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鸡花尾育苗技术_榛鸡论文

榛子鸡花尾育苗技术_榛鸡论文

花尾榛鸡的育雏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花尾榛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花尾榛鸡又叫飞龙、松鸡,属鸟纲、鸡形目、松鸡科、榛鸡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肉用性能好,营养很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目前仍处于扩繁、驯养阶段,掌握好育雏技术是扩繁工作中的关键。

1 饲养方式

榛鸡出壳至4周龄时,为育雏期。此期若个体户少量饲养,可用箱育、小床网上平育;大、中型榛鸡场,可用地面平育、网上平育、笼养等,最好采用笼养。笼养和网上平育时,要在底网上铺垫麻袋片,以防幼雏伤腿或其他损伤。箱育或地面平养的,以谷壳或铡短的稻草、秸秆做垫料,并要经常更换。

2 育雏笼舍的准备

育雏室内外和用具在进雏前先彻底清扫、洗刷、消毒,再用2%烧碱或百毒杀等溶液喷洒育雏室墙壁及地面,然后,把白石灰撒在育雏室周围;铁具、铁笼洗刷后用火燃喷打消毒;育雏室内安排好床位,铺好垫料,密封门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0毫升、高锰酸钾14克,1~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晾干;食具、饮具洗刷后用0.5%高锰酸溶液浸泡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放入育雏室备用。

育雏室进雏前24小时,开始升温预热。

3 适宜的环境条件

温度对雏鸡最为重要,因1周龄内的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很差,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1周龄后体温逐渐上升,31日龄趋于成鸡体温。因此,育雏头几天温度要高些,第1天从35℃开始,每2天降低1℃,降至与室温相同为止。

此期注意看雏施温,如雏鸡分布均匀,活动、睡眼正常,互不挤压,说明温度适宜;若缩颈、挤堆、睡不稳、尖叫,说明温度偏低;出现张口呼吸、开翅、抢水、采食少,说明温度过高。

湿度过大易真菌感染,湿度过小易患呼吸道疾病。过高、过低均不利。育雏室湿度1周龄内的相对湿度为65%~70%,1~2周龄为60%~65%,2周龄以后为55%~60%。

育雏室光线分布要均匀。1周龄内,实行全日光照,以后每天光照14小时,强度以雏鸡能看到饮水、采食为宜。

育雏室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适当通风换气,保持育雏环境的空气清新。通风换气前把育雏室温度提高0.5℃,当温度降至低于原定温度0.5℃时,停止通风。注意不要让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

饲养密度过大活动受限制,易导致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场地,养殖成本提高。一般1~7日龄为80只/平方米,2~3周龄为60只/平方米,4周龄以后减半。冬季可密些,夏季宜疏些。

4 适时开水、开食

榛鸡出壳4~6小时“开水”。开水可结合补充营养和防病进行。在不低于20℃的温开水中加适量药物和添加剂,如0.01%的高锰酸钾、0.02%的痢特灵、适量土霉素或恩诺沙星、葡萄糖、鱼肝油、速补14等,自由饮用,全天供水。

饮水1~2小时后“开食”。开食方法是,1~7日龄将饲料撒在垫纸上,让榛鸡雏自由采食;1周龄后改用食槽。育雏饲料应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可消化动物性饲料不低于50%~60%,蛋白质不低于23%,另外要给予多种维生素,用量是家鸡雏的1倍。1周龄以后可逐渐搭配饲喂一定比例的全价配合饲料。

开食料用玉米面拌熟鸡蛋黄(100只雏鸡每天加3~4枚蛋)、黄粉虫;2日龄后用湿喂法(手握刚刚成团为宜);7日龄开始搭配一定比例的市售雏鸡配合饲料,且料中拌入1%~2%的沙砾以助消化。每天投料次数是,1周龄内每天8次;2~3周龄为6次;3周龄至育成时为5次。投喂量参照表1确定。

表1 榛鸡的日采食量 克

周龄 1 2 3

4

5

6

7

8

9

采食量 2~4 8~10 15~17 22~24 29~31 36~38 43~45 46~48 49~52

对雏鸡应分群管理,首先捡雏至进雏(接雏)时,据幼雏强弱大小分群;7~10日龄结合疏散饲养密度和接种疫苗,进行第2次分群;脱温转群时,进行第3次分群。分群时,淘汰病、残和畸形的雏鸡,健壮、合格的作种用,弱雏作肉用商品榛鸡饲养。

1~3日龄内可通过频繁的人为接触和各种声、光变化等刺激,加强抗应激训练。但饲养人员及其服装要固定,不宜穿鲜艳服装,谢绝参观。

(摘自《养殖技术顾问》2006.6.44

联系电话:0451-86823517)

标签:;  ;  

榛子鸡花尾育苗技术_榛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