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秩序是很直观的窗口。行人遇红灯时,能否主动等候、不抢行;汽车通过斑马线时,驾驶员是踩一脚刹车给行人一个善意礼让的手势,还是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都体现着汽车社会的文明程度。 “礼让斑马线”在重庆贯彻实施以来,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之严,法规的覆盖面积之广,公安机关改善斑马线秩序的决心之大,效果显著,但仍然存在值得我们交通管理部门引起重视同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问题
(1)法律界定模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 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有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在“礼让斑马线”政策实施初期,许多人对这条法律规定理解并不一致:如果斑马线上有行人,哪些车道的车需要停,离行人多远的车需要停,怎么个停法,停多久没有准确的概念。规定不具体,标准不统一,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可操作性不强。驾驶员与行人双方对规则的理解有偏差,必然导致矛盾。
(2)加剧了交通的拥堵。近年来,私家车增长迅猛。受制于地理环境,我市道路较为狭窄,没有设立单独的非机动车道,早晚高峰期拥堵成常态,主干道上的车和人流量都很大,在主干道无信号灯控制的路段驾驶员严格实施“礼让斑马线”很容易造成拥堵。在许多车主和驾驶员看来,高峰期的行人通行量非常大,车辆通行的效率严重降低。
(3)容易催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礼让斑马线”实施以来,与车辆相比,行人在交通参与中往往处于弱势。行人在通过交叉路口时,如果过分地依赖机动车驾驶员的守法停车礼让,或者为节省时间不在“斑马线”前等待观察一番而是径直走入车道,又或者看到其他行人已经通过交叉口、自己从后面迅速追赶冲过马路,都会给自身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甚至害人害己。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技应用。在进一步深化“礼让斑马线”整治活动的过程中,交通管理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应用,同步治理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如今,公安部进一步部署相关治理工作,着力构建斑马线上的安全文明,努力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根据公安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常态化治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斑马线上的安全文明,除了机动车的自觉礼让,还离不开行人、非机动车的自觉维护。除了在交通管理部门现场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将加强科技应用,同步治理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比如试用闯红灯抓拍警示设备,探索试行曝光违法人员部分信息或者通过事后约谈、通报、追查等方式,予以有效查处和震慑。
(二)“礼让斑马线”党员做好表率。为发挥党员干部在提升人文环境建设工作中的表率和引领作用,递交"礼让"第一棒,各级党委应该把党员干部私家车、公务用车等纳入管理体系,接受社会监督。交通管理部门于每周提供未礼让斑马线的车辆名单,由政府组织部整理出其中的党员干部名单并通报至其工作单位,并将此纳入本人考核,性质恶劣的将对其进行组织谈话。斑马线前轻轻地刹车,不仅传递着城市的人文精神与道德素养,更体现了城市精神中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通过党员示范带动,逐步辐射社会,引导机动车驾驶员树立"礼让斑马线"意识,逐步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展现文明城市风采,彰显文明居民风范,让斑马线成为真正的生命线。
(三)交通设施保障“礼让斑马线”。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的交通设施和标志标线不完善、不合理,导致过街时间不足、过街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公安交管部门应对所有路口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斑马线应划必划、信号灯应设必设,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同时,协调住建等部门,在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交通聚集点附近道路,适当增加过街设施数量,优化行人过街设施。比如对右转车辆和直行行人、非机动车冲突严重的路口,可采取右转专用信号控制;对行人过街距离较长的信号灯路口,可设置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对行人流量较少的路段斑马线,可采取行人请求式按钮信号控制。
(四)“礼让斑马线”提升人文素养。行人优先通行,并不是随意通行,要提高行人过街效率、减少行人过街对车行交通的干扰,必须规范过街行人等待区域,不能让行人贸然进入车道。可以设置交通志愿服务劝导者,将分散的行人集中到一个时段内集中通过,这样也能缓解人车冲突。在具体实施中交通管理部门应该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措施、专题部署,强力推动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和非机动车以及行人违法治理工作。要加大重点路段路口的管控力度及警力部署,用足用好各类处置手段,严查严管相关违法行为。同时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结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体对违法的行为人进行曝光,要将交通违法行为驾驶人和车辆一并曝光,请社会各界监督,以震慑交通违法行为,真正让文明驾驶成为一种习惯自觉。
构建斑马线上的安全文明,归根结底在于人。驾驶人会有过马路的时候,行人难免也会有开车的经历,希望广大交通参与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互礼让,如此我们就会共同拥有更好的交通秩序、更多的交通文明。
作者简介:吕周林,男,1980年6月出生,四川邻水人,研究生学历。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重庆市江津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论文作者:吕周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斑马线论文; 行人论文; 交通论文; 违法行为论文; 过街论文; 非机动车论文; 江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