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沃尔玛真正展开商业戏剧中国零售企业直面竞争无路可走_家乐福论文

家乐福沃尔玛真正展开商业戏剧中国零售企业直面竞争无路可走_家乐福论文

家乐福沃尔玛真情上演商业戏中国零售企业直面竞争无退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乐福论文,退路论文,沃尔玛论文,中国论文,直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两大商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各自在中国市场经过5年的潜水后,2001年双双浮出水面。两家最大的外商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新一轮“圈地运动”将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何种影响?两大商业巨人间的竞争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对此,业内人士均予以极大的关注。

据悉,中国商业对外开放始于1992年。当年7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在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允许外商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和青岛6个城市及5大经济特区投资零售业。根据规定,每个城市可试办一两家,但必须以合资或合作方式进行,股份比例中方必须控股51%以上,企业不得经营批发业务,其进口商品比例也不得超过30%。当时要求,外商必须向国家计委申请,经国家经贸委立项调查后才能从外经贸部获得许可证。1999年6月,国家颁布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规定,将零售业对外开放地区从原来的6个城市及5大经济特区扩大到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同时允许外商经营自进商品的批发业务。1999年全国商业零售企业排名榜显示,家乐福和沃尔玛赫然名列第三和第九位。到2000年为止,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的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共有28家,地方政府批准的共有277家,引进资金约20亿美元。据内贸部有关官员透露,中国“入世”后将在3年内逐步取消对外资商业企业在地域、数量、股权比例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限制。

家乐福规模扩张先拔头筹

家乐福是全球第二大商业零售企业。1963年,由法国人创办的家乐福率先提出了零售业新概念:大卖场。目前,家乐福年销售额达540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共拥有8800多家分店,其中大型超市680家、小型超市2600家、折扣店3200家,雇员人数超过24万人。自从1970年进入巴黎股票市场以来,家乐福已成为法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市值高达490亿美元。1995年家乐福开始进入中国,计划在今年年底将分店增加到28家以上。

日前,有消息称,家乐福由于蔑视国家经贸委的权威,在未经正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在中国已经建立了27家超市,家乐福面临严厉处罚。家乐福有关负责人透露,经过公司高层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几个月的磋商,有关方面已初步决定:1.家乐福必须立即按正常程序在国家经贸委为现有的27家超市办理审批手续;2.中国即将加入WTO,为了不影响中国政府的形象,这次将不对家乐福采取“过分严厉”的处罚。过去的5年中,为了尽快占领中国零售业市场,家乐福采取了绕过国家经贸委的审批,直接同地方政府签协议并就地开设超市的策略。这使得家乐福在中国内地得以超常规扩张,迅速成为中国第二大零售商。尽管侥幸逃过了被关门停业的处罚,但家乐福在中国内地扩张的步伐也将严重受阻。今年该公司准备在中国内地开设10家新超市的计划将泡汤,而家乐福的主要国际竞争对手沃尔玛公司由于在中国内地“遵纪守法”而获得继续开设新超市的许可证。目前,沃尔玛在中国已有12家超市。并将在昆明新开一家16000平方米的会员商店。家乐福公司负责人坦言,他们计划在昆明开设超市的申请还没有批下来。

就在传言暂缓审批家乐福在中国开新店的计划时,家乐福南方区人士表示,拟在深圳、广州成立全球采购中心,年内将在中国内地采购额扩大至15亿美元。有人士称家乐福不断扩大的采购数量与建设配送中心的大举动,让人丝毫看不出新店遇挫的现象。一向欠缺政府公关的家乐福正逐渐改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而15亿美元的采购商机就是其公关政策的表现之一。

家乐福已经明确表示,在中国市场,有30多个城市都是家乐福考虑的目标。家乐福在中国发展的目标远没停止。随着违规开店一事和政府的达成谅解,可以预计,家乐福的下一轮扩张很快就会开始。

有观察家认为,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内地后,采取的是遍地开店、分店采购的战略模式。从目前情况看,家乐福在外资商业零售企业的第一轮“圈地运动”中基本已处于上风,家乐福2001年的计划是,把分店开到哈尔滨、长春、济南和海口等地。到2000年底,家乐福的营业额据称将达到8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使家乐福在全国零售业中的排名大大靠前,甚至有可能坐上全国老大的交椅。

家乐福向互联网发展的策略彰显了它的勃勃雄心。公司制订了一个3年计划,准备在15个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向当地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门户网站投资超过9亿美元。分析家指出,家乐福的B2C战略要比对手的野心大得多,公司可能会尝试向网络发展以便突破地域界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也许家乐福不仅仅满足于在网上售卖商品,还希望可以把自己变成电子商务的领导者,通过旗下控股的网站向顾客提供理财和录影带出租等全方位服务。

家乐福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沃尔玛抗衡,当然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诀窍就是规模经营和迎合当地顾客的口味。你可能会认为自己附近的家乐福面积已经不小了,大概超过1万平方米,像足球场那么大,但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家乐福分店,全世界都一样。这就是规模经营。

但家乐福与沃尔玛本质上的区别还是两者开发市场的决心和能力。诚然,家乐福旗下拉丁美洲和亚洲区在1999年的销售额只占全球销售总额的12.6%,但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那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巴西和中国等国家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无限机遇和潜力,在这一点上家乐福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全球竞争对手。在中国,家乐福在9个主要城市开设了22家分店,但沃尔玛只有8家。前者在巴西更是以无可比拟的优势抢占了20%的市场份额,家乐福现在在当地已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发展成了零售业的巨人。

家乐福在商店里销售的货物因地而异,在发展中国家有超过90%的货品是在当地采购的。家乐福的CEO伯纳德称零售业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形象,零售的货物必须与当地的文化和传统相适应才会有发展的空间。

现在的问题是家乐福如何才能战胜低迷的股价以及击退国际市场上新老对手的威胁。毫无疑问,在扩张市场这一仗上家乐福要比沃尔玛成绩优异,但要真正坐上世界头把交椅家乐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沃尔玛考察市场相机而动沃尔玛,全球第一大商业零售企业。1962年美国人山姆·沃顿开办了第一家沃尔玛商店。经过38年的经营,沃尔玛已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家分店,114万雇员。1999年,沃尔玛向全球大约1亿名顾客出售了价值1600亿美元的商品,该数字相当于中国商品零售总额的1/3。

外界评论,在全球零售行业中,沃尔玛拥有数倍于家乐福的实力。也许沃尔玛不把家乐福放在眼里,但家乐福自有生存之道,在某些方面还具有沃尔玛无可比拟的优势。不可否认沃尔玛是北美市场的统治者,相比之下家乐福却在7年前遭遇费城惨败而黯然退出了这个市场,但沃尔玛在国际竞争中却姗姗来迟。目前,家乐福国际化的程度领先于沃尔玛,并在大部分有潜力的新兴消费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这得益于法国20世纪70年代对本土开设大型超市的严格限制,那时家乐福被迫向海外发展,家乐福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这一点可能正是沃尔玛的弱势所在,由于美国市场的巨大,沃尔玛直到90年代才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海外开拓经验显然比家乐福更逊一筹。而且沃尔玛在美国最初从小城镇起步,直到今天,沃尔玛在美国的消费者也不是以大城市居民为主。而家乐福最早起步于大城市,对城市消费群的把握力很强。

沃尔玛进入中国是在1996年,当时它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分店。沃尔玛在中国的扩张显得有些谨慎,到2000年为止,沃尔玛在中国的分店总数为8家,其中有5家在深圳。去年,沃尔玛首席执行官李斯阁访华时透露,沃尔玛将在中国开设8家新店,单项投资额将超过8500万美元。沃尔玛中国公司的副总裁李成杰曾表示,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非常强调管理人员的本地化改造,“沃尔玛进入中国的这几年中,我们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考察市场方面以及培训以后在中国发展的管理班底。”

沃尔玛坚信,企业成功和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因此沃尔玛进入中国内地后,除了比较注重在商品补给方面做好工作外,尽快提高当地公司管理班子的水平也是工作重点。有了前面几年的铺垫,从2001年开始,沃尔玛的发展速度加快便不足为奇。再加上中国即将在2001年11月“入世”和北京申办奥运的成功,未来中国的商业环境无疑将更加开放。因此,在沃尔玛看来,扩张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个时候沃尔玛到其他地方开店,也已经有足够的人才去管理。走出珠江三角洲,加快在中国布点的速度和范围,无疑是沃尔玛中国公司今后工作的重点。就沃尔玛在中国的扩张速度,总部的一公关人士称,他们并不是不想迅速在中国扩张,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沃尔玛希望在政策、关税、租金等方面能与国内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尽管在国际扩张中沃尔玛弱于家乐福一步,但不可否认,沃尔玛确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沃尔玛的气势不在于它去年以1600亿美元的营业额雄踞《财富》500强第二位,也不在于它高达54亿美元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沃尔玛是一个由卫星指挥的商业帝国。早在80年代初,沃尔玛总部就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卫星系统,它力图以美国人对机器和数字的偏执狂来精心规划自己的每一秒。通过硕大的电脑屏幕,沃尔玛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得知万里之外任何一家分店的运转情况———据说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民用数据库。沃尔玛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随时控制库存和进货,降低成本,让自己的每一块美元以最快的速度繁殖生息。它的核心战略简陋异常:“天天平价”和“满意服务”。这两句口号,据说是创办人山姆·沃顿确定下来的,即使在中国,沃尔玛也以这两句大白话作为号召消费者的利器。

其实,家乐福能否与沃尔玛抗衡并不重要。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强者能否永远无敌于天下,很难说。对中国零售业来说,全球商业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的博弈也不仅仅是别人的战争。一个不容忽略的政策背景是:中国在“入世”3年后,将逐步放开对外商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比例、数量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限制。老实说,和全球商业巨人性命相搏,国内零售业在管理、技术、人才上的准备都尚不充分。与外资零售业相比,国内企业不仅缺技术,无法做到对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控制成本,而且在对人的管理上也差一截。

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张别无选择

日前,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市场贸易局局长黄海就零售业向外资开放等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黄海局长原来是国内贸易局(最近已并入国家经贸委)总经济师,也是备受人们注目的中国加入WTO谈判中零售业的中方代表。他从事商业经贸领域工作多年,对理论和实际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黄海说,中国加入WTO后3年之内将取消所有的限制,如企业的数量、地区、股权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限制,5年后除个别商品外逐步全面开放。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往前走,所以也不排除在加入WTO前继续在商业领域扩大开放,比如现在考虑到中西部加快发展,目前合资零售企业开放到省会,但为进一步吸引外资,对西部开放的步子会加快,比如开放到省辖市。

应该说困难不是单一方面的差距,而是在各个方面,包括经营的观念、资金实力、技术手段、人才等等。除了对本土的熟悉外国企业不如本地企业外,其他方面我们都不占优势。压力是很大,但商业有个“商圈”问题,它不像工业品那样,比如在上海建一个电视机生产公司,我可以辐射到全国,也许我加上运费都比一些国内企业好。但零售则不同,你上海的商品再便宜,新疆的消费者也不太可能来买,所以形成的是一个个“商圈”,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资进入中国流通业给国内商业企业带来的心理压力远远大于实际的压力。

国有零售业只有深化公司制改革,改善企业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走规模扩张之路,才能在与外资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中勇立潮头,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中国零售企业的确是比较分散的,而且规模又普遍太小,而国外企业已经集团化或者形成连锁经营格局,力量对比悬殊,零售业同其他行业一样是讲究规模效益的。沃尔玛一家在全球的销售额为1600亿美元,而我们的全国零售总额不过实现了3万亿左右人民币。当然,缺乏自有资金是限制中国零售商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原因,因为过去一直是卖方市场,所以国家从政策上没有支持企业发展自有资金,到现在他们只好靠贷款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倒闭的商场中除少数属于经营不善外,多数源于贷款压力。对这些企业而言,引进外资当然是走出困境的一条不错的途径。

黄海分析认为,也许最后的竞争格局是这样的,就是外资企业很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单打冠军”,而“团体冠军”则是中资企业的。实际上任何一家外商不可能占领整个中国市场,也做不到这样。从统计数字看,合资企业目前的销售总额大约只占到零售市场的3%左右,算上一些漏报的,也不会超过5%,上海、深圳这两个外资引进最多的城市合资企业营业收入也不过占到总份额的8%左右,比其他行业低得多,可利用的空间非常大。

标签:;  ;  ;  ;  ;  ;  

家乐福沃尔玛真正展开商业戏剧中国零售企业直面竞争无路可走_家乐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