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顾立东

浅析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顾立东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在我国电力隧道及轨道交通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同时,地下工程建设施工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加强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从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特点入手,分析了其风险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引言

地下工程施工具备投人大、工程复杂以及施工周期较长等多种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素,尤其是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风险因素,潜伏在工程施工中,加之当前我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相关的工程安全管理规范也不健全,增加了地下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给现代社会经济与环境带来了许多的不良影响。

1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特点

1.1工程安全事故的可控性

约翰逊的工程事故变化--失误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意外的能量释放引起的,而这种能量的释放原由是管理者或操作者未能及时感知或适应工程进行时的变化,造成计划错误或人为失误,最终造成不能有效控制或屏蔽而出现各种不安全行为或状态,引发事故。在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实践中,变化是难免会出现的,虽然这种变化并非是绝对有害的,但是也应及时发现并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1.2工程安全风险分析内容的复杂性

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超越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在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风险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地线工程处于复杂的地层地质体中,这就造成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蔽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进而不利于通过确切的风险分析方法来找出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增加了工程安全风险分析内容的复杂性。

1.3风险因素的突发性

与其他的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相比,地下工程施工的风险更具突发性,由于在工程中,安全风险不是在风险源最初出现时发生,而是在所有的风险源都积聚到一起或者一定程度上才爆发出来,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对事件进行提前预知,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施工中,应该把握住各类施工细节,以便将施工安全风险始终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4造成损失较大

地下工程施工项目作为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很多施工地点位于人群聚居地。比如地铁建设都位于大城市发达区域,人流量大,且是地下建设,往往是地面塌陷的风险,一旦出现,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2地下工程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

2.1促进工程施工决策科学化、合理化

地下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为整个项目及施工的各个阶段风险识别与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具体工程制定与之相符合的风险损失模型,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的决策的合理化。

2.2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利于准确预测与评估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规避方案并加以落实,能够更好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3减少事故后果的损失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利用最少的成本保障工程项目达到最达安全系数,减少事故后果的损失,将节约下来的解决风险的费用分摊到生产过程中国,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项目获利。此外,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还可以为决策者制定合理工期,预算工程成本提供依据,对于减少风险损失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对社会有积极作用

很多地下工程项目实际上都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最大限度保障工程的安全度,提升工程质量,对于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减少事故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3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对策

3.1制定完善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地下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安全风险管理计划,通过管理计划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并把该管理计划当成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引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的安全风险管理决策,还能有效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施工人员和相关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下工程施工单位的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标准,对于寻些可能会构成安全隐患规范和内容,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改。在实际的地下工程施工中,对安全风险管理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及时找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风险来源,依据风险的程度,风险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构建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根据监测系统中的相关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避免和降低安全风险。

3.2加强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信息化管理

在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施工管理单位应该积极引进各类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个早期预警与决策的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出来现代信息的化技术的作用,全面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方法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标准化,对安全信息传播的效果与反馈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监测,并对的监测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施工人员的风险预警能力,以便实施风险计划时拥有足够的条件,进而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

3.3完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

当前,我国地下工程建设施工在理论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实践领域,依旧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加强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各类重大事故的预测方法以及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的技术研究,例如在管理技术方面,急需施工单位针对地下工程施工问题,构建出一个可以对施工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分析以及处理的机制系统,积极引进各类风险安全检测、预测以及分析等先进技术,提高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效率,并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纳人到风险管理工作范围中,以便及时找到应对紧急状况的处理措施。

3.4完善地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

法律法规在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制定出完善的规范和标准,指导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该标准规范中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本预算进行明确,确定出安全风险管理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严格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确保维护资金能充分应用到安全风险管理中。

3.5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

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安全管理中,能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计划(plan)是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危险源识别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的方针、目标和安全计划。实施(do)是按照危险源识别评价结果进行安全防范技术措施的实施、执行等工作。检查(check)是按照安全计划的要求,检查验收危险源预防控制管理的进展情况。处理(action)是根据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实施,处理问题,提出建议,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复杂、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易引发安全事故。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中,采取技术措施降低风险,从制度上规范职工的行为,用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手段来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以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推行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精细化,减少事故的机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14.

[3]姚雪梅.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论文作者:顾立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浅析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论文_顾立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