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共性与个性形成的幼儿园“1≤X”课程模式的开发与管理_幼儿园论文

源于共性,成于个性——幼儿园“1+X”课程模式的开发与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性论文,幼儿园论文,模式论文,课程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宁波市第二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从教25年来,坚持日常教学,勇于创新、努力改革,不辍笔耕、善于反思,为幼儿园的发展倾心倾力,积极打造“幸福教育乐园”,努力成就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发展。曾获浙江省教坛新秀、宁波市首届学科骨干、宁波市名园长等殊荣。长期教学实践中,亲自主持多项省市级立项课题并获优异成绩。

我们的目标:做有思想的幼儿教师,办有文化的幼儿园。

我们的宗旨:尽心谋幼儿发展、全心为家长服务、专心促教师成长。

宁波市第二幼儿园创办于1951年,是宁波市解放后最早成立的公立幼儿园之一。现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宁波市六星级幼儿园”,目前幼儿园拥有“月湖”“江厦”和“青林”三个园区,实行园区化管理,共同担负着促进儿童发展、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

幼儿园倡导“轻轻松松学习、开开心心游戏、快快乐乐成长”的“幸福教育”理念,开发资源让孩子走出幼儿园,接触自然,亲近社会,构筑了二幼独特的园本节日文化。多年来相继获得“宁波市优秀辅导幼儿园”“宁波市首批科普幼儿园”“宁波市首批示范性文明学校”“海曙区教育学会先进集体”“海曙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理念和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核心和重要载体,面对园区化办园的现实背景,我们借鉴国内外高校多校区办学中课程管理的有益经验,思考并尝试确立“同质异格、以园为本、个性发展”的幼儿园课程管理理念,设置“1+X”的幼儿园课程体系(“1”即基础课程,“X”每个园区的适宜课程),以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幼儿园整体形象,进一步助推每一个园区的特色发展。

一、构建园区化课程管理系统

园区化幼儿园以课程领导为切口、提升园区化幼儿园保教质量为目标、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宗旨,设置了“1+X”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创新课程评价督导策略和建立有效的课程支持服务系统,最终形成园区化幼儿园课程领导共同体,以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如图1)

二、设置“1+X”课程体系

针对园区化办园的全新格局,在“同质异格、以园为本、个性发展”的课程管理理念引领下,本着全面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的课程设置原则,运用“WSOT分析法”重新审视和评估每个园区的幼儿发展需求和课程资源,设置了“1+X”课程体系(如表1),实现普适课程与园本课程的良好融合。

1.《涂涂妮妮爱玩耍——青林园区游戏部落课程》

游戏部落由“全园性游戏部落”与“班级游戏部落”组成。全园性“游戏部落”散布在幼儿园的各个专用教室,幼儿可以在部落里当家作主,成为部落的一员。如模仿成人生活的“宝贝生活馆”,幼儿自己烧饭做菜、洗碗洗衣,亲自动手体验成人过家家,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进行着创作性的艺术创作……“班级游戏部落”讲求幼儿在开放的环境氛围中活动,他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然习得与感悟。

2.《涂涂妮妮逛月湖——月湖园区社会考察课程》

社会考察课程主要由集体考察与亲子考察两种实施形式构成。游戏模拟就是将幼儿在考察活动中所见所闻在游戏的场景中进行经验的再现。通过让幼儿情境模拟、角色体验、串班互动等形式感受不同的文化特征。不仅顾及了考察活动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注重了考察后的再现。久而久之,月湖园区就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人文课程日活动,社会考察的深入性和广泛性也得以提升。

3.《涂涂妮妮爱说话——江厦园区语言能力课程》

通过集体语言教学活动和渗透性语言活动两种形式,把幼儿语言教育寓于幼儿园的一日学习、生活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分别为讲述、文学作品学习、早期阅读、谈话和听说游戏。渗透性语言活动的开展主要方式为语言公共区域活动和“四小”活动。开设了“皮影戏院”“木偶戏台”“人偶剧场”“道具坊”四大语言公共区域,为幼儿提供自由、自主的游戏空间,通过各区域活动的实践,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并开展“小小主持人”“小小播报员”“小小科学家”“小小美食家”的“四小”活动,每个幼儿都有独立表达、表现的机会,更注重幼儿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开辟“游园日”课程实施途径

幼儿园三个园区初步构建了具有园区特色的园本课程:每个园区每学期轮流开展1~2次的“游园日”课程体验活动。

青林园区的沙水体验区、儿童科技馆、青青小书屋等是月湖和江厦园区所没有的课程资源,月湖园区和江厦园区的幼儿可以定期到青林园区来体验这些项目活动,获得不一样的愉悦感受;同时,江厦园区的“皮影戏院”和月湖园区的“城隍庙美食街”等游戏也是青林园区所没有开设的课程内容,青林园区的孩子们同样可以来到这两个园区体验玩耍。“游学日”写进了各个园区的课程计划中,每到这样的日子,家长们会习惯把孩子送到其他的园区,孩子们也格外兴奋。这种课程实施,相当于一个孩子同时上了3家幼儿园,这是单一园区幼儿园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课程资源优势。

四、优化课程管理策略

园区化办园始终需要面对园区分散、师资队伍规模扩大、水平不齐等直接影响课程效果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困境,我们从“课程开发与实施”和“课程监督与评价”两条路径出发,梳理出“1~6”六条契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策略。(如图2)

1.一个管理平台,监控课程有效实施。在幼儿园网站建立了教师备课、课程资源库、班级活动等版块,课程管理者能够对三个园区的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并作出评价。

2.二维师资结构,引领教师课程意识。分层、分列地对每位教师的专业经验和专业素养做出科学评价,既尊重了不同教师不同的专业发展诉求,又能对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引领。

3.三式教学监测,保证课程实施效果。针对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教育经验的教师,推出了“预约式听课”“互助式听课”和“即入式听课”三种听课方式,还原真实教学现场,保证日常课程的实施效果。

4.四同四异教学研析,助推课程执行能力。“同材异案—同案异执—同执异思—同思异行”的“四同四异”教学研析方式,可以让教师达到“活动前适宜计划”“活动中有效把握”“活动后有效反思”“反思后积极跟进”,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5.五星备课制度,提高课程开发水平。针对幼儿园中教师经验水平不均、教学设计能力不等的现状,建立了“五星备课制度”,教师依据自身情况进行个人备课星级申报,教研组根据教师专业资历、经验以及实际备课情况进行评估与核定。

6.六方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动态发展。通过“幼儿、家长、教师、教研机构、教育行政和教育议事会”这样的“六方”课程评价机制,及时全面地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为课程的动态化运行提供原始而珍贵的依据,确保了课程建设的生命力。

五、增设“一园一库”特色课程资源库

我园根据每个园区的“X”特色课程创建了“一园一库”的园区特色课程资源库,各园区特色课程资源库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能做到充分的共享,极大地支持了教师实施课程的有效性,激发了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内在动机。

月湖园区的社会领域课例资源依据“涂涂妮妮逛月湖”课程的主题形式而收集整理,多以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为主要内容;江厦园区的特色课程资源库中均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优秀课例;青林园区课程资源库类似“废旧物品回收站”,由幼儿摆弄操作大量的半成品材料,节省了大量材料。

【结语】在幼儿园“1+X”课程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感悟到研究过程的艰辛与快乐,先后获得了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2012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不断面临挑战而引发的思考也一直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我们认为要做好三个园区甚至更多园区的园区化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还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课程管理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课程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课程管理与幼儿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会将“1+X”的课程体系继续深入下去,在且思且行中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园本课程能真正走出特色,形成品牌。

标签:;  ;  ;  ;  

源于共性与个性形成的幼儿园“1≤X”课程模式的开发与管理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