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原则的提出与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一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今论文,课程标准论文,中外论文,原则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一个重要原则的提出
教育部制订并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写道:“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在谈及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时也强调指出,“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高中历史教材新结构”(注:朱汉国.浅议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历史教学,2003.10)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可知,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八字原则。
按我国教材建设体制,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必须遵循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来编写,因此,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八字原则自然也就成为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编撰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人员在介绍该社编写出版的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时作了如下说明:“必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Ⅰ》《历史Ⅱ》和《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共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注:陈其.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总体介绍.中学历史教学,2004.8)人教版如此,其他版本也是如此。“首批通过的4套新课程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遵循了这一设计。”(注:鲁力.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与人教版传统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中学历史教学,2004.8)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不仅是高中历史必修课教材的内容编排原则,也是历史选修课教材内容的编排原则。岳麓版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编写者对自己编写的教材作了如下的勾勒: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各成一册,每册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若干专题构成。总体上属于荟萃中外古今的专题史。(注:曹大为.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建设的对策与思考.历史教学,2004.8)概言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八字原则已被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编写者们转化为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原则。
二、“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原则的科学性
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安排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有其明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这一原则符合历史自身发展的逻辑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始终是沿着纵横两个方向向前发展的。纵向发展以时间为序,形成前天、昨天、今天的流程,发展速度虽时疾时缓,但绝不会中断。横向发展表现为空间的关联与拓展,虽有疏有密,但从长时段来看,任何一个地区、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永远与世隔离。因此,纵向的时间关联与横向的空间关联是历史发展的天然逻辑系统。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既关注历史的纵向时间关联,又关注历史的横向空间关联,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和体现了历史自身发展的逻辑。
2.这一原则符合历史思维的逻辑
历史思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跃时更如天马行空,似乎无章可循。而实际上,人类的历史思维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的。“时间和空间本是一切事物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注:兰勇.中国历史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同时也是人的历史思维的两个基本维度。历史思维有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之别。纵向思维或由古及今,或由今及古,虽常是跳跃的,但时间线索总是贯串于其中。“古今贯通”四个字概括了历史纵向思维的特征,勾勒出其运动轨迹。横向思维或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虽有跳跃,但空间关联却始终是存在的。因当今世界,人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国度里,历史横向思维更多地表现为对本国历史与外国历史、本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关联的思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活动空间的扩大和视野的开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认识和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时,人们已习惯将其与外国的相同相似问题进行联系和比较,反之亦然。这一变化可视为中国人思维方式现代化的一个表现。“中外关联”反映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这一重要变化,它的提出与落实,必将进一步促进年青一代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3.这一原则的提出有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落实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新课程的学习,高中学生应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脉络”,认识“人类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相关史实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史实史料的编排顺序也不应忽视。很显然,如果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按“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来安排,一定会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
4.这一原则的提出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体系基本上是一样的,其特点是中外历史分割,各自从远讲到近。惟一的区别是初中要讲世界古代史,而高中不讲世界古代史。按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今后初中(7年级~9年级)分别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高中则学“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专题史,这样,就构建起不同于初中历史教学体系的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新体系必将激发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活跃其思维。
概而言之,“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使高中历史教学的逻辑和历史自身发展的逻辑、人们历史思维的逻辑趋于一致,其结果必然是引起高中历史教学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大大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益,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功能。
三、“学习要点”与八字原则的背离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既已提出,且是科学合理的,那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自然就应照此原则来安排,这本是毫无疑问的事。但在仔细阅读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要点”之后,笔者不能不遗憾地指出,“学习要点”的编排,不仅与“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相吻合,且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下以历史(Ⅰ)为例,列表说明并试加剖析。
表1
历史(Ⅰ)“学习要点”
中外古今关联简析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
国 古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政 ↓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治 今
史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
世
发展
界 古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 政 ↓
制度的建立
治 今
史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从上表中一眼就可以看出,中外历史(政治史)是截然分开的,谈不上相互“关联”。大概课程标准的制订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第8专题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紧接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之后,列出了“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这样一个学习要点,以体现“中外关联”。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关联”过于勉强。第一,在第4、5专题已系统讲述新中国的政治后,第8专题又回过头来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重地打乱了时序,必然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第二,在第4专题已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重要内容的情况下,第8专题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这一要点安排什么内容?讲政治制度吗?岂不与前面重复?讲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吗?这似乎又是历史(Ⅱ)的内容。由此看来,这种安排是为“关联”而关联,不是很妥善的方案。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中国政治史从古讲到今,世界政治史又从古讲到今,而从全模块来看,很难得出古今贯通的结论。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如果我们说历史(Ⅰ)的“学习要点”古今未贯通,中外少关联,绝非夸张之辞。历史(Ⅱ)和历史(Ⅲ)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不再赘述。
古今不贯通,中外少关联的“学习要点”,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的形成。“这种编排体例失去了中外合编所具有的联系和比较的特点,成为相关历史内容的简单组合。中外史分别编排也使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过程复杂化。古代、近代到现代的顺序在一本教材中要反复两次,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注:姚锦祥.评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历史教学,2005.3)虽然研究者的批评是针对某些版本的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但根子却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中。
四、认真落实“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
面对“学习要点”与“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原则相背离的状况,我们只能在以下两者之间作出选择:是修订原则以适应“学习要点”,还是修订和调整“学习要点”使之符合八字原则呢?笔者的观点很鲜明,那就是坚持八字原则,调整学习要点,这才是正确的选择。换言之,当前我们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如何认真地落实“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
在落实八字原则方面,探索者已做了一些努力。如岳麓版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编写者就对课标中的“学习要点”作了调整,整合成新的专题。以下是岳麓版历史(Ⅰ)的新安排及笔者的简析:
表2
岳麓版历史(Ⅰ)专题安排 中外古今关联简析
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中
4.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外
古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
政
↓
民主主义革命 治
今
6.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史
7.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对于岳麓版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人们可以见仁见智地进行评价,既可肯定,也可以否定,或者肯定与否定兼而有之,但编者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却是令人敬佩的。受其鼓舞,笔者也奉献一个方案如下:
历史(Ⅰ)学习要点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中国近代的政治变化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影响
6.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
7.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笔者的方案可能很不成熟,但为历史课程改革贡献绵薄之力的心意希望能得到同行的理解。上述方案及本文的不当之处,切盼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