承担四种角色:一是设计者,即培训者要能够对培训的全过程及具体环节进行整体思考与系统设计;二是引导者,即培训者要能带领校长们积极参与培训的每一个环节,并努力达到每一个环节的预期目的;三是指导者,即培训者能够对校长在培训中及办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四是研究者,现行的校长培训已不是培训者与校长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二者共同研究学校相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训者必须是一个有一定学术基础及研究能力的研究者。

关于培训需求分析,笔者已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文献调研、学员调研、专家调研三个层面的需求分析模式,也取得了一些调研成果。同时,我们还尝试建构了校长培训需求调研的理论结构,这个结构模型包括了校长的知识、能力、动力、策略四个方面。

关于培训课程,基本形成了一些适应时代要求和校长需求的课程,如分层分类课程设置的构想,研究者分析了“十五”期间干训课程的十个突破点,并提出了新的政策理论技术、现场咨询诊断、自我分析、能力训练、自由选修五大课程板块。以研修主题为线索的菜单式培训课程提出了由全员通识课程、同质班共同课程、培训班个性化课程构成的三大课程体系。

关于培训模式,笔者在近年来也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培训模式,如行动研修式模式、基于研修共同体的培训模式、主题式培训模式等。

关于培训评估,汤丰林(2010)认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管理是根据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全过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充分发挥各项培训条件的效益,实现校长知识、能力乃至个人素养全面提高的管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建构了校长培训评估的指标体系,制定了培训标准以及较为完整的校长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三、校长培训学的体系建构

经过长期的探索,校长培训研究已经积累了从经验总结提炼走向理论建构的优势和基础,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基础,校长培训已形成了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培训经验的专家队伍;二是学术基础,在长期研究的背景下,已形成了对建立校长培训学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大量研究成果;三是实践基础,即在长期校长培训中积累课程资源和学校及校长资源。基于此,我们正式提出了“校长培训学”的概念,并开展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研究工作。

校长培训学是以成人学习理论和校长成长规律为基础,以校长培训活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索校长培训规律的学科。这是一门针对校长培训实践的应用性学科。我们初步确定三个层面的六个研究方向,基本形成对校长培训学进行学科建设的逻辑结构体系,即总论层面,以校长培训学原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层面,以校长学习论和校长生涯发展论为研究方向;实践层面,以校长培训课程论、校长培训模式论和校长培训评估论为研究方向。

1.校长培训学原理

这是校长培训学的总论部分,主要解决学科体系问题。其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构成:(1)校长培训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等;(2)校长培训研究的简要历史;(3)校长观与培训观;(4)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基本问题。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取得了一些对该方向研究有益的成果:一是关于培训专业化的体系建构,包括对其内涵与结构的讨论,对培训专业化背景下的校长观和培训观的讨论;二是对校长专业发展中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校长的领导力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影响校长领导力的因素,同时研究了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三是总结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教育干部培训的简要历史与基本经验。

2.校长学习论

这是校长培训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校长学习的规律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成人学习理论的前沿研究;(2)中小学校长学习的问题与现状分析;(3)校长学习的特点;(4)校长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此项研究主要取得了这样几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学习策略的研究,即对学习策略的内涵、结构、特点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二是问题学习与教学的研究,即对建构主义背景下的学习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如基于问题的学习、情境学习等方面的研究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三是提出了问题体验的概念,对其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全面论述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研究虽然没有直接针对校长的学习,但却是研究校长学习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3.校长生涯发展论

这也是校长培训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校长成长与发展的规律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1)校长生涯发展的内涵与特点;(2)校长生涯发展的目标;(3)校长生涯发展的阶段与过程;(4)校长生涯发展规划。

在这个方向上,李方、贺乐凡、钟祖荣、杨雪梅等研究者自“六五”以来就已做过相关研究,对校长的发展阶段、教育家校长成长规律等问题提出过一系列观点,但总体来看,对这个方面还有待于系统深入的研究。

4.校长培训课程论

这是校长培训学的实践研究领域之一,主要解决校长培训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内容:(1)校长培训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从课程论和知识论的角度阐述校长培训课程设计的思想、原则、类型等;(2)校长培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分析;(3)校长培训课程的开发标准与开发程序;(4)校长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评价。

这个方向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分层分类校长培训需要的课程的框架性体系和校长任职资格课程模块结构;二是开发了一些专题课程。但在课程建设更深层的问题上,目前还研究不足。

5.校长培训模式论

这是校长培训学的实践研究领域之二,主要解决适应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的培训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是:(1)校长培训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从教学论、校长学习原理及校长生涯发展理论的角度阐述校长培训模式的原则与方法等;(2)校长培训模式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3)校长培训模式生成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标准,主要阐述不同类型培训模式的操作程序与评价等问题。

在校长培训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总体来看,主要还是对每一个具体模式,如行动研究模式、研修共同体模式、主题式培训模式等在操作层面上的总结与建构,而对模式产生的原理及内在机制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6.校长培训评估论

这是校长培训学的实践研究领域之三,主要解决培训评估的标准、过程与方法等问题,其主要内容有:(1)校长培训评估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从心理测量理论与教学评价原理的角度阐述校长培训评价的思路;(2)校长培训评估及其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3)校长培训评估标准,主要从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过程、培训成果等角度建立涉及培训全过程的评估标准;(4)校长培训评估的方法和程序。

以往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了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对培训需求从结构到具体实施的研究;二是培训评估体系的建构;三是培训评估指标的探索。

综上所述,虽然学者和培训者们在校长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作为一门培训学科,要正式建立起来并在培训实践与学术研究中产生应有的作用,研究者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一是培训经验与培训案例的关系。在大量的培训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培训经验,就这些经验也做了许多总结与梳理,但总体来讲,尚未形成对校长培训学学科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培训案例。因此,如何将这些具体的做法或有一定理性思考的经验上升为学科案例,还需要研究者们做大量研究开发工作。

二是理性思考与理论建构的关系。应该说,研究者在校长培训方面不乏理性的思考,且许多思考对校长培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能说这些理性思考就是培训理论,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讲,这些研究尚未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也没有达到成就一门学科的水平。因此,这也成为建立校长培训学的一个关键困境。

三是研究人员与学科专家的关系。分析已有的校长培训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似乎凡是参与过培训工作的人都会对培训有一些思考,进而提出一套想法,因此,乍看上去培训研究颇有繁花似锦之感,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这些有兴趣的培训研究者之中,还需假以时日,逐步涌现出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学科专家。而这种专家型人才的不足,也是校长培训学建立的重要障碍。

标签:;  

校长培训的理论背景与结构体系_培训评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